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超祖居

鄧穎超祖居

鄧穎超祖居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司馬光中路白雲巷內,是原全國政協主席、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鄧穎超同志祖父及父親居住的地方。祖居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座北朝南,前後兩進,現存清代建築房屋30多間,為兩個獨立四合院落,建築結構嚴謹,格扇門窗古樸典雅,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點的清代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鄧穎超祖居鄧穎超祖居

清鹹豐年間,鄧穎超祖父輩帶著四個兒子居住於此,鄧穎超的父親鄧廷忠排行第四,清鹹豐未年人,自幼習武,臂力超群,清光緒十一年,中武進士,並點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衛,後調任廣西南寧鎮台之職。在此期間,他認識了湖南長沙籍醫生楊振德女士,兩人由友情發展為戀情,並很快結為伉儷。1904年,楊振德生一女兒,取名玉愛,學名文淑,“五四運動”後改名鄧穎超。後來鄧廷忠病逝他鄉,靈柩運回光山,葬於城南5華里鄧氏祖墳——望水樓子。

整修

二00一年文旅局投資30多萬元,對鄧穎超祖居經過認真整修,基本恢復原來面貌,又籌資200多萬元,多次派人赴北京、天津、吉林等徵集相關文物、用品近300多件。2004年農曆8月15日,鄧穎超秘書趙瑋、天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副館長李愛華一行專程來光山參觀鄧穎超同志趙瑋、周恩來同志警衛參謀高振普的幫助下,鄧穎超的侄子鄧光弼捐獻了鄧穎超同志遺留的文物七十餘件。現祖居內陳列有鄧穎超同志生平事跡展室、晚清大家豪宅寢室陳列展室、練武廳堂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文藝界名流題詞碑廊等景點。

現狀

自鄧穎超祖居景點對外開放以來,已先後接待了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家科技部公安部等國家部委及省、市各級領導的參觀、訪問。協助中央電視台河南電視冶南京電視台拍攝《鄧穎超》等電視台專題片。二00四年二月四日,鄧穎超同志誕生100周年紀念活動在祖居內隆重舉行,同時舉辦了《鄧穎超與光山》一書的首發式活動,全國各地前來緬懷先輩、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者絡繹不絕,大大提高了鄧穎超祖居的知名度。鄧穎超祖居被河南省委宣傳部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每天慕名前來參觀學習者近千人。

生平介紹

鄧穎超祖居鄧穎超祖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鄧穎超,原名鄧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於廣西南寧。幼年喪父,靠母親楊振德行醫或當家庭教師過著清貧的生活。

1913年至1920年,先後在北京平民學校、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後在北平師大附小、天津達仁女校任教。鄧穎超青年時代投身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她和劉清揚、郭隆真、張若名等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並參與組織了天津各界聯合會。她還和周恩來、馬駿郭隆真等天津學生運動的領導者,共同組織了進步青年團體覺悟社,參與領導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1923年她參與組織女權運動同盟會直隸支部。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從此,她確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堅定信念,開始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鬥的職業革命家生涯。

1925年夏,鄧穎超被調到廣東,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婦委書記和國民黨省黨部婦女部秘書等職。她同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何香凝真誠合作,組織廣大婦女投身國民革命。同年8月8日,她和周恩來結婚,從此他們結為終身革命伴侶。1926年,鄧穎超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她為推進國共合作和統一戰線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她從廣東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在白色恐怖的惡劣環境下,堅持黨的地下工作五年。

1932年至1934年,鄧穎超轉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黨和工農民主政府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局宣傳部和組織部幹事、中央機關總支書記、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等職。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鄧穎超在武漢重慶等地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在這期間,她積極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婦女,為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工作十分出色。1938年當選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任國民參政會中共方面的參政員。在歷次國民參政會上,同董必武等中共方面的參政員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與中共方面的其他參政員一起,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拒絕出席國民參政會,抗議國民黨的反共罪行。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任中央婦委副書記。

抗日戰爭勝利後,鄧穎超以中共方面唯一女政協代表身份,出席舊政協會議,為爭取國內和平而積極奔走。同年,當選為國際民主婦聯理事。全面內戰爆發後,鄧穎超隨中共代表團撤回延安。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1949年3月,在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民主婦聯副主席,並任黨組副書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鄧穎超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6年中共八大後,為歷屆中共中央委員。1976年後任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等職。這期間,她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為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為加強黨的紀律,為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付出了全部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7年以後,鄧穎超先後訪問了緬甸斯里蘭卡伊朗高棉日本朝鮮泰國法國和歐洲議會,會見了來自亞、非、拉、美、澳五大洲幾十個國家的客人,1982年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名譽會長,為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與友誼,為國際和平與世界發展的進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92年7月11日上午6時55分,鄧穎超與世長辭,享年88歲。

相關詩詞

鄧穎超文集

論女參政員的責任(一九三八年七月二日)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婦女運動(一九三九年九月)

莫斯科印象(一九四○年四月十七日)

永不能忘的會晤——憶念偉大的蔡特金(一九四○年六月十三日)

紀念我們的女戰士郭林一同志(一九四一年五月五日)

為郭沫若先生創作二十五周年紀念與五秩之慶致祝(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中國婦女光輝的旗幟——沈驪英女士(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談男女問題(一九四二年三月二日)

我們對於孩子和母親的態度(一九四二年四月四日)

中國婦女聯誼會晚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目前時局與國共談判(一九四六年七月)

致國際婦女會議的信(一九四六年十月七日)

土地改革與婦女工作的新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九日)

向華東野戰軍前線戰地工作的女幹部致敬(一九四八年七月十日)

密切聯繫民眾,多作自我批評(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