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武漢市第5座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2007年12月26日正式建成通車,全線貫通武漢長達188公里的公路外環線,至此,國家“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在武漢全面實現互通。全長10公里的陽邏長江大橋,是“一十五”期間國家和湖北省、武漢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是京珠、滬蓉等國道主幹線武漢繞城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主橋及引橋橋面淨寬33米,按雙向6車道、全封閉、全立交高速公路特大橋標準設計建設,總投資約20億元,為一跨過江懸索橋型,主跨1280米,是世界第八大懸索橋,大橋南錨碇基礎工程被譽為“神州第一錨”。

基本信息

概要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公路橋。該橋在長江二橋下游約 27.19公里 。大橋北岸為新洲區陽邏鎮,南岸為洪山區向家尾村。大橋設計全長 10公里 ,由 2.7公里 主橋、 7.3公里 接線及一處互通式立交橋構成。大橋橋面寬 33米 ,雙向6車道、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行車速度 120公里/小時。2003年5月經交通部審定,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橋型方案正式選定為“主跨 1280米 雙塔單跨懸索橋”,建成後的陽邏長江大橋將在同類橋中排名國內第3,世界第8。

相關介紹

該橋於2003年11月開始施工拆遷,2005年4月索塔順利封頂,開始上部結構安裝施工,目前正在進行貓道架設,10月完成貓道並開始架設主纜索股,2006年4月開始吊裝鋼箱梁。計畫於2007年建成通車。

設計特點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為了實現“精品工程”的目標,武漢陽邏長江大橋建設者十分注重科技創新。武漢繞城公路建設指揮部本著“有利於縮短工期、有利於降低造價、有利於提高工程質量”的原則,先後確定了多項科研課題,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協作、聯合攻關,在眾多課題研究中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隨著這些成果成功地套用到施工實踐,陽邏長江大橋“精品工程”的基礎被牢牢奠定,同時一個個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科技成果也成為陽邏長江大橋建設的奪目亮點。

1、別致“剪刀撐”優雅陽邏橋

陽邏長江大橋的混凝土主塔結構採用了別致的“剪刀撐”形式,較傳統的H型、門型主塔顯得更為新穎、美觀。主塔鋼斜撐的首次採用,一改國內橋塔的橫樑模式,豐富了橋樑景觀的內涵。

2、性能突出的新型錨固體系

針對懸索橋錨碇預應力錨固系統存在的不可更換和耐久性能方面的問題,工程技術人員開發研製出耐久性能好、可檢測、可更換、更加安全可靠的新型油脂防腐預應力錨固系統,並獲得國家專利。該新錨固系統的國內首次套用於工程實踐,探索了一種新的懸索橋錨碇預應力錨固形式。

3、數位化管養監控系統時刻關注大橋健康

陽邏長江大橋施工和長期健康監測,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纖光柵感測技術,監測橋樑結構關鍵位置的應力,以及橋樑索力和振動。而光纖光柵感測器能做到和監測對象相同壽命,解決了傳統監測手段無法長期穩定監測橋樑安全的問題,為橋樑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橋樑長期運行的健康狀態提供了診斷手段和科學依據。

4、大噸位阻尼裝置讓大橋“穩如泰山”

陽邏長江大橋採用國內最大噸位複合型阻尼裝置,可大大提高大橋的結構抗震性能,減少汽車活載作用下振動對主橋結構及伸縮縫的不利影響,提高結構壽命,進而延長橋樑使用年限。

5、雙層環氧瀝青破難題

針對陽邏長江大橋鋼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的世界性難題,指揮部聯合相關院校進行專題科研課題研究,在湖北省首次採用具有強度高、剛度大、抗變形能力強、與鋼板粘結力強等特點環氧瀝青的技術工藝,力爭在陽邏長江大橋鋼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上實現突破。

6、可靠安全的供電傳輸系統

陽邏長江大橋在武漢橋樑中首次採用中壓電能傳輸系統。中壓電能傳輸系統採用了一個合適的5.5kV電能傳輸電壓等級,採用中性點接地的方式,建立了一套與電網隔離的獨立系統,通過簡潔可靠的系統保護與照明控制方案,使供電質量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其供電的可靠性、安全性、設備的先進性、成套性與傳統的高壓、低壓供電方式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7、夢幻景觀照明扮靚陽邏長江大橋

陽邏長江大橋全橋景觀照明由主塔立面泛光照明、全橋輪廓照明、吊索泛光照明、道路照明以及智慧型控制系統等部分所組成。照明系統的功能性照明採用可變功率,突出了節能的理念。另外全橋採用全方位節能景觀照明系統,新型全彩變色LED以紅、黃、藍、綠等主色調的變化,達到夢幻般景觀效果。

8、大橋“穿”防腐新裝歷經百年風采依舊

為應對大氣污染及越來越複雜的外界環境,陽邏長江大橋主塔、錨碇等關鍵混凝土結構採用矽烷防腐塗裝,使其表面擁有優異憎水性的同時,又能保持混凝土良好的透氣性。防腐新裝提高了大橋的結構質量安全係數,確保了其百年以上的使用壽命。

攻克八大技術難題

大橋於2003年11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在四年建設期內,中鐵大橋局發揮集團科學研究、勘測設計、工程施工、機械製造“四位一體”優勢,攻克了八大施工難點。在錨碇基礎施工中,攻克了長65米、寬60米,深度超50米,被稱為“神州第一錨”的超大體積基坑開挖、內襯、防滲圍護以及立體交叉施工等四大難點,解決了超大體混凝土的灌注面臨著水化熱而產生裂縫的這一世界性難題;在高達165米的主塔施工中,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液壓爬模系統,同時以技術創新為先導,配製出最優的混凝土配合比,使主塔柱線型控制和外觀質量堪稱一流;首創在大橋中採用箱形鋼結構剪刀撐新技術,通過鋼剪刀撐與塔上預埋鋼板相焊接的連線方式,替代了傳統的混凝土中橫樑結構現澆施工;克服了重達126噸超大“剪刀撐”製作、整體吊裝高度達130米,並實施精確定位焊接的施工難題;在貓道架設和主纜架設中,首創了主跨、兩側邊跨“三合為一”的全貫通式“貓道”施工以及拖拉索循環系統,為大橋提供了安全、可靠、快速施工保障;採取了領先世界的GPS衛星監測系統,建立了GPS衛星定位、封閉式連通管液位撓度測試和動靜態測試等多個子系統,對大橋進行長期健康監測系統。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是繼國內已建成的江蘇潤揚長江大橋、香港青馬大橋、江陰長江大橋之後,國內跨度第四大懸索橋。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在國際橋樑界的地位越來越顯赫,擁有世界跨徑前10位的斜拉橋8座、懸索橋5座、拱橋4座、梁式橋5座。其中,已建和在建的超千米的懸索橋共9座、斜拉橋2座。武漢陽邏長江大橋的建成,充分展示武漢作為“中國建橋之都”的科技實力,彰顯中國橋樑建造水平邁向世界先進行列。

湖北境內的長江大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