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濂[明代人]

鄭濂[明代人]

鄭濂,字仲德,別號采苓子。浦江人。後建文帝以“孝義家”三字表其門。兄弟共撰《家范》三卷刊行。一、【清】道士。字素庵,號秦溪外史,又號用里山樵,浙江海鹽人,住邑廟。道士張謙之季徒。能詩,善鼓琴,書法、花卉皆師惲壽平。有三一軒吟稿。《墨林今話》二、【清】字廉水。亦字蓮水,江寧(今南京)人,淮兄。順治十六年(一六五九)貢生,官訓導。工畫。《金陵通傳、詞堪日記》。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鄭濂,字仲德,別號采苓子。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幾三百年。受知於明太祖,昆弟由是顯達。濂以公事長詣京師,太祖問治家長久之道。對曰:“謹守祖訓,不聽婦言。”帝稱善,賜之果,濂拜賜懷歸,剖分家人。帝聞嘉嘆,欲官之,以老辭。後建文帝以“孝義家”三字表其門。兄弟共撰《家范》三卷刊行。

相關軼事

原文

鄭濂鄭濂
明鄭濂、七世同居。門旌天下第一家。太祖召問曰。汝家人口若干。對曰。千餘。因問治家之道。對曰。惟不聽婦人言耳。上賜二梨。濂拜受歸。上命校尉瞯之。濂至家。召家人齊謝恩。置水二缸。碎梨入水。飲之。上大悅。
張閏八世同居百餘口。陳昉十三世同居七百餘口。可謂繁矣。而鄭濂七世同居千餘口。宜郡守旌其門為天下第一家也。問其治家之道。惟守家法。不聽婦言。嗚呼、婦人之言。家之斧斤也。可不慎歟。

譯文

明朝時候。鄭濂的家裡是七代同住的。他家裡的大門上。旌表著天下第一家五個字。太祖皇帝召了鄭濂來問著他道。你家裡究竟有多少人口呢。鄭濂回對道。大約有一千多人口。太祖皇帝就問鄭濂用怎么樣治家的法則。鄭濂回對說。只有不聽婦人家的言語罷了。太祖皇帝聽了很歡喜。就送他兩個梨子。鄭濂拜謝著。受了梨子回到家裡去的時候。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裡跟了他去。看他有什麼舉動。那裡曉得鄭濂一到了家裡。就召集了合家的一千多人。一齊出來謝恩以後。便放下了兩大缸的清水。把兩個梨子弄碎了放在水裡。大家分著喝了。太祖皇帝曉得了這一回事。非常的喜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