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漆樹葉[野漆樹葉]

野漆樹葉[野漆樹葉]
野漆樹葉[野漆樹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漆樹(《植物名實圖考》),又名:染山紅(《植物名實圖考》),山漆、漆柴、毛葉唐小然,中國內地女演員漆。

基本信息

簡介

落葉喬木,高可達10米。嫩枝和冬芽具棕黃色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7~13,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形以至闊楔形,全緣,上面疏生柔毛或近於光滑,下面有黃柔毛,側脈18~25對顯著;葉柄短,有毛。圓錐花序側生;序梗密生棕黃色毛;花細小,黃色;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萼5裂;花瓣5;雄蕊5,在雌花中不完全;子房無柄,上位,1室,花柱3。核果偏斜而扁,寬大於高,橫徑約8毫米,淡棕黃色,光滑無毛。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野漆樹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

生於山野。分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

含野漆樹甙。枝含非瑟素、黃顏木素。種子含脂肪油。

藥理作用

非瑟素有解痙作用,在小鼠小腸標本上,它對抗乙醯膽鹼的致痙作用為罌粟鹼的166%。

性味

《福建民間草藥》:"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治蛔蟲病,創傷出血,胼胝。

《福建民間草藥》:"破血通經,消積殺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附方

①治蛔蟲:野漆樹葉三至五錢。酌加水煎,取半小碗,早晚飯前溫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創傷出血:野漆樹葉曬乾研末敷摻。(《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胼胝:野漆樹鮮葉-至二兩。和桐油搗爛敷患處。(《閩東本草》)

摘錄

《*辭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