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草

野雞草

野雞草,中藥名。為仙茅科植物小金梅草Hypoxis aurea Lour.的全株。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溫腎壯陽,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腎虛腰痛,陽痿,失眠,寒疝腹痛。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全株。

性味

味甘、微辛,性溫。

歸經

歸腎、心經。

功效

溫腎壯陽,理氣止痛。

主治

用於腎虛腰痛,陽痿,失眠,寒疝腹痛。

相關配伍

1、治病後陽虛:野雞草9-15g。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2、治腎虛腰痛,陽痿:小金梅草15g,淫羊藿、枸杞子各30g,骨碎補9g,陳皮6g。泡酒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疝氣:野雞草9g,小茴香3g。水煎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失眠:小金梅草、芡實各15g,金櫻子9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多年生矮小草本。根狀莖肉質,球形或長圓形,內面白色,外面包有老葉柄的纖維殘跡。葉基生,4-12枚,狹線形,長7-30厘米,寬2-6毫米,頂端長尖,基部膜質,有黃褐色疏長毛。花莖纖細,高2.5-10厘米或更高;花序有花1-2朵,有淡褐色疏長毛;苞片小,2枚,剛毛狀;花黃色;無花被管,花被片6,長圓形,長6-8毫米,宿存,有褐色疏長毛;雄蕊6,著生於花被片基部,花絲短;子房下位,3室,長3-6毫米,有疏長毛,花柱短,柱頭3裂,直立。蒴果棒狀,長6-12毫米,成熟時3瓣開裂;種子多數,近球形,表面具瘤狀突起。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荒地。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溫腎。治病後陽虛,疝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