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贊寧

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贊寧任右街副僧錄。 七年(公元982年),詔他編修《宋高僧傳》。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贊寧任史館編修。

釋贊寧(公元919——1001年),《宋高僧傳》的作者。祖籍渤海,隋末移居吳興的清德縣(今浙江境內)。俗家姓高,生於五代時期後梁貞明五年公元919年)。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公元926——930年),他出家於杭州祥符寺,學南山《四分律》,為《毗尼》作註解,被人稱為“律虎”。他博覽群籍,三藏聖典,無不精通。吳越王錢椒對他十分敬重,任命他為兩浙(浙東、浙西)僧統,賜號“明義宗文大師”。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錢椒人朝,贊寧亦隨同前往。太宗趙靈久聞贊寧的名聲,召他在慈福殿會見,並賜紫衣,封他為“通慧大師”,命入翰林院。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贊寧任右街副僧錄。七年(公元982年),詔他編修《宋高僧傳》。他領旨回杭州,用了七年時間,撰成《宋高僧傳》三十卷。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贊寧任史館編修。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掌管洛京(今河南洛陽)教門事。鹹平元年(公元998年),被提升為汴京(今河南開封)右街僧錄,主管教門公事。第二年(公元999年),進左街。鹹平四年(1001)去世,終年八十三歲。
贊寧學識淵博,著述宏富。一生著有:詔修《宋高僧傳》三十卷、詔撰《三教聖賢事跡》一百卷、著《內典錄》一百五十卷、《外學集》四十九卷、《大宋僧文略》三卷、《四分律行事鈔音義指歸》三卷(已佚)、《舍利寶塔傳》一卷、《護塔靈鰻菩薩傳》一卷等。
在佛教史上,僧人當翰林,任史館編輯,是很少見的。贊寧能任這些職務,而當之無愧,可見他是一位頗有文采的著作家。《皇朝類苑》卷五十九載;“僧贊寧,有文學,洞古博物,著書數百卷。王元之、徐騎省,疑則求質焉,二公皆拜之。” 《青箱雜記》卷一則稱:“近世釋子多務吟詠,唯國初贊寧獨以著書立言,尊重儒術為佛事。故所著《駁董仲舒繁露》二篇,《難王充論衡》三篇,《證蔡邕獨斷》四篇,《斥顏師古正俗》七篇,《非史通》六篇,……極為王禹元之所激賞”。可見他確是相當博學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