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方院

南十方院

白雲寺俗稱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區東南8公里的紅土溝。它在我市諸多十方院中,以規模宏大、布局別致、環境幽雅而著稱,列為十方院第一。寺依山築砌,座北向南,分上下兩院。上院以中軸線為主,橫軸線為輔,構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築規制。依次有樓道、山門、鐘鼓樓、獻殿、大雄寶殿及二層三面圍樓24間。

景點簡介

白雲寺俗稱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區東南8公里的紅土溝。它在我市諸多十方院中,以規模宏大、布局別致、環境幽雅而著稱,列為十方院第一。

白雲寺,初名淨業庵,建於明初。明崇禎十三年(1640)向東擴展,稱清涼寺。清初又新建、修繕而成禪宗南嶽派臨濟宗的道場。因寺前常有白雲飄飛,故易名“白雲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十方就是佛教稱的十個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是太原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寺依山築砌,座北向南,分上下兩院。上院以中軸線為主,橫軸線為輔,構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築規制。依次有樓道、山門、鐘鼓樓、獻殿、大雄寶殿及二層三面圍樓24間。各院兩側各有配殿,供枷藍、關羽、達摩及觀音、地藏菩薩。在橫軸線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側另闢觀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蔭蔽天,清涼爽人。院內辟曲尺圍廊、蹬道、月門等,可南北穿行,東西貫通。大殿五楹,懸山式九檁結構,內有釋迦牟尼韋馱的明代脫紗坐像,四周有經櫃,珍藏數千冊佛經。另有石碑、鐵鐘、供器等珍貴的宗教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