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是河南省規模最大的縣級革命博物館,坐落在新縣秀麗的山城東南,依山傍水,仿古式現代建築,主體為徽式風格,紅檐橙瓦,金碧輝煌。。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08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首批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600家博物館之一,並於3月26日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2009年6月,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09年10月15日,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館舍簡介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占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2001年,新縣縣委,政府先後投資800餘萬元對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進行全面的維修改造,並對基本陳列和專題進行了調整,新征土地15畝,新建了大門、停車場、道路、售票房和“英雄廣場”,使博物館的面貌煥然一新。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景點規劃全圖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新集(今新縣縣城)是鄂豫皖蘇區首府。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鼎盛時期,根據地發展到26個縣,人口發展到350萬,主力紅軍發展到45000餘人。在血與火的鬥爭中,蘇區共走出了349位將軍,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足跡,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984年國家投資在新縣興建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展廳正門

該館座落在大別山腹地新縣城關,依山傍水,氣勢宏偉,古樸莊嚴。全館占地面積76畝,建築面積9589平方米。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為該館題寫了館名。館內基本陳列《風雲大別山》分為四個部分:即奮起鬥爭,鄂豫皖蘇區初步形成;大放異彩,新集成為鄂豫皖蘇區首府;重組紅軍,堅持大別山鬥爭;紅旗不倒,迎接全國革命的勝利。館內專題陳列分為三部分:一是《將軍的搖籃》,共兩個展廳。將軍一廳是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高厚良等43位新縣籍授銜將軍事跡陳列;將軍二廳是吳煥先高敬亭張體學等50位省軍級以上領導人的生平事跡陳列;二是《千里躍進大別山》展廳,介紹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重要歷史意義以及新縣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是《今日新縣》,反映了新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艱苦創業,社會經濟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館內還陳列有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和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當年書寫在青磚牆上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貴文物。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展廳內部

2001-2002年,新縣縣委、縣政府投資800多萬元對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進行了全面維修改造擴建,新建了大門和英雄廣場。內部陳列採用聲光電等先進技術手段,陳列水平已達到全國縣級博物館一流水平。2004年,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又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1231”工程,規劃面積230畝。新縣縣委、縣政府正在該館規劃區範圍內興建鄂豫皖蘇區將帥館,在英雄山上興建“大別山紅旗不倒”主題雕塑。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已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農業銀行信陽分行等70多個單位掛牌命名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01年6月,中宣部將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國家重點博物館,每天來館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

行政部門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壹串文布幣

1、辦公室

協助館領導處理日常工作。督促檢查、辦理館內事務;負責文秘、信息、檔案、信訪、報紙收發、職工教育培訓、財務及後勤、門票管理、園林綠化的規劃與管理,主展館衛生及英雄廣場的督查,水、電及噴泉等水電設施的管理。

2、陳列保管部

負責館內陳列製作和維修、文物、資料的徵集、收藏、科研、保管、文物的複製、修復,裝裱等相關工作。

3、社會教育部

負責組織、引導觀眾參觀,對陳展內容進行宣傳和講解,對廣大觀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4、安全保衛部

負責博物館展廳及庫房的文物安全和館區範圍內的公共設施,財產的保護及停車場的管理,負責組織觀眾有序參觀和監票,在大門及主展館實行晝夜值班,維護博物館秩序的穩定。

展廳分布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列寧號飛機

《風雲大別山》展廳:共分為四個部分即奮起鬥爭,鄂豫皖蘇區初步形成;展大放異彩,新集成為鄂豫皖蘇區首府;重組紅軍,堅持大別山鬥爭;紅旗不倒,迎接全國革命的勝利。內設採用聲光電手段製作《攻克新集》《紅軍露營》場景。2004年,該陳列被河南省文物局評為優秀陳列精品獎。

《將軍的搖籃》展廳:一是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高厚良等43名新縣籍授銜將軍事跡陳列;二是吳煥先高敬亭張體學、等50位省軍級以上領導人的生平事跡陳列。

《今日新縣》展廳:反映了新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艱苦創業,實現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自然風光旖旎迷人。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宣傳單

“列寧”號飛機: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1930年2月農民赤衛隊在宣化店陳家河繳獲的,為紀念偉大導師列寧而命名“列寧”號。曾參加過攻克黃安城戰鬥,為中國空軍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坦克、大炮:該館從濟南軍區徵集回了參加過二戰和解放戰爭的退役蘇式坦克一輛,加農炮一門,榴彈炮2門,五七高炮一門,供遊客參觀和實地操作,增強國防意識,培育愛國之情。

基本陳列

第一層廳,是鄂豫皖蘇區創建、鞏固和發展時期的史物陳列;第二展廳,是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建立及鼎盛時期;第三層廳是鄂豫皖蘇區革命史中相對獨立的一部分,集中反映的是各項建設;第四層廳,是鄂豫皖蘇區兩年保衛戰、三年游擊戰的戰鬥歷程與鬥爭史詩;另外,將軍廳還詳細介紹了近百位新縣籍將軍的生平事跡。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一

序廳正面是一幅高2.9米、長10米的大型漢白玉浮雕牆——“風雲大別山”。上面雕塑有衝鋒吶喊的紅軍戰士,有肩扛鋤頭、刀矛的農民,有擁軍支前的婦女,有手持紅櫻槍的兒童;他們的身後是綿綿起伏的大別山脈,這是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鬥爭場面和大別山英雄兒女浴血奮戰、前仆後繼的一個縮影,是我們黨用血肉築起的鋼鐵長城。雕刻形象生動、內涵豐實、寓意深刻。浮雕牆兩側的八面旗幟,代表著從鄂豫皖根據地誕生的八支紅軍隊伍,其中走出了三支主力紅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

“風雲大別山”展區

第一部分:奮起鬥爭,鄂豫皖蘇區初步形成。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二

主要介紹:為反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殘酷壓迫,鄂豫皖邊界地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武裝鬥爭。伴隨著“黃麻起義”的槍聲,開闢了鄂豫皖邊界地區武裝鬥爭的第一個立足點---柴山根據地,在長江北岸率先樹起了“井岡山”的旗幟。此後,柴山保“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大別山形成燎原之勢,鄂豫邊、豫東南、皖西根據地次第創建,鄂豫皖蘇區初步形成。這一部分展牆全部採用灰綠色磨茹石裝飾,象徵著當年根據地首府新集的城牆,它與製作的紅軍攻克新集的聲光電場景融為一體。

第二部分:大放異彩,新集成為鄂豫皖蘇區首府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三

主要介紹:1931年2月紅軍攻克了位於鄂豫皖根據地中央的新集(今新縣縣城),改為新集市,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相繼遷到這裡,新集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蘇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在軍事鬥爭取得節節勝利的同時,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土地革命運動也廣泛開展起來。這一部分除重點突出新集首府的重要地位外,展牆全部採用紅色線布為底,象徵著根據地火紅的革命事業,尤其是一級文物《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設計在一面青磚瓦房的檐牆上,使人們看了十分逼真。

第三部分:重組紅軍,堅持大別山區的鬥爭。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退役大炮

介紹的是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轉移後,國民黨軍隊對這裡的人民進行了野蠻的蹂和摧殘。但並沒有嚇倒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蘇區人民,他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的投入新戰鬥。他們支持與配合重建的紅二十五軍和二十八軍為保衛和恢復甦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終於保持了鄂豫皖蘇區這塊紅色的土地。

第四部分:紅旗不倒,迎接全國革命勝利。

介紹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大別山區人民為捍衛這塊紅色的土地,配合新四軍與日、偽、頑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統治集團發動全面內戰,大別山區人民全力支持與配合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經中原逐鹿,支援渡江,剿匪建政,逐步摧毀了國民黨在中原地區的反動統治,終於戰勝了光明。第三展廳製作的紅二十八軍戰士在野外“露營”的場景,生動地再現了三年游擊戰爭時期艱苦的鬥爭環境。展牆全部採用紅色襯底,下面是綿延起伏的綠色山脈,象徵著鄂豫皖根據地三年游擊戰爭到抗日,解放戰爭時期革命紅旗一直在大別山飄揚。

“將軍搖籃”展廳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將軍搖籃”展廳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僅次於中央根據地的第二大根據地。大別山的革命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從第一面武裝鬥爭的旗幟在大別山樹起,到堅持紅旗不倒。黨領導人民在這裡經歷了長期曲折的鬥爭。在革命的風風雨雨中,大別山這塊紅色土地養育了數十萬名革命戰士,輸送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軍和一支抗日武裝力量新四軍第五師,成長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將領,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劉華清許世友李德生丁樹聲洪學智等349顆將星在閃耀。他們橫刀立馬的英名,南征北戰的偉績和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一直為人們所傳頌,他們是眾多革命志士的傑出代表,是大別山人民的驕傲。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舉辦新縣籍43位授銜將軍和50多位省軍級領導人的革命事跡陳列,旨在激勵、教育後代,學習革命前輩,樹立崇高理想,堅定革命信念,立志報國,無私奉獻,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館藏文物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撇把槍

本館藏品主要是革命文物,總數為1130件,主要種類有:

1、軍事用品,如“列寧號”飛機、大刀長矛、槍枝、紅軍旗幟等;

2、珍貴文獻資料,如蘇區黨政機關的報告、法令,政策及傳單、標語等;其中壁書《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為革命文物一級品。

3、著名烈士遺物;

4、珍貴歷史照片;

5、其它珍貴文物,如各級蘇維埃印章、錢幣、收稅憑單、撫恤證、收條、土地證等。

館藏展示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劉鄧大軍解放經扶縣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紅28軍政委高敬亭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徐向前塑像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潢光戰役 潢光戰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