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黃長江大橋

鄂黃長江大橋

鄂黃大橋是一座雄偉亮麗的景觀工程,是湖北省第一座將景觀設計融入全橋總體設計的大橋。大橋結構新穎,造型美觀,梁體線形流暢。1999年10月15日大橋正式動工建設,2002年9月26日,大橋勝利建成通車。大橋施工難度大,卻內在質量優。湖北鄂黃長江大橋是北京至廣州106國道跨越長江,連線鄂城、黃岡兩座中等城市的特大橋樑,是湖北省交通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鄂黃長江大橋對完善國家路網布局、提高106國道的通行能力,提升城市功能,促進湖北省特別是鄂東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簡介

鄂黃長江大橋鄂黃長江大橋

湖北鄂黃長江大橋是北京至廣州106國道跨越長江,連線鄂城、黃岡兩座中等城市的特大橋樑,是湖北省交通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鄂黃長江大橋對完善國家路網布局、提高106國道的通行能力,提升城市功能,促進湖北省特別是鄂東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黨中央、國務院、各級領導、專家、各有關部門重視支持鄂黃長江大橋建設,江澤民同志視察黃岡時題詞“發揚老區傳統、振興黃岡經濟”,李鵬同志題寫“鄂黃長江大橋”橋名,劉華清同志為大橋題詞“建設鄂黃大橋,促進黃岡經濟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宋健、張思卿親臨大橋工地視察。

鄂黃長江大橋鄂黃長江大橋

設計情況

鄂黃長江大橋鄂黃長江大橋

鄂黃大橋全長3245米,其中主橋長1290米,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塔高172.3米。橋面寬24.5米(不含布索區寬度),設計為雙向四車道。

荷載標準:汽車-超20級,掛車-120。設有先進的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供電照明工程、收費、通信、監控三大系統及景觀工程。概算總投資9.108億元,建設工期四年。

進展情況

1、1995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同意修建鄂黃大橋,12月7日,國家計委批准立項。

2、199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批覆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鄂黃長江大橋鄂黃長江大橋

3、1999年4月14日,國家交通部批覆大橋初步設計檔案。

4、1999年10月10日,國家計委批覆大橋開工報告。

5、1999年10月15日大橋正式動工建設。

6、至2000年12月28日,完成全橋58個墩台施工,兩個主索塔完成封頂。

7、至2001年12月26日,完成1380米引橋30米T梁,300米副主橋50mT梁的預製安裝,完成990米主橋主梁澆築,安裝斜拉索236根,實現全橋優質安全合龍。

8、至2002年9月26日,完成橋面系工程、交通工程、引道工程、景觀工程建設,完成橋樑荷載試驗和交工驗收,大橋勝利建成通車。

鄂黃長江大橋鄂黃長江大橋

工程建設管理主要特點

1、大橋施工難度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跨徑大,主跨跨徑480米,目前居同類橋樑亞洲第二、世界第三;二是索塔基樁大,直徑3.0米;三是地質結構複雜,南岸斷層、裂隙、溶洞發育,岩面高差大,達4-5米,北岸復蓋層厚,30-46米不等;四是水文條件較差,水流速大,南岸深泓區洪水期流速3.0米/秒以上,最大施工水深33米;五是主梁雙懸臂澆築施工風險大。

2、大橋內在質量優。鄂黃大橋確定了“確保部優、爭創國優工程”的建設目標,按照“靠科學決策、按規範辦事、憑數據說話”的工作方針,精心組織、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一是組織19家國家級、省級科研單位,完成科研試驗項目25項,科研試驗的範圍和深度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確保了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前期工作的高質量;二是嚴格實行招投標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評審、論證、招標評標86次,在全國優選了業績突出、綜合實力強、信譽好的設計、監理、監控、施工和材料供應單位,為創國優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加強規範管理,健全“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三級質量保障體系,建立電視監管、設計諮詢、施工監控的質量監管網路,建立“獎優罰劣、優質優獎、優監優獎”的激勵機制,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實現了工程質量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總體控制。

2001年8月,國家交通部公路建設市場秩序檢查組給予鄂黃大橋“主橋砼表面光潔美觀,內在均勻實心密實,管理工作科學有效”的高度評價,2002年8月中旬,大橋順利通過靜載、動載試驗,2002年9月17日,通過省交通廳的交工驗收,評定工程質量得分為96.9分,分項、分部及單位工程優良率均為100%,工程質量評定為優良等級。

3、大橋外觀形象美。鄂黃大橋是一座雄偉亮麗的景觀工程,是湖北省第一座將景觀設計融入全橋總體設計的大橋。大橋結構新穎,造型美觀,梁體線形流暢,主塔、墩身、梁體外表自然光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大橋中壓電能傳輸系統、景觀照明設備全國一流;鄂黃大橋是長江上已建34座大橋中第一座使用花崗石鑲面磚鋪設人行道、第四座安裝不鏽鋼人行護欄的大橋;是湖北省第一座建有橋樑展示館的大橋,橋樑展示館內設世界名橋、湖北橋樑、黃岡橋樑、鄂黃大橋四個展示廳,提升了大橋文化。

4、大橋科技含量高,全橋開發科技創新成果23項,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36項,發表科研論文60多篇,兩個QC小組榮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第一次使用“三向定位船施工工藝”,搭設了長江橋樑施工中最大的鋼平台;第一次使用大型鋼套箱和有底鋼吊箱散拼與鑽孔樁同步作業工藝,平均每五天施沉一節鋼圍堰,有效縮短了工期;第一次在公路橋樑施工中,使用最新的DJ50-160型步履式單導梁架橋機,架設50米T梁;第一次使用“8米前支點牽索式全液壓工具式掛籃”工藝,進行主梁懸澆施工。鄂黃大橋是全省第一座,全國第二座使用國家專利產品斜拉索減振裝置的橋樑;是全省第二座使用塑膠波紋管和真空壓漿技術的橋樑。

5、大橋建設速度快。通過精心組織、科學管理、頑強拼搏、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加快了大橋建設步伐。全橋按六大戰役實施,兩次調整了施工網路計畫,大橋在一個枯水期實現兩主墩出水,七個月完成兩主塔封頂,一年完成全橋下部結構施工,2001年12月提前七個半月完成全橋合龍,提前一年工期竣工通車,提前一年營運,節省投資1億多元,極大地提高了建設效益。

6、探索了大橋管理新模式。鄂黃大橋是黃岡市目前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業務涉及北京、省、市幾十家部門和單位,共完成108道基本建設報批程式,先後有十幾家施工單位、服務單位、十幾家材料供應單位、十幾家科研試驗單位、幾千名建設者參與大橋工程建設。全體建設者開拓創新、艱苦奮鬥、克難攻堅、廉政建橋,落實項目“四制”配套(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契約管理制),抓好“四大工程”建設(陽光工程、人才工程、示範工程、貼心工程),建立三大科技支撐體系,推行“雙契約制”管理,實行工程變更集體審核,計量支付集體審簽制度,探索了一套鄂黃大橋管理的新經驗,創造了長江橋樑建設的新速度,創造了安全生產的新紀錄,弘揚了“科技創新、爭創一流、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鄂黃大橋精神,樹立了“創新、質量、管理、廉政”的鄂黃大橋形象,被國家交通部專家組讚譽為全國管理最為規範的橋樑工程之一,被譽為“鄂黃大橋管理模式”。在國家交通部三年公路建設質量年檢活動中,鄂黃長江大橋施工單位榮獲優秀施工企業,監理單位榮獲優秀監理企業,鄂黃大橋開發公司榮獲全國十佳優秀項目法人,並被評為全省“九五”交通重點建設先進集體和全省交通系統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相關內容

鄂黃長江公路大橋南岸接線改擴建工程總里程長9.139公里,估算總投資20849.14萬元,起於鄂黃長江大橋南岸,止於鄂州江碧路平交口。全線擬採用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2米,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

鄂州市G106鄂黃長江公路大橋南岸接線現有道路為一級公路,於2001年底開工建設,2003年建成通車。因現有道路通行能力已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改擴建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湖北境內的長江大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