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峰

鄭曉峰

鄭曉峰,男,1991年10月29日生於梨園世家、也是梅葆玖先生的得意弟子。梅派第四代傳人、攻花衫,隱居京劇舞台5年。最崇拜的人是蓋叫天。

基本信息

梅派青衣

鄭曉峰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出生於陝西西安市、梨園世家、他媽媽是陝西叫響的梨園金花秦腔演員、他從小受家庭的薰陶喜歡梅派京劇8歲就被父母送入上海戲劇學院。1999年調入北京京劇院一團。他曾經是
梅蘭芳大劇院的電視螢屏第一,扮相俊俏雍容華貴、從小他學習梅派京劇、儘管以他的熱情愛好、和他先天的條件、他被著名琴師燕守平喜歡上了他在燕守平指導下學習梅派經典唱腔、2002年在上海天蟾逸夫大劇院演出梅派名劇《霸王別姬》得到最高的人氣、於中央央視主播領軍人物羅京演出四郎探母。他的離去將多少戲迷的心帶走。16歲就以優秀的成績得到了梅花獎桂冠、京劇歷史以來得獎年齡最小的演員、2009年紀念國劇大師程硯秋先生誕辰程派藝術70周年京劇名家名票演唱會,連唱三段。他是梅派史無前例的親傳弟子,長相莊重高雅他還榮獲了梅蘭芳金獎、梅花獎、金針獎。都是梅老師一遍一遍親受2004年正式入梅派梅派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梅葆玖的關門弟子。

代表劇目

三娘教子》《霸王別姬》、《貴妃醉酒》《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鎖麟囊》《秦香蓮

黃金搭檔藍天

藍天是京劇界叫響的老生演員、上海人、工余派。黑龍江京劇院畢業、
刊載舞台界上、罕見的搭檔、他們從小在一起默契的合作。
先後畢業於上海市戲曲學校(1997年入學)和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2004年入學)。老生老師師承:張少春童強關松安安雲武、路全勝、關靜和武生老師師承:王代成王雲橋倪海天奚中路王立軍黃小午等老師。 常演劇目:《文昭關》、《烏盆記》、全本《四郎探母》、《將相和》、《審頭刺湯》、《賣馬》、《李陵碑》或《碰碑》、《上天台》、《三家店》、《宋江題詩》、《汾河灣》、《洪羊洞》等。武生戲:《石秀探莊》、《夜奔》、《八大錘》、《一箭仇》、《艷陽樓》、《鐵籠山》、《周瑜歸天》等。文武老生戲:四出黃忠戲《戰長沙定軍山陽平關伐東吳》、《秦瓊觀陣》、《戰太平》、《武昭關》、崑曲《酒樓》。國家大劇院開台演出《大唐貴妃》飾演李隆基;《楊門女將》中飾演寇準,都受到北京和全國的戲迷朋友一致好評。

秦腔小生到梅派傳人的歷程

5歲那年,鄭曉峰從鄰居大爺的手中接過一張珍藏的舊劇照。 “這個女的好漂亮啊!”照片中優雅美妙的古裝仕女令年幼的鄭曉峰萬分驚艷。 “其實他和你一樣,是個男的。”大爺說。 “男的?他是誰?” “他叫梅蘭芳,解放前就已經是紅遍全國的京劇名角了。” 從秦腔小生到到梅派第四代傳人,儘管擁有比戲劇本身更富戲劇性的藝術經歷,但這段不成故事的短小影像,卻一直深烙在鄭曉峰的記憶中,不能忘懷。“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聽說‘梅蘭芳’3個字,照片上那健康、優美的形象,我永生難忘”。如今正在北京京劇院刻苦“享受”戲劇人生的胡鄭曉峰,每每提起這段記憶,言辭間都會充滿回味,“我總覺得,我和梅派藝術的緣分或許從那張劇照就已經開始了,在我之後的從藝之路上,大師的影像一直在冥冥中指引著我。無論是反串唱歌,還是作為梅派傳人登台,我最大的願望都是能夠像梅蘭芳大師那樣,塑造出健康動人的女性形象。” 事實上,鄭曉峰對於自己和梅派藝術緣分的理解並非一種無因由的攀附。所謂無巧不成書,5歲起學舞的他,原本考取了一所外地的舞蹈學校,卻被捨不得他離家的媽媽硬生生拉回了老家西安;報考西安市藝術學校,偏巧當年招生的專業全是戲曲類,於是陰差陽錯學起了秦腔小生;畢業後進入西安市秦腔一團,結識了“功夫了得”的旦角老師李德富,“私下裡忍不住跟他學起了身段、水袖。”鄭曉峰說,“然而,6歲,那畢竟是一個時刻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的年齡,加上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戲曲演出狀況日漸低迷,對於剛剛入行的我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甚至打擊。” 於是,18歲的鄭曉峰終於還是離開了秦腔團,開始跟隨一個輕音樂團到處走穴。起初就是跳跳霹靂舞之類的流行舞“你不是學過旦角嗎?你在舞台上做做樣子,女演員在後面幫你唱。”“雙簧”式的表演果然奏效,幾天的演出都順利完成,沒有露出任何破綻,然而胡文閣的心卻變得不平靜起來。“梅大師唱京劇可以男唱女,我唱歌為什麼不能效仿,反而要唱‘雙簧’?”自此,胡文閣正式開始了他的歌唱生涯,獨特的反串表演令他一度轟動南北。 排歌劇、開個唱、電視訪談、跨國演出……說起作為歌手的胡文閣在上世紀90年代究竟有多“紅”,怕是三言兩語難以交代和形容,就連胡文閣“皈依”梅派藝術之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還曾對鄭曉峰這樣說過:“鄭曉峰,真沒想到有一天你會這么乖巧、安靜地幫老師斟茶,聽老師訓話,我見過你最‘紅’在上海天蟾逸夫、觀眾前簇後擁,那架勢是眾星拱月一樣的驕傲。”然而,對於當時“名利雙收”的榮耀,胡文閣自己卻有一番別樣的感觸和認識。“我知道這些是長久不了的,在當時的文化生態環境下,很多人對於反串表演的態度其實更多源於獵奇,一旦獵奇滿足之後,就會反彈為排斥。”鄭曉峰迴憶,“我在演出中獲得創作滿足,我不能割捨這種滿足,但是為了這些,我在得到名利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多的誤解和傷害甚至侮辱。我深知,如果想在這條藝術道路上走長遠,我必須回歸戲曲。” ,鄭曉峰先後在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接觸,並逐漸開始學習梅派劇目;2001年,鄭曉峰正式告別歌壇,拜師梅葆玖。鄭曉峰至今記得拜師前那個晚上梅葆玖對他的教誨:一、拜師就要好好學藝,要捨棄過去,不能浮誇炒作;二、永遠記住4個字“忠、正、平、和”。對於素來恪守正統的梨園界來說鄭曉峰,拜師梅葆玖,無疑是對行業清規戒律的一次重大挑戰。然而,清醒的鄭曉峰沒有辜負梅葆玖的期望。拜師後的兩年里鄭曉峰,幾乎與世隔絕,早起練功,下午學戲,晚上背課。“我起步晚,用功都怕趕不上別人,更別提三心二意了。歲,我才真正為自己鍾愛的藝術找到根基,再苦我也得努力!”皇天不負苦心人,2003年,胡文閣在上海舉辦首個個人專場連演3天;2004年,胡文閣應邀參演大型京劇交響劇詩梅派劇目《貴妃醉酒》這么多年,我終於被認可了!鄭曉峰”的眼睛濕潤起來。
“記得2002年,師父第一次見我時曾對我說:‘我聽過你唱歌,非常好,非常健康。’健康,這也是他後來之所以肯收我為徒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現在唱戲,我都不會故作媚態、賣弄風情。”鄭曉峰說,“真正的乾旦藝術,並不是只在舞台上完成性別變身這么簡單,它在藝術上比坤旦更加複雜,需要經過雙重維度的創作,那就是跨越性別去塑造人物。乾旦不是裝女人,而是把握女性美的尺度,塑造健康、鮮活、動人的人物形象。梅派如是,所有的乾旦藝術都如是。”
鄭曉峰扮相俊俏,秀麗動人,音色圓潤優美,唱腔甘醇有味,行腔舒展自然,表演灑脫,功底深厚,有大家風範,頗得梅派神韻。
把鄭曉峰視為梅派後學者中之翹楚,應是當之無愧。就可塑性而言,同輩的京劇演員中達到她目前水
準的屈指可數。從骨子老戲,到新編劇目,她都能駕輕就熟。 2000年11月14日,

演出劇目《盜仙草》

1988年5月13日,農曆戊辰年三月廿八日,19時:首屆海內外梅蘭芳藝術大匯演第八天
首屆海內外梅蘭芳藝術大匯演由上海海外聯誼會、中國梅蘭芳學會、上海京劇院、上海演出公司舉辦,在人民大舞台演出。主演除內地的梅派傳人外,來自港、台地區和美國的梅派演員亦參加演出。

演出劇目《廉錦楓》(鄭曉峰)

1991年11月,農曆辛未年: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由中央電視台及各省市自治區電視台主辦、中國戲劇家協會協辦的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共評出25名最佳表演獎(中年組10名、青年組15名)及26名優秀表演獎(中年組10名、青年組15名)。
最佳表演獎青年組:于魁智(《打金磚·太廟》)、王曉燕、艾金梅、年金鵬、李軍、李勝素、李佩紅、楊千里、楊玉潔、張建國、陸寶林、孟廣祿、郭躍進、耿巧雲、秦占寶
1994年8月12日,農曆甲戌年七月初六日:“梅林香遠”紀念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誕辰100周年系列演出舉行
天津市文化局舉辦系列演出,紀念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誕辰100周年,8月12日至
9月14日在天津中國大戲院上演“梅林香遠”專場演出,梅派弟子羅惠蘭、馬小曼、再傳弟子李勝素、張晶同台獻藝,演出了《生死恨》、《坐宮》、《捧印》、《三堂會審》、《女起解》、《宇宙鋒》、《紅線盜盒》、《大登殿》、《穆柯寨》、《斷橋》、《馬嵬香銷》、《三娘教子》等劇目。
1996年,農曆丙子年: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李勝素獲獎
1998年6月23日,農曆戊寅年五月廿九日,19時:中國京劇院五次赴台演出第一天
中國京劇院、大連京劇團、山西京劇團在台北國家戲劇院舉行公演第一天,此為中國京劇院第五次赴台演出。主要琴師有趙建華、李祖銘、胡啟明,主要鼓師有蘇廣忠、李斌、孫硯軍。演出劇目全部《野豬林》(于魁智,陳真治,李勝素,鄭岩) 1998年6月25日,農曆戊寅年閏五月初二日,19時:中國京劇院五次赴台演出第三天 中國京劇院、大連京劇團、山西京劇團在台北國家戲劇院舉行公演第三天,此為中國京劇院第五次赴台演出。主要琴師有趙建華、李祖銘、胡啟明,主要鼓師有蘇廣忠、李斌、孫硯軍。

演出劇目全部《鳳還巢》

(,江其虎,陳真治,鄭岩,袁慧琴) 
1998年6月26日,農曆戊寅年閏五月初三日,19時:中國京劇院五次赴台演出第四天 中國京劇院、大連京劇團、山西京劇團在台北國家戲劇院舉行公演第四天,此為中國京劇院第五次赴台演出。主要琴師有趙建華、李祖銘、胡啟明, 主要鼓師有蘇廣忠、李斌、孫硯軍。其中原訂之

王昊 鄭曉峰 胡文閣

秦腔小子·閒學水袖
少年時期 “我這一生注定與文藝分不開。”胡文閣說。幼時的胡文閣特別喜歡舞蹈。5歲時便考入西安有名的業餘舞蹈學校。畢業後他考取了一所外地的舞蹈學院,已經去上學了,卻被母親硬生生拉回西安。“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媽捨不得讓我離開西安。”胡文閣無奈地說。不巧當年西安招的藝術生全是戲曲類的,沒有舞蹈專業。無從選擇,他只好考到西安市藝術學校,學習地方戲。畢業後,胡文閣成為一名秦腔演員。在團里他結識了著名的男旦教育家李德富,開始被旦角藝術之美折服。胡文閣面容線條非常柔和,嗓音又非常獨特,李老師教了他一些旦角的身段、水袖,但他一直沒有沒上台表演的機會,只能給女演員們做些“示範性演出”。
1986年,胡文閣所在的秦腔劇團排演魏明倫的荒誕劇《潘金蓮》。當時劇團交給他的任務是完成潘金蓮所有的表演、舞蹈設計。胡文閣在炎炎夏日中,用了3個月編舞。但在這齣戲公演時,胡文閣發現,無論節目單還是海報上都沒寫他的名字。十七、八歲的胡文閣年少氣盛,稱病拒絕為這部戲做修改,還與團長發生了爭吵。胡文閣覺得自己付出辛勞根本不被重視,一氣之下他離開了秦腔劇團。
流行歌星·反串躥紅
風韻十足
開始跟隨一個輕音樂團走穴,跳些霹靂舞之類流行舞。某次在四川演出期間,樂團的不少女演員因為貪嘴吃火鍋病倒了。團長急了,找胡文閣救急:“你不是唱過旦角嘛,你在舞台上做做樣子,女演員在後面幫你唱。”幾天的演
出都用雙簧法“蒙”過去了。胡文閣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到梅蘭芳,心有一動。第二天胡文閣便去找團長,用女聲演唱了《回娘家》等幾首歌曲。他對團長說:“你不是想掙錢嗎?多一個節目不是更好?也許這還真是個來錢的路子。”胡文閣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反串登台的場景。因怕觀眾不能接受,他只作“中性打扮”。一曲唱罷,胡文閣報出自己的男性身份,一時轟動。
胡文閣開始在大城市反串演唱。在重慶,胡文閣一口氣唱了8首歌觀眾都不讓他謝幕。默默無聞的胡文閣,一下成為劇團領銜主演,並被冠以藝名“秋海棠”。1987年,胡文閣被廣州輕音樂團看中。一個凌晨,他與該團團長、創作過《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音樂家劉長安在汽車站秘密“接上頭”,隨他來到廣,不少香港、深圳夜總會的老闆希望他留在深圳。於是胡文閣在深圳住下,一住就是8年。期間他唱一場的報酬是兩千港幣,是他一個月的房租。
梅派傳人·甘苦自知
師徒二人 2001年,胡文閣拜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為師,成為梅派傳人。胡文閣那時已經年過三十。胡文閣說:進戲校上的第一堂課,老師就跟我們講梅蘭芳的故事。他覺得對於中國所有文藝工作者來說,梅蘭芳都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他是一個標桿,是中國藝術的代表。梅蘭芳的藝術,我們的國粹藝術一定要有人繼承、發展。早在1993年我就說,到一定年齡我還會回歸戲曲,那是我的根。別人學戲練的是童子功,胡文閣學戲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一年要完成別人5年的工作。在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他大概一兩個月就要拿出一部新戲,拿出來還必須是高水平的,是個著名演員的水平。胡文閣說,自己壓力非常大,腦子裡全是戲,根本沒時間做別的事,沒有娛樂。因此,他拿了駕照多年,至今仍不會開車。
“男旦兩字對我來說,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胡文閣細述學戲的艱辛:三伏天演《天女散花》,燈光烤、戲服沉,一場演下來累得直喘,後背全濕,而薪酬只有80元;三九天在院子裡練舞劍,手凍得握不住劍。每次演出前,他必須吃安定才能入睡。胡文閣說,演京劇很苦很累,但那種自身價值獲得承認的成就感,是金錢不能衡量,語言形容不出的。“我在戲台上的3個小時裡,經歷的緊張、壓抑、爆發、過癮,種種感覺,其他人可能是嘗不到的。而觀眾對我表演的認可也與以往不同。這是對藝術家的認可,以前只是對娛樂明星的歡迎。”
“梅尚程荀張五大流派各有千秋,為什麼梅派首屈一指?因為它平淡中見真功,難度最大,最不好演。”如今胡文閣經常在梅蘭芳劇團擔任主演。他的體會是,梅派就像寫正楷一樣,看著四平八穩,但真要寫出見功力很難。“它的唱腔並不華麗。梅派 表演除了大氣、寫意,還有一種慵懶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好找,自身功力、修養達不到,很難出現這種慵懶的感覺。大家都說胡文閣的條件好,悟性好,但要真想再上個台階,需要時間。”鄭曉峰說,成為梅派傳人是他一生的幸福。

梅派鄭曉峰

少年時期 “我這一生注定與文藝分不開。”胡文閣說。幼時的胡文閣特別喜歡舞蹈。5歲時便考入西安有名的業餘舞蹈學校。畢業後他考取了一所外地的舞蹈學院,已經去上學了,卻被母親硬生生拉回西安。“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媽捨不得讓我離開西安。”胡文閣無奈地說。不巧當年西安招的藝術生全是戲曲類的,沒有舞蹈專業。無從選擇,他只好考到西安市藝術學校,學習地方戲。畢業後,胡文閣成為一名秦腔演員。在團里他結識了著名的男旦教育家李德富,開始被旦角藝術之美折服。胡文閣面容線條非常柔和,嗓音又非常獨特,李老師教了他一些旦角的身段、水袖,但他一直沒有沒上台表演的機會,只能給女演員們做些“示範性演出”。
1986年,胡文閣所在的秦腔劇團排演魏明倫的荒誕劇《潘金蓮》。當時劇團交給他的任務是完成潘金蓮所有的表演、舞蹈設計。胡文閣在炎炎夏日中,用了3個月編舞。但在這齣戲公演時,胡文閣發現,無論節目單還是海報上都沒寫他的名字。十七、八歲的胡文閣年少氣盛,稱病拒絕為這部戲做修改,還與團長發生了爭吵。胡文閣覺得自己付出辛勞根本不被重視,一氣之下他離開了秦腔劇團。
流行歌星·反串躥紅
風韻十足
開始跟隨一個輕音樂團走穴,跳些霹靂舞之類流行舞。某次在四川演出期間,樂團的不少女演員因為貪嘴吃火鍋病倒了。團長急了,找胡文閣救急:“你不是唱過旦角嘛,你在舞台上做做樣子,女演員在後面幫你唱。”幾天的演出都用雙簧法“蒙”過去了。胡文閣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到梅蘭芳,心有一動。第二天胡文閣便去找團長,用女聲演唱了《回娘家》等幾首歌曲。他對團長說:“你不是想掙錢嗎?多一個節目不是更好?也許這還真是個來錢的路子。”胡文閣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反串登台的場景。因怕觀眾不能接受,他只作“中性打扮”。一曲唱罷,胡文閣報出自己的男性身份,一時轟動。
胡文閣開始在大城市反串演唱。在重慶,胡文閣一口氣唱了8首歌觀眾都不讓他謝幕。默默無聞的胡文閣,一下成為劇團領銜主演,並被冠以藝名“秋海棠”。1987年,胡文閣被廣州輕音樂團看中。一個凌晨,他與該團團長、創作過《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音樂家劉長安在汽車站秘密“接上頭”,隨他來到廣,不少香港、深圳夜總會的老闆希望他留在深圳。於是胡文閣在深圳住下,一住就是8年。期間他唱一場的報酬是兩千港幣,是他一個月的房租。
梅派傳人·甘苦自知
師徒二人 2001年,胡文閣拜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為師,成為梅派傳人。胡文閣那時已經年過三十。胡文閣說:進戲校上的第一堂課,老師就跟我們講梅蘭芳的故事。他覺得對於中國所有文藝工作者來說,梅蘭芳都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他是一個標桿,是中國藝術的代表。梅蘭芳的藝術,我們的國粹藝術一定要有人繼承、發展。早在1993年我就說,到一定年齡我還會回歸戲曲,那是我的根。別人學戲練的是童子功,胡文閣學戲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一年要完成別人5年的工作。在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他大概一兩個月就要拿出一部新戲,拿出來還必須是高水平的,是個著名演員的水平。胡文閣說,自己壓力非常大,腦子裡全是戲,根本沒時間做別的事,沒有娛樂。因此,他拿了駕照多年,至今仍不會開車。
“男旦兩字對我來說,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胡文閣細述學戲的艱辛:三伏天演《天女散花》,燈光烤、戲服沉,一場演下來累得直喘,後背全濕,而薪酬只有80元;三九天在院子裡練舞劍,手凍得握不住劍。每次演出前,他必須吃安定才能入睡。胡文閣說,演京劇很苦很累,但那種自身價值獲得承認的成就感,是金錢不能衡量,語言形容不出的。“我在戲台上的3個小時裡,經歷的緊張、壓抑、爆發、過癮,種種感覺,其他人可能是嘗不到的。而觀眾對我表演的認可也與以往不同。這是對藝術家的認可,以前只是對娛樂明星的歡迎。”
“梅尚程荀張五大流派各有千秋,為什麼梅派首屈一指?因為它平淡中見真功,難度最大,最不好演。”如今胡文閣經常在梅蘭芳劇團擔任主演。他的體會是,梅派就像寫正楷一樣,看著四平八穩,但真要寫出見功力很難。“它的唱腔並不華麗。梅派
表演除了大氣、寫意,還有一種慵懶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好找,自身功力、修養達不到,很難出現這種慵懶的感覺。大家都說胡文閣的條件好,悟性好,但要真想再上個台階,需要時間。”鄭曉峰說,成為梅派傳人是他一生的幸福。
少年時期 “我這一生注定與文藝分不開。”胡文閣說。幼時的胡文閣特別喜歡舞蹈。5歲時便考入西安有名的業餘舞蹈學校。畢業後他考取了一所外地的舞蹈學院,已經去上學了,卻被母親硬生生拉回西安。“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媽捨不得讓我離開西安。”胡文閣無奈地說。不巧當年西安招的藝術生全是戲曲類的,沒有舞蹈專業。無從選擇,他只好考到西安市藝術學校,學習地方戲。畢業後,胡文閣成為一名秦腔演員。在團里他結識了著名的男旦教育家李德富,開始被旦角藝術之美折服。胡文閣面容線條非常柔和,嗓音又非常獨特,李老師教了他一些旦角的身段、水袖,但他一直沒有沒上台表演的機會,只能給女演員們做些“示範性演出”。
1986年,胡文閣所在的秦腔劇團排演魏明倫的荒誕劇《潘金蓮》。當時劇團交給他的任務是完成潘金蓮所有的表演、舞蹈設計。胡文閣在炎炎夏日中,用了3個月編舞。但在這齣戲公演時,胡文閣發現,無論節目單還是海報上都沒寫他的名字。十七、八歲的胡文閣年少氣盛,稱病拒絕為這部戲做修改,還與團長發生了爭吵。胡文閣覺得自己付出辛勞根本不被重視,一氣之下他離開了秦腔劇團。
流行歌星·反串躥紅
風韻十足
開始跟隨一個輕音樂團走穴,跳些霹靂舞之類流行舞。某次在四川演出期間,樂團的不少女演員因為貪嘴吃火鍋病倒了。團長急了,找胡文閣救急:“你不是唱過旦角嘛,你在舞台上做做樣子,女演員在後面幫你唱。”幾天的演出都用雙簧法“蒙”過去了。胡文閣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到梅蘭芳,心有一動。第二天胡文閣便去找團長,用女聲演唱了《回娘家》等幾首歌曲。他對團長說:“你不是想掙錢嗎?多一個節目不是更好?也許這還真是個來錢的路子。”胡文閣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反串登台的場景。因怕觀眾不能接受,他只作“中性打扮”。一曲唱罷,胡文閣報出自己的男性身份,一時轟動。
胡文閣開始在大城市反串演唱。在重慶,胡文閣一口氣唱了8首歌觀眾都不讓他謝幕。默默無聞的胡文閣,一下成為劇團領銜主演,並被冠以藝名“秋海棠”。1987年,胡文閣被廣州輕音樂團看中。一個凌晨,他與該團團長、創作過《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音樂家劉長安在汽車站秘密“接上頭”,隨他來到廣,不少香港、深圳夜總會的老闆希望他留在深圳。於是胡文閣在深圳住下,一住就是8年。期間他唱一場的報酬是兩千港幣,是他一個月的房租。
梅派傳人·甘苦自知
師徒二人 2001年,胡文閣拜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為師,成為梅派傳人。胡文閣那時已經年過三十。胡文閣說:進戲校上的第一堂課,老師就跟我們講梅蘭芳的故事。他覺得對於中國所有文藝工作者來說,梅蘭芳都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他是一個標桿,是中國藝術的代表。梅蘭芳的藝術,我們的國粹藝術一定要有人繼承、發展。早在1993年我就說,到一定年齡我還會回歸戲曲,那是我的根。別人學戲練的是童子功,胡文閣學戲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一年要完成別人5年的工作。在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他大概一兩個月就要拿出一部新戲,拿出來還必須是高水平的,是個著名演員的水平。胡文閣說,自己壓力非常大,腦子裡全是戲,根本沒時間做別的事,沒有娛樂。因此,他拿了駕照多年,至今仍不會開車。
“男旦兩字對我來說,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胡文閣細述學戲的艱辛:三伏天演《天女散花》,燈光烤、戲服沉,一場演下來累得直喘,後背全濕,而薪酬只有80元;三九天在院子裡練舞劍,手凍得握不住劍。每次演出前,他必須吃安定才能入睡。胡文閣說,演京劇很苦很累,但那種自身價值獲得承認的成就感,是金錢不能衡量,語言形容不出的。“我在戲台上的3個小時裡,經歷的緊張、壓抑、爆發、過癮,種種感覺,其他人可能是嘗不到的。而觀眾對我表演的認可也與以往不同。這是對藝術家的認可,以前只是對娛樂明星的歡迎。”
“梅尚程荀張五大流派各有千秋,為什麼梅派首屈一指?因為它平淡中見真功,難度最大,最不好演。”如今胡文閣經常在梅蘭芳劇團擔任主演。他的體會是,梅派就像寫正楷一樣,看著四平八穩,但真要寫出見功力很難。“它的唱腔並不華麗。梅派
表演除了大氣、寫意,還有一種慵懶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好找,自身功力、修養達不到,很難出現這種慵懶的感覺。大家都說胡文閣的條件好,悟性好,但要真想再上個台階,需要時間。”鄭曉峰說,成為梅派傳人是他一生的幸福。
少年時期 “我這一生注定與文藝分不開。”胡文閣說。幼時的胡文閣特別喜歡舞蹈。5歲時便考入西安有名的業餘舞蹈學校。畢業後他考取了一所外地的舞蹈學院,已經去上學了,卻被母親硬生生拉回西安。“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媽捨不得讓我離開西安。”胡文閣無奈地說。不巧當年西安招的藝術生全是戲曲類的,沒有舞蹈專業。無從選擇,他只好考到西安市藝術學校,學習地方戲。畢業後,胡文閣成為一名秦腔演員。在團里他結識了著名的男旦教育家李德富,開始被旦角藝術之美折服。胡文閣面容線條非常柔和,嗓音又非常獨特,李老師教了他一些旦角的身段、水袖,但他一直沒有沒上台表演的機會,只能給女演員們做些“示範性演出”。
1986年,胡文閣所在的秦腔劇團排演魏明倫的荒誕劇《潘金蓮》。當時劇團交給他的任務是完成潘金蓮所有的表演、舞蹈設計。胡文閣在炎炎夏日中,用了3個月編舞。但在這齣戲公演時,胡文閣發現,無論節目單還是海報上都沒寫他的名字。十七、八歲的胡文閣年少氣盛,稱病拒絕為這部戲做修改,還與團長發生了爭吵。胡文閣覺得自己付出辛勞根本不被重視,一氣之下他離開了秦腔劇團。
流行歌星·反串躥紅
風韻十足
開始跟隨一個輕音樂團走穴,跳些霹靂舞之類流行舞。某次在四川演出期間,樂團的不少女演員因為貪嘴吃火鍋病倒了。團長急了,找胡文閣救急:“你不是唱過旦角嘛,你在舞台上做做樣子,女演員在後面幫你唱。”幾天的演出都用雙簧法“蒙”過去了。胡文閣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到梅蘭芳,心有一動。第二天胡文閣便去找團長,用女聲演唱了《回娘家》等幾首歌曲。他對團長說:“你不是想掙錢嗎?多一個節目不是更好?也許這還真是個來錢的路子。”胡文閣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反串登台的場景。因怕觀眾不能接受,他只作“中性打扮”。一曲唱罷,胡文閣報出自己的男性身份,一時轟動。
胡文閣開始在大城市反串演唱。在重慶,胡文閣一口氣唱了8首歌觀眾都不讓他謝幕。默默無聞的胡文閣,一下成為劇團領銜主演,並被冠以藝名“秋海棠”。1987年,胡文閣被廣州輕音樂團看中。一個凌晨,他與該團團長、創作過《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音樂家劉長安在汽車站秘密“接上頭”,隨他來到廣,不少香港、深圳夜總會的老闆希望他留在深圳。於是胡文閣在深圳住下,一住就是8年。期間他唱一場的報酬是兩千港幣,是他一個月的房租。
梅派傳人·甘苦自知
師徒二人 2001年,胡文閣拜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為師,成為梅派傳人。胡文閣那時已經年過三十。胡文閣說:進戲校上的第一堂課,老師就跟我們講梅蘭芳的故事。他覺得對於中國所有文藝工作者來說,梅蘭芳都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他是一個標桿,是中國藝術的代表。梅蘭芳的藝術,我們的國粹藝術一定要有人繼承、發展。早在1993年我就說,到一定年齡我還會回歸戲曲,那是我的根。別人學戲練的是童子功,胡文閣學戲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一年要完成別人5年的工作。在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他大概一兩個月就要拿出一部新戲,拿出來還必須是高水平的,是個著名演員的水平。胡文閣說,自己壓力非常大,腦子裡全是戲,根本沒時間做別的事,沒有娛樂。因此,他拿了駕照多年,至今仍不會開車。
“男旦兩字對我來說,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胡文閣細述學戲的艱辛:三伏天演《天女散花》,燈光烤、戲服沉,一場演下來累得直喘,後背全濕,而薪酬只有80元;三九天在院子裡練舞劍,手凍得握不住劍。每次演出前,他必須吃安定才能入睡。胡文閣說,演京劇很苦很累,但那種自身價值獲得承認的成就感,是金錢不能衡量,語言形容不出的。“我在戲台上的3個小時裡,經歷的緊張、壓抑、爆發、過癮,種種感覺,其他人可能是嘗不到的。而觀眾對我表演的認可也與以往不同。這是對藝術家的認可,以前只是對娛樂明星的歡迎。”
“梅尚程荀張五大流派各有千秋,為什麼梅派首屈一指?因為它平淡中見真功,難度最大,最不好演。”如今胡文閣經常在梅蘭芳劇團擔任主演。他的體會是,梅派就像寫正楷一樣,看著四平八穩,但真要寫出見功力很難。“它的唱腔並不華麗。梅派
表演除了大氣、寫意,還有一種慵懶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好找,自身功力、修養達不到,很難出現這種慵懶的感覺。大家都說胡文閣的條件好,悟性好,但要真想再上個台階,需要時間。”鄭曉峰說,成為梅派傳人是他一生的幸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