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

重工業

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是“輕工業”的對稱,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製造業、電子及電器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包括冶金、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建築材料等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動力和原材料的基礎工業。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誌。

基本信息

簡介

重工業重工業
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是“輕工業”的對稱,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製造業、電子及電器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包括冶金、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建築材料等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動力和原材料的基礎工業。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誌。

概述

在過去的產業經濟學中,往往根據產品單位體積的相對重量將工業劃分為輕重工業。產品單位體積的重量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屬輕工業。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
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以上這兩種劃分原則是有區別的。 國家統計局對輕重工業的劃分接近於後一種標準,《中國統計年鑑》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主要分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採,包括石油、天然氣開採、煤炭開採、金屬礦開採、非金屬礦開採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纖維原料、鋸材及人造板工業等工業;
(3)加工工業(製造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電子工業、化肥、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其他建築材料製造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等工業。重工業產品大部分用於生產,少部分用於生活消費,如電力、生活用煤、小轎車等。

中國重工

(圖)重工業重工業

中國的重工業包括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1999年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工業增加值11617億元。能源工業有煤、石油和電力,其中煤是主要能源。大型煤炭基地有:山西大同、河北開灤、河南平頂山、安徽淮北、山東兗州、江蘇徐州、黑龍江雞西、遼寧鐵法等16個。隨著工業體制的改革,煤炭企業的經濟成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同時煤炭工業多種經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變化。中國重點煤礦已發展多種經營企業1.7萬家,產值相當於煤炭產值的一半以上。

石油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山東的勝利油田,河北的華北油田,天津的大港油田。在新疆發現了塔里木、吐魯番—哈密、準噶爾三大產油盆地。除在陸地建成了一大批特大型、大型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外,還在海上建成了渤海、南海東部、南海西部等海上油田。新組建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化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兩家石化集團,後者1996年的營業收入為389億美元,位居世界500強的第62名。包括火電、水電和核電的電力工業發展最為迅速,進入90年代,發電裝機容量從1億千瓦發展到2億千瓦,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大型水電站有58座,其中裝機容量100萬千瓦以上的電站有19座。正在建設的大型水電站有二灘、小浪底和長江三峽水電站。連雲港、嶺澳核電工程正在施工中。已建成的核電站有浙江秦山核電站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各大電網已覆蓋了中國城市和大部分農村。大型鋼鐵企業分布在鞍山、太原、包頭、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攀枝花等地。
百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有24家,其中上海寶鋼集團是新組建的鋼鐵集團。一批大型鋼鐵企業採用先進工藝技術,改造更新設備,已能生產冷軋鋼板、冷軋矽鋼片、鍍鋅鋼板以及開採石油所用的鋼管等一批高檔次鋼材。中國已能冶煉1400多個鋼種、軋制2萬多種規格的鋼材,鋼材自給率已達90%左右。機械工業有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儀表、通用機械、重型礦山、工具機、電工電器、軸承、汽車、食品機械等行業。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一批代表當今工業發展水平的高技術產業已在中國迅速發展,並初具規模。如汽車工業方面,長春一汽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先後引進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技術,製造出的捷達奧迪桑塔納別克等名牌中高級轎車已推向市場。中國機械工業可向各行業提供各種高水平的大型成套設備,包括煉鐵高爐、板坯連鑄機、發電、煤礦開採、石油勘探、石油鑽機、煉油廠和化工廠、浮法玻璃生產線等成套設備。中國機電產品已成為外貿,1999年出口創匯770億美元。化學工業包括化學礦山、化肥、農藥、基本有機原料、基本無機原料、合成纖維單體、合成橡膠感光材料橡膠製品、塑膠製品、石油化工日用化工、醫藥化工等行業,能生產4萬多種產品。中國生產的合成氨、化肥、硫酸、純鹼、輪胎等10多種化工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上海、北京、天津、大連、瀋陽等地是中國重要的化學工業基地,其產品不僅可滿足國內需要,還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方向

重工業化拉動內需

(圖)重工業重工業

從輕工業到重工業是工業化進程的一般性規律。而工業化的完成則以工業重型化為標誌。一個國家進入到重工業化階段,既是生產要素積累的結果,也是需求擴張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運行表明,同以輕工業為主的早期工業化相比較,重工業化在培育和創造內需方面有著特殊的優勢:首先,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繫日益密切。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其次,重工業本身的產業關聯十分廣泛,其發展對內需總量增大的拉動效應是持續性的。相對於輕工業而言,重工業的產業關聯鏈明顯要長得多。一方面,重工業的發展能為許多產業的發展提供投入品,另一方面,重工業的消耗大,能為本國其他產業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
最後,重工業對提高國際競爭力非常有利,從而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來擴大國內的需求。一個國家的重工業發展水平,決定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直接制約其出口貿易和海外投資的競爭力。而國際競爭力的模式不同,不僅影響一國利用外部市場和外部資源的能力,還直接影響到一國在開展國際經濟交流時對內部需求的拉動效應。以重工業為基礎形成的國際競爭力在這兩個方面都有明顯的優越性。
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
兩大戰略目標
在中國完成重工業化的歷史進程,具體講需要達到兩個基本的目標:一是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裝備能主要由國內供給。二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重工業在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經濟競爭中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優勢。中國經濟的現代化不能停留在輕工業化的水平上,應當也必須讓現代化的重工業在國民經濟運行中起到主導性的作用。
中國大型的重工業投資項目已經開始明顯上升,這是市場機制調節資源配置的一種必然結果。市場機制並不足以有效地啟動和加速中國的重工業化進程。一方面,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利益,一定時期內還會誘導甚至進一步強化中國工業結構的輕型化。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也會本能地主要集中於輕型工業項目上。出於對市場壟斷的考慮,跨國公司不會有興趣促使中國轉向重工業化。
市場機制最終有可能導致中國的資源配置格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沒有理由作這樣長期的等待。面對全球經濟競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政府應當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使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轉入重工業為主的階段,進而真正拉動國民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經濟地位

重工業的產品是實現社會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在技術不斷進步的條件下,就社會各物質生產部門之間的發展關係來說,重工業的增長速度一般地要快於輕工業和農業,這是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一般規律。但是,重工業的展不能不受到輕工業和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為重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輕工業、農業提供消費品,特別是離不開輕工業、農業提供原料、資金和廣大市場。因此,在安排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時,應當遵循兩大部類協調發展的原理,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平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