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鹹豉

金山鹹豉是指古代老百姓中食用的進膳鹹豉,依其一粒粒象金子般堆成山的形狀。同時有的地方也叫做“金山豆豉”。

唐朝李延壽所撰《南史·海南諸國·林邑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林邑國,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又作臨邑國。約在今越南南部順化等處。東漢末年,有名為區連者,殺害縣令,自稱林邑國王。晉以後屢向中國朝貢。隋大業年間(605~616),隋將劉方征服之,設定林邑郡。唐至德年間(756~757)改稱環王。其後定都於占城,故此地又稱占城、瞻波、占婆、占波、摩訶瞻波、占不勞。971年,宋征服南漢,卻沒有乘勝南下收復交趾。二年後,丁璉以藩屬身分向中國進貢,並請求冊封。宋朝正受北面強敵威脅,只求表面平靜,就封其為交趾郡王,“視為列藩”。北宋淳化二年(991),該國沙門淨戒來華,奉獻如意、金銅鈴杵、龍腦香,以及用越南當地優質黑豆特製而成的貢品--進膳鹹豉等。由於進膳只能是黃帝專用,但進膳鹹豉是普通老百姓的最愛,所以在老百姓中食用的進膳鹹豉,就依其一粒粒象金子般堆成山的形狀,改名為“金山鹹豉”。同時有的地方也叫做“金山豆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