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超

鄧穎超

鄧穎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原名鄧文淑,祖籍河南光山,生於廣西南寧。鄧穎超青年時代投身革命,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鄧穎超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16年在天津讀書時的鄧穎超 1916年在天津讀書時的鄧穎超

鄧穎超幼年喪父,靠母親楊振德行醫或當家庭教師過著清貧的生活。

1913年至1920年,先後在北京平民學校、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後在北平師大附小、天津達仁女校任教。鄧穎超青年時代投身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她和劉清揚、郭隆真、張若名等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並參與組織了天津各界聯合會。她還和周恩來、馬駿、郭隆真等天津學生運動的領導者,共同組織了進步青年團體覺悟社,參與領導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

1923年她參與組織女權運動同盟會直隸支部。

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從此,她確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堅定信念,開始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鬥的職業革命家生涯。

1925年夏,鄧穎超被調到廣東,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婦委書記和國民黨省黨部婦女部秘書等職。她同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何香凝真誠合作,組織廣大婦女投身國民革命。同年8月8日,她和周恩來結婚,從此他們結為終身革命伴侶。

1926年,鄧穎超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 央執行委員。她為推進國共合作和統一戰線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鄧穎超出席國際民主婦聯執委會會議 鄧穎超出席國際民主婦聯執委會會議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她從廣東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在白色恐怖的惡劣環境下,堅持黨的地下工作五年。

1932年至1934年,鄧穎超轉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黨和工農民主政府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局宣傳部和組織部幹事、中央機關總支書記、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等職。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鄧穎超在武漢、重慶等地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在這期間,她積極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婦女,為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工作十分出色。

1938年當選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任國民參政會中共方面的參政員。在歷次國民參政會上,同董必武等中共方面的參政員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與中共方面的其他參政員一起,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拒絕出席國民參政會,抗議國民黨的反共罪行。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任中央婦委副書記。

周恩來和鄧穎超會見美國記者斯諾 周恩來和鄧穎超會見美國記者斯諾

抗日戰爭勝利後,鄧穎超以中共方面唯一女政協代表身份,出席舊政協會議,為爭取國內和平而積極奔走。同年,當選為國際民主婦聯理事。全面內戰爆發後,鄧穎超隨中共代表團撤回延安。

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

1949年3月,在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民主婦聯副主席,並任黨組副書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鄧穎超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1956年中共八大後,為歷屆中共中央委員。

1976年後任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等職。這期間,她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為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為加強黨的紀律,為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付出了全部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7年以後,鄧穎超先後訪問了緬甸、斯里蘭卡、伊朗、高棉、日本、朝鮮、泰國、法國和歐洲議會,會見了來自亞、非、拉、美、澳五大洲幾十個國家的客人。

1982年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名譽會長,為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與友誼,為國際和平與世界發展的進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83年至1988年間,擔任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

1992年7月11日上午6時55分,鄧穎超與世長辭,享年88歲。

社會評價

鄧穎超和周恩來 鄧穎超和周恩來

鄧穎超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她少年時就立志救國,在天津讀書期間曾發出“振起精神,謀國家之進步”的誓言。1919年,她投身五四愛國運動,同周恩來等人共同發起組織進步青年團體———覺悟社,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忱和堅定的革命精神。1925年3月,鄧穎超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此後,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她都勇於探索、不懈奮鬥,經受住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共產黨人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

鄧穎超同志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卓越領導人。她曾擔任第一、二、三屆全國婦聯副主席,第四屆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她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對婦女工作的關心和責任,一直承擔到生命的終止。”她堅持“只有求得社會解放與民族解放,婦女才能得到解放”的觀點,始終把推動婦女解放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完成。她參與領導起草的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成為中國婦女獲得婚姻自由等權益的法律保障。她很早就致信黨中央提出節制生育的意見。她還參與制定並積極貫徹黨的婦女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重視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積極培養婦女幹部,熱情鼓勵優秀婦女和先進典型,號召廣大婦女奮發圖強,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鄧穎超同志為增進中國婦女同各國婦女的友誼、推動世界和平運動做了大量工作,贏得了各國婦女的敬重。

鄧穎超同志為黨的統一戰線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她以共產黨員身份參加國民黨中央婦女部的工作,同部長何香凝真誠合作,聯合和組織各界婦女投身國民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她先後擔任國民參政會中共方面唯一的女參政員和唯一的女政協代表,為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爭取國內和平進行了不懈努力。她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她積極推動落實黨關於民族、宗教、華僑和知識分子的各項政策,致力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定地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為開創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和政協工作的新局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各界人士的信賴和尊敬。鄧穎超同志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協助周恩來同志積極開展對台工作。1979年12月,她擔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後,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和交往,為祖國統一大業傾注了大量心血。

鄧穎超和周恩來 鄧穎超和周恩來

鄧穎超同志是實踐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楷模。她始終堅持黨性原則 ,嚴守組織紀律,襟懷坦白,光明磊落,艱苦奮鬥,廉潔奉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保持人民公僕的本色。她始終堅持嚴以律己,功高而不自滿,位高而不自居,一貫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密切聯繫民眾,待人誠懇,嚴格要求親屬不搞特殊化,為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出了表率。

鄧穎超同志敢于堅持真理、抵制錯誤。“文化大革命”期間,她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協助周恩來同志保護了黨內外一大批幹部和知名人士,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

鄧穎超同志始終堅持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革命精神。改革開放以後,她不顧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仍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繼續為黨和人民兢兢業業地工作。她積極參與黨和國家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為確立和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新時期我國對外友好事業作出了巨大努力。“春天過後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愁,你的生命要與人民的事業結合起來,白髮就上不了你的頭”這是鄧穎超同誌喜愛的詩句,也是她晚年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1988年,鄧穎超同志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仍以活到老、學到老、革命到老的精神,關注著黨和國家的命運,關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她在廣大人民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歷任主席

屆次 姓名 始任期 卸任期 備註
第一屆 毛澤東 1949年9月 1954年12月 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
第二、三、四屆 周恩來 1954年12月 1976年1月 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第五屆 鄧小平 1978年3月 1983年6月
第六屆 鄧穎超 1983年6月 1988年3月 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第七屆 李先念 1988年4月 1992年6月 兼任中共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黨組書記
第八、九屆 李瑞環 1993年3月 2003年11月 兼任中共政協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黨組書記
第十、十一屆 賈慶林 2003年11月 2013年3月 兼任中共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黨組書記
第十二屆 俞正聲 2013年3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

共和國之開國功臣

憶往昔崢嶸歲月,品前輩非凡人生。紀念開國功臣,緬懷革命前輩,憶苦思甜,繼往開來……

覺悟社人物介紹

覺悟社,是1919年五四運動中,天津青年學生的進步社團。由天津學生聯合會和女界愛國同志會中的骨幹周恩來、馬駿、郭隆真劉清揚鄧穎超等二十餘名青年組織起來的革命團體,成立於1919年9月16日,地點在河北區宙緯路三戒里4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