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堰

金剛堰

金剛堰,原本是一條防禦汾河汛期泛濫的攔洪壩堰,現在是太原城區汾河東岸的一條主要街道。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金剛堰金剛堰

南起桃園一巷,北至勝利街西口的金剛堰路,沿著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開闊,它是太原城區汾河東岸的一條主要街道,長度接近四公里,寬度則逾45米。金剛堰路,得名於金剛堰,而金剛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條防禦汾河汛期泛濫的攔洪壩堰,根本不是一條街巷。這一點從這三個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顯而易見的應證。

名稱來源

金剛堰金剛堰

說及金剛堰這條壩堰的名稱來源,當地曾有這樣一個傳說。也不知是哪一代,也不知是哪一朝,反正是很早很早以前,一個專賣大瓷缸的商販,來太原做買賣。這個人似乎少一個心眼,他來到太原後,也不看這裡需要多少瓷缸,一個勁的往城裡運。城裡放不下了,他便讓夥計們把大瓷缸沿著城垣的外圈擺放。據說,從前一年的冬天,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初,整整運輸了兩個季節。半人多高的、黑亮黑亮的大瓷缸,從鎮遠門繞過城西北角,一直堆到阜城門,有四五里長。城裡城外的人都譏笑這個賣缸人,說他傻哩吧嘰,愚蠢透頂。

沒有多久,太原的季到了。日日連陰,雨腳如麻,半月不開。很快山洪暴發,汾水猛漲。黃土修成的河壩,怎么能經得起咆哮的洪水日夜沖刷,眼看河堤就要決口,人們又要遭殃,就在這個時候,那個買賣人招呼他的夥計們

金剛堰金剛堰
,把沿城的大瓮都抬到快要決口的河壩處,一個連一個形成了一道大瓮築成的河堰。這樣,他還不放心,又招呼夥計們和前來幫忙的人,往大瓮里添土,從天不亮忙到了天昏黑。結果瓮缸壩剛剛築好,汾河水便決堤咆哮而來。但是,洪水在油光瓦亮的瓮缸壩前,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賣大瓮的商販治住了洪水,拯救了人們。
金剛堰金剛堰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不知名的賣瓮人,便給這道用瓮缸砌築的壩堰,取名“金缸堰”。經年累月之後,“缸”被其諧音字“剛”所代替,繹演成了的“金剛堰”。

其實,傳說總歸是傳說,金剛堰與瓮缸其實無絲毫關係。取其名為“金剛”完全是喻其堅硬不可沖壞之意。據《陽曲縣誌》所載,宋天聖三年(公元1025年),汾河就從這裡決堤,沖入城中,明嘉靖年間,又是從這裡衝垮防堤,“奪阜城門入”。而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六月二十四日,汾河又是從這裡衝決河堤,泛濫成災。當時,阜城門雖有備,水未能入城,但是,浩淼的大水流到低洼的水西門和大南門時,洪水決門逾牆穿屋而過。太原省城半壁汪洋,變為澤國。

從舊志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明之後的金剛堰,共分八個防洪堤段,分別取名為“長欄位、堤欄位、永欄位、固欄位、汾欄位、澤欄位、安欄位、瀾欄位”。取每段第一字,則可組成“長堤永固,汾澤安瀾”句。人們希望這段大堤能像佛經里的護法金剛那樣,有一個永久不壞之身。金剛堰的得名,準確一點說,似源出於此。

太原市主要旅遊景點

太原市積澱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我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龍山石窟是我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譽為“世界之最”,此外還有隋未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剎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宮純陽宮、多福寺等文物古蹟。一代文豪郭沫若在遊覽太原後曾有《頌太原》一詩,首句便是“遠望太原氣勢雄,汾河兩岸稻田豐”。如今來到汾水之畔,無論是遠觀、近望,每一個旅遊者都會不虛此行。
太原市主要景點列表:

晉祠| 崇善寺| 崛圍山 | 督軍府| 竇大夫祠 | 汾河公園 | 龍山道教石窟 | 山西省博物館| 西山大佛| 太山寺|傅山書法碑林公園| 晉陽湖| 張氏祖祠台駘廟| 東緝虎營| 金剛堰| 馬道坡| 七府墳| 天地壇| 五一廣場| 西華門| 杏花嶺|大佛寺淨因寺)| 多福寺| 晉竇大夫祠| 純陽宮|晉府 | 南十方院白雲寺)|三國演義城| 凌霄雙塔| 雙塔烈士陵園| 雙塔寺永祚寺)| 太原動物園| 迎澤公園| 開化寺連理塔| 天龍山石窟| 童子寺燃燈塔| 豫讓橋| 漫山閣| 多幅寺 | 聖壽寺| 中國煤炭博物館| 天龍山| 晉陽古城遺址| 碑林公園| 汾河二庫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