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談少府

《酬談少府》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詩。全詩總計十句,五十字,是一首酬贈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酬談少府》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酬談少府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1)。

三事或可羞(2),匈奴哂千秋(3)。

壯心屈黃綬(4),浪跡寄滄洲。

昨觀荊峴作(5),如從雲漢游(6)。

老夫當暮矣,蹀足懼驊騮(7)。

作品注釋

(1)《太平御覽》:梅福於是棄南昌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為神仙。代代有人見,或於玉笥山中逢之。

(2)《漢書》:“天子我監,登我三事。”顏師古註:“三事,三公之位,謂丞相也。”

(3)田千秋以一言悟主,旬月取宰相封侯,匈奴譏之。見十一卷注。

(4)顏師古《漢書注》:“丞尉職卑,皆黃綬。”

(5)《庸六典注》:荊山,在襄州荊山縣。峴山,在襄州襄陽縣。

(6)《詩經集傳》:“雲漢,天河也,在箕、斗二星之間,其長竟天。”曹粹中曰:“漢之在天,似雲而非雲,故曰云漢。”

(7)《漢書》:“造父善御習馬,得驊騮,騄耳之乘。顏師古註:“驊騮,言其色如華之赤也。”顏延年《赭白馬賦》:“望朔雲而蹀足。”張銑註:“蹀足,疾行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