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遺址是中國一處重要的都城遺址。是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重點關注的大型城市遺址保護展示項目。遺址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遺址內以自然耕地為主,西高東低,是一處春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至五代時期的遺址。遺址分為古城遺址和寺觀墓葬遺址兩部分。以晉陽古城遺址為中心,周圍依山勢分布眾多的寺觀建築,同時在西山腳下緩坡地帶,廣泛分布著墓葬遺址,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晉陽古城遺址晉陽古城遺址
遺址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遺址內以自然耕地為主,西高東低,是一處春秋至五代時期的遺址。
遺址分為古城遺址和寺觀墓葬遺址兩部分。以晉陽古城遺址為中心,周圍依山勢分布眾多的寺觀建築,同時在西山腳下緩坡地帶,廣泛分布著墓葬遺址,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
晉陽古城創建於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北齊時的陪都、北漢的都城、唐代的北京。城址有西城、東城、中城、太原府、晉陽宮城、大明宮城、倉城、羅城等。三家分晉、西漢戍邊、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肇基、五代戰亂,歷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晉陽古城有著密切的關係。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一炬焚燒晉陽,繼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為平地。
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古城營村附近發現了三十餘件石刻造像,造型別致;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晉陽古城地區發現了數段古城牆和三座小城遺址。一是羅城村附近的羅城遺址,相傳為北漢所建;二是晉源鎮西北古城牆出土唐代遺物;三是南城角村和古城營村一帶的古城址,相傳為大明城。
現存“南城角”村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勢建成。遺存城南牆東西殘長626.4米,西牆長約2700米,從資料和“東城角”的方位來看,古城長約4500米,根據夯土的質地、色澤和夯法,認為是東周時期的城牆遺址。東魏、北齊以及隋唐時期是晉陽古城的輝煌時代,盛唐時曾為三京之一。
晉陽古城的西部地區有天龍山石窟、蒙山大佛、聖壽寺、童子寺遺址、開化寺遺址等六朝和隋唐時期石窟遺存。晉陽古城在歷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豐富的地下埋藏,賦予了它重大考古研究價值。

歷史

晉陽古城遺址晉陽古城遺址
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氤氳著中華文明的山西大地上,注定會發生一場新的政治變革。於是,在傑出政治家趙鞅(又名趙簡子)心中,選擇一塊風水寶地建築一座堅固的城池以圖謀天下,便是理所當然的戰略決策了。趙鞅選定修築晉陽城地址那天,一定是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他站在自己戰車的華蓋之下,極目巍然起伏的天龍山和龍山山脈,以及嘩嘩遠去的汾水時,就以戰略家的眼光,認定了這裡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身為趙氏家臣的董安於當即受命於主人,發誓要為主人在這依山傍水之處,建起一座能幫助主人爭奪天下的根據地。董安於真不愧是趙鞅手下一位足智多謀的股肱家臣。他調集工匠和勞力,先用傳統的夯土版築法,將挖來的黃土層層夯實,修築起高達四丈,周回四里,堅固而結實的城牆,又練銅為柱,豎起了宮殿的廊柱,再用上好的木料,製成宮牆的木架龍骨,外面再抹上泥。在那個時代,這無疑是最具發明創造的先進建築工藝了。公元前497年,董安於終於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在他的指揮下,一座新建成的城池,巍然聳立在天龍山和龍山山脈之下的汾水之畔。這座晉陽城建成後,趙鞅又委派另一位謀臣尹鐸來做“晉陽宰”,即統領這座城池的第一任地方官。尹鐸為政清明,先減輕百姓的稅賦,又在城內建起倉庫,積蓄糧草,使晉陽城成了趙鞅集團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軍事鬥爭的根據地。
當時,周王朝的車輪已經在神州大地上滾動了數百年,正趨向頹勢。晉國有過晉文公稱霸天下的輝煌,也有過晉悼公復霸諸國的鼎盛,但到了晉國後期,特別是到了晉國公室設立了六卿分權而治之後,六卿首領必然要採用比奴隸制社會更先進的行為,加快政治上的改革。他們更加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兼併土地,並通過這種兼併,擴大自己的政治權力而最終取代晉國。於是,正如當時的周天子已無力統一號令各地的諸侯國一樣,晉國已無法控制智氏、趙氏、魏氏、韓氏、范氏、中行氏這些擁有重權的六卿了。六卿之間相互爭鬥的政治結局,是范氏和中行氏先行被滅,智氏一族隨後也被聯合起來的趙、韓、魏三氏所滅。晉國公室名存實亡,趙、韓、魏三家開始瓜分晉國,中華大地上,戰國七雄的格局開始形成。
1988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門的眾多專家,在晉陽城遺址西北5公里的熱電廠擴建工地上,成功地挖掘了當年晉國首卿趙鞅的大墓。那氣勢宏大、奪人眼球的車馬坑和幾千件隨葬珍寶,以地下的實物佐證了當年晉陽城的輝煌歷史。歷史學家們一致認同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上確定奴隸制社會瓦解,封建制社會開始的一個路標。這個路標的確立,就是在晉陽城內和城外完成的。歷史順著這個路標,由春秋時代走進了戰國時代。
有歷史學家總結出了晉陽城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又一個作用:先有晉陽,後有漢唐。正是晉陽城深厚的文化基石,托起了漢唐盛世。馬上得天下的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後,與宮女薄氏生下了兒子劉恆。劉恆在眾皇子中性格謹慎溫良,在眾大臣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經蕭何等多位老臣舉薦,7歲時被劉邦封為代王。代郡的政治經濟中心就是晉陽城,離開皇宮後的劉恆母子,從此受到了晉陽文化的浸染薰陶。人類創造著自身的文化,先進的文化又會造就人類的傑出人才。劉邦死後,周勃、陳平等老臣誅殺諸呂勢力,一致決定,迎代王回長安以光復劉氏天下。即位後的劉恆史稱漢文帝。由於從小生活在晉陽,了解民間疾苦,漢文帝輕瑤薄賦,廢除酷刑,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成為以德化民的一代帝范。漢文帝死後其子劉啟繼承帝位,史稱漢景帝。漢景帝繼續奉行父親的治國方略,使大漢王朝變得國富民強,為景帝之子漢武帝開疆拓土,七擊匈奴,徹底掃除北方邊患,稱雄世界民族之林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隋末,太原留守、河東撫慰大使李淵鎮守晉陽時,與其子李世民圖謀起事推翻隋王朝。身為隋煬帝的封疆重臣,李淵終於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建立了大唐帝國。晉陽古城,也就成了大唐帝國的龍興之地。李世民創立貞觀盛世後,為發揮晉陽的重要戰略地位,下令擴建晉陽城。擴建後的晉陽城拓展為東城和西城,兩城又與橫跨汾河的中城相連,巍然壯觀之勢全國罕見。其政治地位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幾乎相等,史稱唐代北都。
漢、唐二字,因了這兩個極盛的朝代,成為中國文字中獨特的字眼,這兩個字中,凝結著中國封建社會進程中許多先進文化的元素,而最早的凝結地點,就是晉陽古城。遺憾的是,這座城池在經歷了1476年的風風雨雨之後,竟會在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被宋太宗趙光義以一場人為的大災難,將其變成了一片虛墟而沉埋於地下。趙光義可以下令用無情的水火來毀滅這座有形的城池,卻無法毀滅掉那種無形的文化。晉陽古城作為晉陽文化的源頭,在古城消失後,依舊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至今隨時都可以找到它的印痕。
晉陽古城從建成到徹底被毀,前者距今2500多年,後者距今也有1000多年了。然而,沉睡在地下的這座古城基石猶在,文脈長存。

建設

晉陽古城遺址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創建於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後來,宋太祖趙匡胤為奪取政權,親臨晉陽城下,利用晉水、汾水築堤灌城,未能攻克。十年後,也就是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再次率兵北伐,放火焚城,一年後又引汾河水和晉水澆灌晉陽城,宏壯堅固的晉陽城闕,就這樣在火焚水淹中化作廢墟。史上,晉陽城軍政地位特殊,曾作為趙國初都、漢晉干城、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北京而享譽江河南北。如今,經過考古工作者大規模勘探調查,晉陽古城這本"天書",由"厚"到"薄"。考古工作者發現古城中的城池遺址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時期城市建設的原貌,各種建築遺址整體塵封在地下。
晉陽古城修建遺址公園的條件很好,因古城故地基本上沒大的建設項目,這種特殊遺址埋藏現象,在全國同時期遺址中很少見。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之前遺址區周邊有11個城中村,棚戶區的面積多達200萬平方米,在建設上費了一番周折;洛陽城大遺址城址,是在新城基礎上重新規劃一塊大遺址保護區,這無疑中增加了城市建設的負擔;晉陽古城存在的1500年間,城市格局保存最為完整的是唐代城址。大唐王朝、唐人街、唐文化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當時,日本平城京、平安京,朝鮮平壤等,都是模仿唐朝都城所建設的,但他們的遺址已經被疊壓在現代城市之下,原址全面展示盛唐風貌已經不可能。唯有晉陽城沒有被現代城市疊壓破壞,基本保存了唐代遺址的全貌,展示條件要優於長安城、洛陽城、廣州南越王城等諸多埋藏於現代都市之下的城址。

太原市主要旅遊景點

太原市積澱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我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龍山石窟是我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譽為“世界之最”,此外還有隋未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剎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宮純陽宮、多福寺等文物古蹟。一代文豪郭沫若在遊覽太原後曾有《頌太原》一詩,首句便是“遠望太原氣勢雄,汾河兩岸稻田豐”。如今來到汾水之畔,無論是遠觀、近望,每一個旅遊者都會不虛此行。
太原市主要景點列表:

晉祠| 崇善寺| 崛圍山 | 督軍府| 竇大夫祠 | 汾河公園 | 龍山道教石窟 | 山西省博物館| 西山大佛| 太山寺|傅山書法碑林公園| 晉陽湖| 張氏祖祠台駘廟| 東緝虎營| 金剛堰| 馬道坡| 七府墳| 天地壇| 五一廣場| 西華門| 杏花嶺|大佛寺淨因寺)| 多福寺| 晉竇大夫祠| 純陽宮|晉府 | 南十方院白雲寺)|三國演義城| 凌霄雙塔| 雙塔烈士陵園| 雙塔寺永祚寺)| 太原動物園| 迎澤公園| 開化寺連理塔| 天龍山石窟| 童子寺燃燈塔| 豫讓橋| 漫山閣| 多幅寺 | 聖壽寺| 中國煤炭博物館| 天龍山| 晉陽古城遺址| 碑林公園| 汾河二庫風景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