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北起江岸區武鐵新江岸小區處,南至青山區鋼都花園羅家港。 作為城市二環線的節點工程,大橋於2008年7月31日動工建設,2011年12月31日通車。

基本信息

概述

武漢 七長江大橋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第七座長江大橋,位於武漢長江二橋下游3.2公里、天興洲長江大橋上游約7公里處,是武漢城市二環線上跨越長江的特大型橋樑。北起於江岸區武鐵新江岸小區處,南止於青山區鋼都花園羅家港

設計特點

武漢七長江大橋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設計,為三塔斜拉橋,兩個主跨均為616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橋和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結合梁斜拉橋。總長度約6.5公里,包括二七長江大橋主體工程2922米及兩岸疏解配套工程3585米。

工程設計基準期為100年,為城市快速路,主線為雙向6車道,主橋有效寬度為28米。橋樑淨空高24米,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為25.81米,預計該項目總投資約48億元。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根據核准的方案,該橋設計長度6507米,其中主橋全長2922米,主橋通航孔(主跨)採用三塔斜拉橋方案,雙主孔跨度為2x616米;引橋採用高架橋方案,全長3585米,其中漢口段2775米,武昌段810米。在二七長江大橋與解放大道、和平大道相交處,各設互通立交一座。按規劃,大橋工程北接漢口發展大道、南接武昌和平大道。江北路線沿京廣鐵路下行線,穿解放大道及江岸貨場鐵路疏解區,過長江後經武昌羅家港泵站,沿羅家港排水明渠至和平大道。

橋型為三塔斜拉橋,設計行車速度80km/h,雙向8車道,橋面寬度為29.5米,項目估算28億元。項目總投資47.72億元,計畫工期4年,2008年7月1日開工建設,於2011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

大橋於2011年12月31日通車,大橋通車之後,武漢市二環線竹葉山立交至和平大道立交將連成一條城市快速路,青山、武昌和漢口地區將增加一條快速過江通道。

二七長江大橋項目旨在儘快打通武漢市二環路,進一步提高過江通道能力。

設計

前期方案

選址擾民係數降到最低

二七長江大橋的橋址和橋型經過反覆研究,從數個方案中精挑細選,特別考慮減少拆遷量,擾民係數降到最低,特別看重環保。

在專家論證中,橋樑架設路線方案共有3套:方案一是徐州二村至水廠路,從二七紀念館南側,經解放大道、江岸貨場,跨長江後接武昌水廠路至和平大道;方案二是徐州二村至羅家港,前半部分與方案一基本類似,但跨江後走向為經武昌羅家港泵站,沿羅家港排水明渠至和平大道;方案三是後湖船廠至羅家港,沿京廣鐵路下行線,穿解放大道及江岸貨場鐵路疏解區,在後湖船廠處過長江,經武昌羅家港泵站,沿羅家港排水明渠至和平大道。

通過論證發現,第三套方案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特別是房屋拆遷量最小,對城市用地影響小,施工噪音對居民是最輕的,橋位沿線居民點房屋都在25米以外。居民區附近的橋體全部安裝隔音壁,對居民區的噪聲污染降到最低。

通車後,周邊居民基本不受行駛汽車尾氣影響。

其他兩個方案,除了漢口交通進行改造,還要占用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配套費用比較大。

江北江南建高架和立交

二七大橋在江南、江北建設立高架橋和立交橋。江北引橋為全線高架,分別與二七長江大橋正橋和發展大道二環線高架橋相接,全長約2820.189米,高架橋寬26米,雙向六車道。同時,設定建設大道立交、解放大道立交、建設渠跨連線匝道以及下穿京廣鐵路通道等。在江南,將建設和平大道立交和青化路立交對接兩條主幹道。

橋型鍾情三塔斜拉橋

二七長江大橋是三塔斜拉橋,這不僅是武漢長江上第七座大橋,也是武漢第五座斜拉橋。斜拉橋因其跨越能力大,外形美觀,造價較低,在長江沿線建設橋樑時深受青睞。

在建、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主要分為斜拉橋、懸索橋、鋼樑橋,其中斜拉橋將有五座。

在二七長江大橋的主橋橋型選擇上,設計單位提出五種方案:單主孔鋼桁架拱橋(主跨616米)、雙主孔鋼桁架拱橋(主跨2×616米)、雙主孔鋼桁架拱橋、雙塔鋼箱梁斜拉橋(主跨710米)、三塔懸索橋(主跨2×600米)及三塔斜拉橋(主跨2×600米)。專家對五種橋型方案進行經濟、技術、美觀等綜合比較,提出的推薦橋型方案是三塔斜拉橋。

橋型之所以選擇三塔斜拉橋,主要是因為它線型流暢、造型優美,等高的三塔蘊含武漢“三鎮”之意,武漢長江上首次出現“三塔拱橋”的美景。

配套方案

雙層立交分流過江車輛

二七長江大橋建成後,兩岸如何快速分流滾滾過江車流?武漢市建委發布訊息稱,二七長江大橋漢口岸配套方案出爐,將配套建設立交與快速路,全方位分流過江車流。較以往不同的是,在解放大道段至建設大道延長線段,主線局部將建造雙層橋型式立交。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據介紹,二七長江大橋的首要功能,是適應城市過江交通快速增長需求,緩解中心城區過江交通壓力。建成後,日交通量為5.5萬輛,將承擔過江交通量的15%。

據介紹,二七長江大橋將建配套工程分流龐大的車流,該配套工程北接漢口發展大道、南接武昌和平大道,北岸疏解接線長2775米,南岸疏解接線長810米,項目估算18.18億元。該項目的主線技術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計算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車道數採用雙向6車道。

特點:雙層立交分流

武漢市政設計院展示了“武漢市二七長江大橋北岸(漢口岸)接線工程設計”方案。

據介紹,二七長江大橋漢口岸配套方案主線為全線高架橋型式,起止分別與二七長江大橋正橋和發展大道二環線高架橋相接,全長約2820米,高架橋寬26米,雙向六車道。在解放大道段至建設大道延長線段,主線局部為雙層橋型式。這將更快速地分流過江車輛。

該工程沿線分別與建設大道延長線、建設渠路、解放大道及規劃沿江大道等交通幹道相交,分別設定建設大道立交、解放大道立交、建設渠跨連線匝道及下穿京廣鐵路通道等。地面輔道工程紅線寬25米—80米。

造價:配套投3.25億元

武漢市政設計院介紹,二七長江大橋漢口岸配套工程造價約3.25億元,該配套工程完工後從二七長江大橋駛下的滾滾車流將逐步分流到漢口中心城區。

據介紹,二七長江大橋計畫月內動工,總投資42.27億元。建成後,它將是武漢規劃建設的第七座長江大橋,也將是武漢長江段上的第八條過江通道。該橋已於2011年底建成通車,使漢口後湖居民到武昌,可經發展大道延長線,上二七長江大橋,不需再擠長江二橋。

右岸大道匝道工程

二七長江大橋右岸大道匝道工程,包含從右岸大道上下二七長江大橋的一對上下匝道。專家表示,右岸大道車輛可通過匝道至漢口,是武昌、青山沿江地區與漢口交通聯繫的重要節點,將提升長江主軸交通軸的功能,對促進青山濱江商務區發展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規模

最“時尚”的橋

靜觀效果圖,但見二七長江大橋猶如長龍臥波,亮點閃耀。整個橋的外形輪廓流暢,造型優美,斜拉索像是把展開的巨傘,高聳的三塔則寓意著武漢“三鎮”。

高宗余說,由於坐擁眾多橋樑,武漢已有“橋樑博物館”的美譽,現有橋型有雙塔斜拉橋、雙塔懸索橋、拱橋、連續結構橋等,但還沒有一座三塔斜拉橋。隨著二七長江大橋的建設,武漢這個“橋樑博物館”將增添“新成員”,豐富武漢的橋文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二七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斜拉橋,主跨616米。此外,二七長江大橋塔高205米,比在建的天興洲長江公鐵兩用橋還高9米,是武漢市塔最高的橋樑。

據介紹,圍繞二七長江大橋的橋型,許多橋樑專家注入了大量心血。大橋院的方秦漢院士、楊進設計大師等從-1979年起,數十次去現場探訪,先後參照了世界許多標誌性橋樑的橋型,如希臘的雷翁大橋等,引進消化了許多國內外先進建橋理念。

最“實惠”的橋

規劃建二七長江大橋時,共有5種方案,為何最終選擇三塔斜拉橋?高宗余介紹,主要是出於通航、經濟、實用等多方面考慮。

武漢已有長江大橋中,一橋與二橋相隔6.8公里,二橋與天興洲大橋相距9公里多,而二橋與二七大橋只隔3.2公里,這種近距離,讓往來船隻調整姿態的時間過短。因此,最後方案確定橋型為船隻調整餘地大的雙主孔。

雙孔橋,可以是拱橋,也可是斜拉橋。當時,有不少專家建議取景觀效果更好的拱橋。但發改委、規劃局等專家則力主三塔斜拉,因為斜拉橋在武漢技術成熟,且武漢雖然不缺斜拉橋,但未見三塔斜拉橋。相比之下,拱橋施工難度大,加上鋼材漲價,用鋼量很大的拱橋造價不菲。大橋院設計的三塔斜拉橋,外形輪廓優美,尤其是高聳三塔很具有鮮明的武漢特色(寓意武漢三鎮)。最後,武漢市最終決定二七橋用三塔斜拉橋的橋型。

據估算,二七大橋選用三塔斜拉橋後,主橋及兩岸配套工程約需投入資金42.6億元,比拱橋和懸索橋的造價都要低,體現了經濟、實用、合理的建橋原則;如果建兩塔斜拉橋,造價更貴。

此外,選用三塔十分便於船隻通行,兩個主跨616米,符合575米的船隻通航標準。

工期最短的橋

據介紹,二七大橋選用三塔斜拉橋,還因為該橋型建設的技術成熟,施工便利。武漢現有兩大建橋軍團——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均具有很強的建設斜拉橋能力,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最大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都是他們所建。

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二七長江大橋上馬刻不容緩,且工期定為-3年,時間十分緊迫。

建橋時間緊迫的原因是,武漢中心城區交通壓力越來越大,長江二橋長期超負荷。鑒於分流長江二橋交通壓力的緊迫性,二七大橋工期較短。

有關人士稱,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城市格局導致武漢市過江交通矛盾長期存在,跨江交通一直是武漢市交通的首要問題。

武漢市過江通道數量十分有限,主城區內長江上僅三座過江橋樑,總計車道數16條,設計通行能力合計約為15萬輛/日,而根據2007年過江交通車流量調查,長江大橋全日車流量達到8.5萬輛(實行單雙號交通管制),長江二橋全日車流量達到12.1萬輛,白沙洲長江大橋全日車流量為4.8萬輛,實際總的過江交通車流量達到了25.4萬輛/日。城市過江通道供應嚴重不足,並且主要的跨長江交通流集中在中心區的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上(2007年兩者交通量占主城區內跨長江交 通 總 量 的81.1%),使得這兩座橋樑車流量處於超飽和狀態。

二七大橋橋面要比長江二橋稍寬,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其將有效分流武漢長江二橋的過江交通壓力,預計有15%的車流將分流到二七大橋上。

最抗“位移”的橋

懸索橋、斜拉橋、彩虹橋……江城的跨江橋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輕巧俊美,但近幾年江城新建的橋樑卻越來越顯“弱不禁風”,近兩年武漢多座橋樑進行了“大手術”。

有橋樑專家說,造成當今橋樑“短命”的原因涉及設計、建設、使用、養護等多個環節,如受當時技術條件制約、結構設計不合理、超載車輛反覆碾壓、車流量超過當初設計負荷等,但鋼箱梁和混凝土不能很好粘接,造成“位移”,是造成橋樑反覆大修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白沙洲長江大橋等),這也是一道世界性難題。

29日,大橋院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很好解決這一難題,二七大橋在設計上想了很多辦法,如採用結合梁結構,在鋼面上增加30多萬套剪力釘,使混凝土和鋼箱梁能更牢固地粘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保證橋樑質量,減少大橋的大修。

最結實的橋

據高宗余介紹,二七長江大橋建成後,將是武漢最結實的大橋。它的設計壽命是100年,道路等級是城市快速路,能抵禦300年一遇的洪水。

設計上,還強化了二七大橋的防震功能。雖然武漢發生地震幾率很小,但二七大橋能夠抵禦2000年一遇的7級地震。此外,牢牢“站”在江里的三個橋墩防撞能力很強,在5000噸級的海船撞擊下,橋墩仍然紋絲不動。

影響

環保

不影響珍稀水生物洄游

大橋建設面臨的環保問題主要涉及對水源地的影響、對珍稀保護動物產卵洄游的影響、對橋樑落地附近居民的影響、對長江河流的影響等方面。

據悉,二七長江大橋的環境評價,已通過國家環保部門的驗收。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二七長江大橋所處江段,為白豚等多種珍稀水生動物的通道。施工中,在白豚、江豚、中華鱘、白鱘洄游高峰期設觀察哨,發現有動物活動,停止打樁和衝擊鑽作業。施工中產生的鑽渣泥沙將集中裝在傾廢船上,按要求處置,不得排入江中污染水域。各類施工廢水也要收集處理。

其中,橋樑鄰近的居民區段,將安裝隔音屏或隔聲窗;為了減少車輛經過的噪聲,二七長江大橋路面設計為降噪最好的瀝青,降噪減低5個分貝;按聲環境預測,橋位又改“移”了25米,與“清揚六和”等居住點保持了應有的距離。

據介紹,大橋制定有運輸有毒有害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設定橋面雨水收集系統,主橋兩端設定有雨污水和事故污水處理系統,防止對漢口堤角水廠取水口、武昌余家頭水廠取水口水質安全造成影響。

交通

青山和二七兩區域可以時速80公里/小時實現快速往返

建成後為二橋減負18%

作為二環線北端的重要節點工程,2012年二七大橋建成後,二環線北部環線將率先打通,並有效地為長江二橋分流。武漢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二七大橋開工建設完成後,將有利於均勻武漢的過江交通車流,盤活武漢的過江交通,大大提高交通的可達性。

二橋流量降低約18%

由於長江二橋和天興洲長江大橋間距在10公里左右,車輛過江繞行距離過長,導致武漢過江交通流分布非常不均。據有關部門統計,長江大橋和二橋交通量已經基本飽和,與之連通的漢口航空路口、黃浦路口,漢陽文化宮路口等交通量最大的5個路口,每小時車流量均超過一萬輛。

根據預測,2010年,武漢市主城區過長江交通總量將達到40萬輛/日,若不考慮二七大橋、楊泗港過江隧道的建設,2010年長江一橋、二橋的過江交通量分別為8.5萬輛/日和11.0萬輛/日,仍是超飽和運營,青島路隧道的過江交通量為6萬輛/日,也趨於飽和,白沙洲大橋和天興洲大橋由於離中心區較遠,對長江一、二橋的分流作用有限。

二七大橋建成後,日交通量為5.5萬輛,將承擔過江交通量的15%。屆時,長江一橋流量維持在現有水平,長江二橋流量降低約18%,天興洲大橋降低流量約38%,其餘跨長江通道流量變化幅度不大。

此外,二七大橋的建設將為武漢市新火車站和80萬噸乙烯化工新城與漢口地區建立更加快速直達的交通聯繫。

二環線北部環線將率先打通

受江河分割的影響,武漢三鎮路網相對獨立,之間聯繫薄弱,全市路網整體功能不能充分發揮。武漢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二七大橋開工建設完成後,將完善武漢城市道路系統,是武漢城市交通建設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武漢機動車擁有量持續快速增長,總量已超過70.3萬輛。增長主要來自私家小汽車,總數已超過19.2萬輛,比2000年增加了約7倍。武漢主城區道路里程約為2369公里,僅比2000年的1332公里增長不到一倍,要想滿足不斷增加的交通需求,就必須儘快打通整個城市的環狀網路。

武漢規劃建設中的二環路位於城市中心片區與外圍組團之間,平均距內環線約3公里,全長52公里,主要是為了減少中心區跨江交通壓力、減少車輛穿越中心區而布置。

如今,二環路已建成幹道標準的道路長約29公里,包括發展大道、漢西路、十升路、珞獅路等。

二七大橋作為二環線北端的重要節點工程,-2005年建成後,二環線北部環線將率先打通。屆時,青山和二七兩個區域可以80公里/小時的車速實現快速往返。

此外,作為二環線南端重要節點的楊泗港過江隧道預計2015年建成。

經濟

串起二環線 盤活470平方公里用地

二七長江大橋建成後,將像珍珠鏈一樣將武漢二環區域連成一片。

武漢市內環線與中環線之間的平均距離約9公里,用地面積約470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僅僅依靠內環、外環兩條環線是無法滿足如此之大的區域城市和交通發展需要,而有必要在兩條環線之間增加一條快速環路,二環路的規劃正是在這種思想下提出的。二環路將主要為城市博覽中心、高速鐵路客運站、體育中心及城市新的商住區提供交通服務。

按照城市開發建設規劃,武漢市在“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後湖、四新、南湖、東湖四個居住新城和王家墩商務中心都分布在內環線與中環線之間。

二七大橋建成後,也將像珍珠鏈一樣將武漢的二環區域真正連成一片,大大盤活二環區域內470平方公里用地。

二七片區儲備地塊首先獲益

二七長江大橋即將開工,武漢房產業內人士普遍看好位於二七長江大橋北端的房產發展前景。

業內人士表示,二七長江大橋開工後,處於江北二七片區的土地儲備地塊將會首先獲益,該區域的土地開發力度和強大將會不斷加大。

現二七片區已經有不少開發商入駐,緊隨先期開發的東立國際之後,武漢三江航天地產也在位於漢口解放大道與二七路交會處開發了一處占地200畝,總面積40萬平方米的大盤,8200元/平方米的均價大大超過了該區域之前的6000元/平方米均價。

業內人士表示,二七長江大橋北端屬於武漢重點規劃的後湖生活組團,輕軌線早已開通,具備著二七長江大橋南端無法相比的生活配套優勢,房產前景更為看好。

有關部門表示,長江二橋和在建的天興洲長江大橋之間距離長達10公里,兩橋之間長江兩岸的規劃用地面積近70平方公里,有著大量的未建成區和待開發用地,但由於兩橋之間沒有其他過江通道,兩岸交通銜接十分不暢,阻礙了兩岸用地的開發。

武漢市“十一五”重點建設的後湖和東湖兩個居住新城等開發用地就位於二七路過江通道兩端,二七路過江通道的建設將極大地促進兩岸用地開發。

根據相關研究報告,二七長江大橋的建設將至少帶動兩岸70平方公里土地升值。

武漢房產業界表示,由於青山區按照規劃將重點打造以武漢站為支點的楊春湖城市副中心,而東湖沿線可開發土地也已基本告罄,二七長江大橋的建設對橋南端的房產影響遠小於北端。

此外,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需購車才能在該區域置業的市民將會減少。二七長江大橋的輻射範圍將小於有關部門估計的70平方公里。

大橋北端將率先形成橋頭商圈

二七大橋北端已經有開發商在有意識地打造橋頭商圈。武漢房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二七大橋建成後,二七大橋北端將先於南端形成橋頭商圈。

北端正在開發的漢口東部購物公園,總面積達到150000平方米,是武漢市2007年重點商貿項目之一。其整體業態定位規劃為集購物、休閒、娛樂、文化為一體一站式消費的區域性商業中心,將輻射整個漢口東北部三大社區組團50萬人口,零售巨頭家樂福已搶先入駐。

業內人士表示,按照規律,橋頭商圈的形成是必然的。就如今的狀況來看,二七大橋北端將先於南端形成橋頭商圈。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二七大橋的規劃定位為快速路系統,車速達到了80公里/小時。和徐東相比,可能在前期出現車旺人不旺的現象,商圈的形成速度可能要慢於徐東商圈。

進展

2012年首個工作日,二七長江大橋車流量11703輛,是武漢市最“清閒”的跨江通道。相比之下,長江二橋昨天車流量達83433輛,最繁忙的重擔仍未明顯緩解。據交警上午目測,尖峰時段二七大橋平均每分鐘通過車輛20-30輛,比通車首日的平均每分鐘通過約5輛大幅提高。截至昨日下午4點半,二七長江大橋的車流量11703輛,估算全天的流量在2萬輛左右。

配套工程尚未完成,分流能力大打折扣,二七長江大橋通車不久,許多司機還不清楚如何通行,仍舊習慣走長江二橋。預計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後,二七大橋車流量會逐漸增長起來,可進一步分擔長江二橋的交通壓力。

交通信息

目前已經有四條公交線路通行:551路、555路、717路、725路。

湖北境內的長江大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