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中

《郢中》是唐朝詩人汪遵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收錄在《全唐詩》中。

作者簡介

點擊查看大圖
郢中
【朝代】:
【作者】:汪遵
【文體】:絕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及注釋

【全文】:
莫言白雪①少人聽,高調都難稱俗情②。
不是楚詞③詢宋玉, 巴歌④猶掩繞樑⑤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①白雪:《陽春》、《白雪》是楚國比較高級的音樂。
②高調都難稱俗情:指曲高和寡
③楚詞:指楚襄王。
④巴歌:《下里》、《巴人》是當時比較低級的音樂。
⑤繞樑:指比較高級的音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律】: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汪遵(約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前後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鹹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
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第602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作者以春秋戰國時期“宋玉對楚王問”的歷史典故為題材。說明了高深莫測的知識、正確明智的理論往往不能被低級的世俗所接受的道理。
——————————————————————————————————————————————
【相關資料】: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戰國楚國鄢人,辭賦家。傳說他是屈原的弟子,在楚懷王楚頃襄王時做過文學侍從之類的官。著有《九辯》等,敘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傷,流露出抑鬱不滿的情緒。
原文: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客有歌於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而魚有鳳凰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沓冥之上。夫藩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譯文]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麼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稱讚你呢?”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
“有個客人在都城裡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後來唱《陽阿》、《薤露》,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裡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後引用商聲,刻畫羽聲,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裡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雲霓,背負著蒼天,兩隻腳攪亂浮雲,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那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鷃雀,豈能和它一樣了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崑崙山腳下出發,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在孟諸過夜;那一尺來深水塘里的小鯢魚,豈能和它一樣測知江海的廣闊!
“所以不光是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士人之中也有傑出人才。聖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
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 釋:
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用來比喻知音難得。
又被用來比喻說話、寫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難於為人接受。
出 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事
宋玉是戰國時楚國著名的文學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麼有人對 你有許多不好的議論呢?” 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說:“喂,是的,有這回事。請大王寬恕我,聽我講個故事:最近,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裡跟他唱的要比開始的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後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難的《陽春》和《白雪》,城裡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後,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裡跟著唱的人更少,只有幾個人了。”說到這裡,宋玉對楚王說:“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越是高雅, 能跟著唱的也就越少。聖人有奇偉的思想和表現,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 我的所作所為呢?” 楚王聽了,說:“喔!我明白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