赤豆

赤豆

赤豆(學名: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et Ohashi):一年生直立或纏繞草本,高可達90厘米,羽狀複葉;托葉盾狀著生,箭頭形,小葉卵形至菱狀卵形,全緣或淺三裂,兩面均稍被疏長毛。花黃色,花梗極短;小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旗瓣扁圓形或近腎形,翼瓣比龍骨瓣寬,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莢果圓柱狀,種子通常暗紅色或其他顏色,長圓形,種臍不凹陷。花期夏季,9-10月結果。 中國南北均有栽培。美洲及非洲的剛果、烏干達亦有引種。種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乾豆含蛋白質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概述圖參考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赤豆 赤豆

.

赤豆是一年生、直立或纏繞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植株被疏長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盾狀著生,箭頭形,長0.9-1.7厘米;小葉卵形至菱狀卵形,長5-10厘米,寬5-8厘米,先端寬三角形或近圓形,側生的偏斜,全緣或淺三裂,兩面均稍被疏長毛。

花黃色,約5或6朵生於短的總花梗頂端;花梗極短;小苞片披針形,長6-8毫米;花萼鍾狀,長3-4毫米;花冠長約9毫米,旗瓣扁圓形或近腎形,常稍歪斜,頂端凹,翼瓣比龍骨瓣寬,具短瓣柄及耳,龍骨瓣頂端彎曲近半圈,其中一片的中下部有一角狀凸起,基部有瓣柄;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近先端有毛。

莢果圓柱狀,長5-8厘米,寬5-6毫米,平展或下彎,無毛;種子通常暗紅色或其他顏色,長圓形,長5-6毫米,寬4-5毫米,兩頭截平或近渾圓,種臍不凹陷。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主要變種

紅豆(原變種) 紅豆(原變種) 赤豆(原變種) 學名: V igna angularis var. angularis (Willd.) Ohwi & H.Ohashi 同義學名: Azukia angulari s (Willd.) Ohwi Dolichos angularis Willd. Phaseolus angularis (Willd.) W.Wight Phaseolus mas Roxb. 
日本赤豆 日本赤豆 日本赤豆 (學名: Vigna angularis var. nipponensis Ohwi & H.Ohashi) 是赤豆的變種。特徵為莖蔓生,稍纖細,頂生小葉狹卵形,花序常有毛,莢果帶黑色,長4-5厘米,果瓣質地稍薄。在中國東北亦有栽培。 

產地生境

中國南北均有栽培。美洲及非洲的剛果、烏干達亦有引種。  

生長習性

赤豆性喜溫、喜光,抗澇。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積溫20-25℃,一般在8-12℃以上開始發芽出苗。赤豆對光照反應敏感,過早播種延長生長期,成熟期並不提早。所以由高緯度向低緯度引種時會提早成熟,而由低緯度向高緯度引種時會延長成熟期。赤豆生育長短因品種而異。生長期短的可在60-90天;生長期長的在80-120天。赤豆在開花前後需水最多,開花結莢期遇高溫、乾旱,易造成落花、落莢;過於濕潤,植株容易倒伏。在鼓粒成熟期,天氣晴朗利於光合作用,有利提高粒重。赤豆在疏鬆的腐殖質多的土壤中生長最好。沙土地種植赤豆粒紅有光澤。壤土地種植的赤豆發烏、暗紅色。赤豆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在微酸、微鹼性土壤中均能生長。  

播種方式

赤豆為一年生豆科作物,其前茬應選小麥、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為宜,避免與豆科作物重迎茬,以免感染病蟲害而減產。其輪作方式和大豆一樣應宜採用三區輪作或四區輪作:麥、玉、豆(赤豆);麥、麥、豆(赤豆);麥、雜、豆(赤豆);麥、麥、玉、豆(赤豆)。應選較瘠薄茬口而不宜選肥茬。可以與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稈作物間作,這樣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還可在田埂、地邊、樹空等地種植。赤豆單作或間作、套種。由於耐蔭多以間、套種方式種植,單作很少。主要形式有:

赤豆與春玉米、高梁、穀子套種。春玉米與赤豆以1:1或2:2方式套種。一般在玉米定苗之後,在玉米行間套種赤豆,

赤豆與夏玉米、夏谷混作。播種夏玉米或穀子時,赤豆隨之下種,定苗時注意玉米株間留一定株數的赤豆苗。

棉花與赤豆套種。春天棉花出苗後,在大行內穴播一行赤豆,赤豆選用棵小早熟品種。這種套種方式,對棉花下部通風透光有利,能減少蕾鈴脫落,多坐桃。有時在棉花、花生、甘薯等作物缺苗地塊補種赤豆。

春甘蕾套種赤豆。在甘薯地隔溝墩播赤豆,一墩5-6株。赤豆成熟早,當赤豆收穫時,正值甘薯塊根第二次膨太高峰期,不影響甘薯產量,還多收幾十斤赤豆。

1.

赤豆與春玉米、高梁、穀子套種。春玉米與赤豆以1:1或2:2方式套種。一般在玉米定苗之後,在玉米行間套種赤豆,

2.

赤豆與夏玉米、夏谷混作。播種夏玉米或穀子時,赤豆隨之下種,定苗時注意玉米株間留一定株數的赤豆苗。

3.

棉花與赤豆套種。春天棉花出苗後,在大行內穴播一行赤豆,赤豆選用棵小早熟品種。這種套種方式,對棉花下部通風透光有利,能減少蕾鈴脫落,多坐桃。有時在棉花、花生、甘薯等作物缺苗地塊補種赤豆。

4.

春甘蕾套種赤豆。在甘薯地隔溝墩播赤豆,一墩5-6株。赤豆成熟早,當赤豆收穫時,正值甘薯塊根第二次膨太高峰期,不影響甘薯產量,還多收幾十斤赤豆。

栽培技術

施肥

赤豆需氮肥較多,雖然有根瘤菌固定氮素,但增施農家肥有顯著增產效果,尤其是適量增加磷、鉀肥,增產更顯著。如果沒施底肥則在赤豆生育期間,於開花前5-6天追速效氮、磷肥,能促花莢增多,並防止落花、落莢。  

管理

赤豆苗期為促進根系發達,要多中耕鬆土,也有利根瘤生長。開花後生長旺盛時,可適當打頂尖,摘除無效花枝,使養分集中到莢,促子粒飽滿。開花前後,是赤豆需水最多時期,此時缺水,會造成大量落花、落莢。因此遇旱要及時澆水。赤豆生長前期防治蚜蟲和紅蜘蛛,中後期防治鑽心蟲,防止蛀食豆莢。貯存期間防治綠豆象。入庫前用50℃高溫滅蟲;藥劑熏殺;缺氧保管等措施。  

儲存

將揀去雜物的赤豆攤開曬開,以3-5斤為單位裝入塑膠袋中,再放入一些剪碎的乾辣椒,密封起來。將密封好的塑膠袋放置在乾燥、通風處。此方法可以起到防潮、防霉、防蟲的作用,能使赤豆保持1年不壞。還可將赤豆放在開水中浸泡十幾分鐘,然後撈出曬乾,放入缸里收藏起來,可保存很長時間,也不會生蟲。將兩三瓣大蒜放入裝赤豆的容器或口袋中,可使其2-3年不被蟲蛀。  

主要價值

食用

赤豆主要含蛋白質、糖類等營養成分。種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乾豆含蛋白質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

營養成分:每100g赤豆中含蛋白質21.7g,脂肪0.8g,糖類60.7g,粗纖維4.9g,鈣76mg,磷386mg,鐵45mg,硫胺素0.43mg,核黃素0.16mg,尼克酸2.1mg。

賴氨酸:胺基酸中賴氨酸含量較高。

其他:赤豆尚含三種結晶性皂苷。

1.

營養成分:每100g赤豆中含蛋白質21.7g,脂肪0.8g,糖類60.7g,粗纖維4.9g,鈣76mg,磷386mg,鐵45mg,硫胺素0.43mg,核黃素0.16mg,尼克酸2.1mg。

2.

賴氨酸:胺基酸中賴氨酸含量較高。

3.

其他:赤豆尚含三種結晶性皂苷。

冬瓜赤豆湯

原料:冬瓜500克、赤豆40克

做法:將冬瓜、赤豆加水兩碗煮沸,用小火煨20分鐘即可。

用法:不加鹽或少加鹽,日服2次,食瓜喝湯。

作用:利小便、消水腫、解熱毒。適用於急性腎炎浮腫尿少者。

評註:冬瓜含鈉較低,是腎病浮腫病人的理想食品。慢性腎炎脾腎虛寒者不宜食用。  

赤豆玉米薏仁粥

原料:玉米須50克,赤豆15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將玉米須加水適量先煎10分鐘,赤小豆、薏苡仁洗淨入鍋,用旺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成稀粥。溫服,每日1次。適用於治療陽虛水泛見體型胖大、倦怠、苔白膩。  

車前子赤豆甜羹

原料:車前子200克,赤豆250克,糯米500克。

做法:車前子煎水,用車前子水煮赤小豆,至半爛,再放入糯米中,煮至糯米熟即可,加冰糖或白糖。

功效:具有健脾,滋陰,補血,利水的作用。  

赤豆鯉魚

原料:鯉魚1尾(1000克以上),赤豆100克,陳皮、花椒、草果各7.5克。

做法:將鯉魚去鱗、鰓,摳去內臟,洗淨。將赤小豆、陳皮、花椒、草果洗淨,塞入魚腹,再將魚放入沙鍋,另加蔥、姜、胡椒、食鹽、灌入雞湯,上籠蒸1.5小時左右,魚熟後即可出籠,再灑上蔥花,即成。

功效:有行氣健胃,醒脾化濕,利水消腫,減肥的功效。  

桂花赤豆湯

原料:赤豆500克,白糖200克,桂花45克。

做法:將赤豆撿去雜質洗淨後,放入水中浸泡一晚,使赤豆浸發。將赤豆放在鍋中,加清水兩升,旺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燜三小時左右,至赤豆酥爛,加入白糖,撒上糖桂花調勻即可。注意赤豆要煮酥爛,要保持赤豆外形完整。本品是上海最著名的傳統名小吃,始於清朝中期,由上海流動食攤的經營者所創,是一種宵夜點心。

黃鴨赤豆湯

主料:黃鴨1隻,赤豆30克,陳皮30克,花生米30克,冬瓜皮100克。

調料:料酒、鹽、胡椒粉、薑片、蔥段。

製法:將赤豆去雜洗淨。陳皮、冬瓜皮、花生米去雜洗淨。陳皮、冬瓜皮裝入紗布袋扎口。野鴨去毛,去內臟,斬去腳爪,洗淨,放入沸水鍋內氽一下,撈出洗淨、斬塊。燒熱鍋放入鴨塊煸炒,放入蔥、姜、料酒,煸炒至水乾。注入適量清水,加入鹽、胡椒粉、赤豆、花生米、藥袋,共煮至肉熟爛,揀出藥袋、蔥、姜,盛入湯盆中即成。

貼士:黃鴨赤豆湯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補中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民間用於治療營養不良性水腫。常人食之可減肥健美。  

桂花赤豆糕

原料:糖桂花14克,糯米粉、粳米粉各500克,赤豆、白糖各100克。

做法:赤豆洗淨煮爛備用。將糯米粉、粳米粉、白糖倒入盆內,拌勻,取出少許作面料用,隨後分次倒入清水,用雙手拌揉至水全部吃盡,再把煮爛的赤豆倒入拌勻。取木蒸籠一隻,下面墊上一塊蒸布,把拌勻的糕料倒入,開著蓋用旺火沸水蒸約20分鐘左右,見蒸汽直冒,面上蒸粉呈赤色時,再把少許用作面料的糕粉均勻撒在上面,加蓋略燜片刻,即熟,在蒸糕上撒上糖桂花,用刀切成方塊食用。可作主食或點心隨量食用。

功效:可補益脾胃,強壯身體,適用於脾胃虛弱,體虛乏力者。  

醫藥

赤豆(種子) 赤豆(種子)

【傣藥】兔丙眼(德傣):種子治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瘍癰腹痛,癰瘡腫毒;花治瘧疾,痢疾,消渴,痔漏下血,丹毒,疔瘡《滇省志》。

【傈僳藥】魯普咱:種子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瘡瘍腫毒《怒江藥》。  

種子(赤小豆):甘、酸,平。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紅色赤豆入藥治水腫腳氣、瀉痢、癰腫,並為緩和的清熱解毒藥及利尿藥;浸水後搗爛外敷,治各種腫毒。   赤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性狀鑑別

1、赤豆種子圓柱形而略扁,兩端稍平截或圓鈍,長5-7mm,直徑3-5mm。表面紫紅色或暗紅棕色。平滑,稍具光澤或無光澤;一側有線形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白色,約為種子長度的2/3,中央凹陷成縱溝;另側有一條不明顯的種脊。質堅硬,不易破碎;剖開後種皮薄而脆,子葉2枚,乳白色,肥厚,胚根細長,彎向一端。氣徽,味微甘,嚼之有豆腥氣。  

2、赤豆種子近矩圓形而稍扁,直徑4-6mm,與赤小豆的主要區別為種臍平而不突起,中央也不凹陷。

均以顆粒飽滿、色紫紅髮暗者為佳。  

顯微鑑別

1、赤小豆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為1列柵狀細胞,壁自內向外逐漸增厚,胞腔含淡紅棕色物質,近外側有1條光輝帶。表皮下有1列啞鈴狀的支柱細胞。薄壁細胞約10餘列,位於支柱細胞內方,其內側數列細胞頹廢。位於種臍部位的表皮為2列柵狀細胞,外側有種阜,細胞含眾多澱粉粒;內側有管胞島,細胞壁網狀增厚,其兩側為星狀組織,有大型細胞間隙,細胞

呈星狀。子葉表皮細胞近方形,葉肉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結晶;澱粉眾多,近圓形、腎形或圓三角形,直徑4-35(-70)μm,臍點星狀或裂縫狀,層紋明顯;草酸鈣方晶直徑3-13μm,簇晶6-16μm。

2、赤豆子葉葉肉細胞不含草酸鈣簇晶,草酸鈣方晶直徑3-6μm。  

理化鑑別

該品粗粉1g,加對70%乙醇10ml,沸水浴上加熱20min,冷後濾過,取濾液0.2ml,在水浴上蒸乾,加醋酐2-3滴、硫酸1-2滴,顯黃色,漸變為紅色、紫紅色。(檢查三萜皂甙)  

藥物套用鑑別

赤豆有利水消腫,解毒療瘡作用,對於水腫脹滿,濕熱黃疸,癰腫熱毒等均可套用。但又各有所偏,赤豆擅長利水祛濕,故水腫,瀉痢黃疸多用之。  

豆科·菜豆族·菜豆亞族植物

菜豆亞族(Subtrib. PHASEOLINAE Benth.),世界23屬,廣布於全世界。中國有鐮扁豆屬硬皮豆屬鐮瓣豆屬四棱豆屬、豇豆屬、毒扁豆屬、菜豆屬大翼豆屬扁豆屬等9屬。  

豆目百科

 豆目(Fab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單葉或複葉,互生,有托葉,葉枕發達。

阿拉伯金合歡

阿拉伯膠樹 

矮合歡

鞍葉羊蹄甲 

阿拉套黃耆 

阿賴山黃耆

阿拉善黃耆

阿克蘇黃耆 

濱豇豆

白花紫藤

白花羊蹄甲

矮沙冬青

薄葉羊蹄甲

薄莢羊蹄甲

棒花羊蹄甲

白枝羊蹄甲

白花華山黃耆

波密黃耆

變異黃耆

巴塘黃耆

白花甘青黃耆

背扁黃耆

筆直黃耆 

長葉豇豆

刺果蘇木

長豇豆

赤豆

柴胡葉鏈莢豆

垂絲紫荊

長毛莢黃耆

長果頸黃耆

長萼裂黃耆

長莢黃耆

粗毛黃耆

昌都黃耆

長喙黃耆

側扁黃耆

橙黃花黃耆

刺葉柄黃耆

蟲豆

長角豆

翅莢決明

長萼豬屎豆

長果豬屎豆

川滇雀兒豆

楚雄野扁豆 

 多疣豬屎豆 

碟腺棋子豆

大托葉豬屎豆

粉葉羊蹄甲

緋紅羊蹄甲

粉被金合歡

粉葉蘇木

粉葉腫莢豆

貴州土圞兒

光葉金合歡

灌叢黃耆

格爾木黃耆

瓜兒豆

甘肅旱雀豆

廣東蝶豆

高山旋花豆

鴿仔豆

光葉棋子豆

瓜兒豆屬

光萼豬屎豆

耿馬豬屎豆

海紅豆屬

紅背葉羊蹄甲

布河黃耆

扁序黃耆

杯萼黃耆

白枝黃耆

白序黃耆

斑果黃耆

邊塞黃耆

白蟲豆

扁豆

白蔓草蟲豆

柄腺山扁豆

巴豆藤

巴豆藤屬

白背野扁豆

白花魚藤

合萌屬

黃花羊蹄甲

褐毛羊蹄甲

海紅豆

哈巴山黃耆

海刀豆 

長葉棋子豆

長柄野扁豆

糙毛假地豆

長圓葉山黑豆

短絨野大豆

大豆屬

大葉雲實

大豆

多花黃耆

大花雀兒豆

大花蟲豆

刀豆屬

蝶豆

蝶豆屬

單節假木豆

華麗豆

回回豆

旱雀豆屬

鶴慶豬屎豆

褐毛豬屎豆

海南鐮扁豆

黃毛野扁豆

海南豬屎豆

豇豆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