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郢鄉

找郢鄉

找郢鄉是貢米之鄉,位於懷遠縣城西南15公里,轄24個行政村,總人口8.13萬人,土地面積10.9萬畝,東臨淮河,背靠茨淮新河,225省道從境內穿過,水陸交通十分方便。建起了白蓮坡貢米市場、金色甲魚養殖基地、鰻鱺池荷花觀賞樂園、荊山湖十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等具有地方特產的產業園,並在225省道兩側建起了農副產品深加工小區和行政、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找郢鄉找郢鄉

找郢鄉是貢米之鄉,位於懷遠縣城西南15公里,轄24個行政村,總人口8.13萬人,土地面積10.9萬畝,東臨淮河,背靠茨淮新河,225省道從境內穿過,水陸交通十分方便。建起了白蓮坡貢米市場、金色甲魚養殖基地、鰻鱺池荷花觀賞樂園、荊山湖十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等具有地方特產的產業園,並在225省道兩側建起了農副產品深加工小區和行政、經濟、文化中心。

簡介

懷遠縣轄鄉。1951年設找郢鄉,1980年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1992年廖巷、崗廟兩鄉併入。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85.8平方公里,人口4.7萬。懷(遠)唐(集)、懷(遠)常(墳)、找(郢)雙(溝)公路經此。茨淮新河長年通航。轄雙廟、葉湖、邵王、茆東、柴漚、找郢、陳家、周家、鄒拐、大朱、瓦房、錢巷、廟西、吳橋、戶巷、柴莊、南周、唐廟、前圩、新莊、胡疃、丁淮、草廟、老圩、澗西等28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小表、水稻、大豆等。鄉辦企業有糧食加工、建材等廠。

氣候

找郢鄉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充足,季風明顯,四季分明,以淮河為分界線。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南北相差2°C左右,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土地建設

(圖)找郢鄉找郢鄉建設

找郢鄉在對廢溝、廢渠和灘涂地開發復墾的同時,運用市場機制,將復墾的土地以租賃、招投標的方式承包給農戶個人,用以發展高效速生林和種植示範園地,使復墾的900多畝土地成為高效經濟田。找郢鄉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總體目標,實行耕地占用和開發復墾同步進行。找郢鄉對土地開發項目進行了立項、開發和建設,截止2008年12月,找郢鄉新增耕地15000畝,年增加農民收入1500多萬元。 找郢鄉土地後備資源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了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專項規劃。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上,根據地形地貌特點,因地制宜,進行分類治理,分類復墾。

農業發展

(圖)找郢鄉找郢鄉

為了降低農民勞動強度、減少生產成本,找郢鄉全力推進農機下田作業。找郢鄉有10多萬畝水稻,過去稻產區農民育秧、插秧要在水田裡“糊”一個多月,大米好吃、栽秧難的實際問題,壓的當地農民喘不過氣來,眼下縣農技、農機部門聯手推廣水稻直播技術,30多台大型播種機,就把3萬多秧農從水田裡解脫出來。唐廟村農民唐敏指著一塊剛剛播完的稻田對記者說,現在種水稻只要把稻種、肥料送到田頭,夏種的農活就忙完了。陳集鄉是旱季作物產區,過去肥料要人工播撒、種子靠人力點種,一到夏種時節,家家關門上鎖,大人、小孩齊下手還怕誤了茬口。推廣大型農機播種技術後,一人就能擔起全家人的農活,還有空閒做點別的工作。鄉親們說得好,輕輕鬆鬆種莊稼俺農民種田再也不用臉朝黃土背朝天了。找郢鄉農村的田頭地邊不見了人山人海、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過去遍地跑的手扶拖拉機“小鐵牛”,如今退居“二線”成了拉化肥、送種子的專用工具。犁、耙、播種、施肥等多個生產環節的農活被這些新機器“一機獨攬”,不但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也加快了耕作的進度。

經濟發展

(圖)找郢鄉領導視察找郢鄉

2007年找郢鄉與全省其他15個縣(區)一起站到了省旅遊局的頒獎舞台上。幾年來,懷遠縣明確提出“把旅遊業發展作為全縣國民經濟,特別是發展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進行培育,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全面發展’和“打好除山牌、弘揚禹文化、舞好花鼓燈,唱響旅遊戲”的發展思路,並納入“十一五”發展規劃,旅遊經濟強縣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躋身“全國中部百強縣”、2007年獲授“徽省旅遊工作先進縣”之後,懷遠縣今年又在創建全省旅遊經濟強縣工作中衰現突出,獲得了“安徽省旅遊經濟強縣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旅遊資源

(圖)找郢鄉找郢鄉古蹟

白乳泉與千年白龜

白乳泉,座落在荊山東麓,梅澗南崖,徑不過斗,清醇甘美,四時不竭,被譽為天下第七泉。泉畔有石記云:“唐正(貞)元中,(泉)隨白龜流出”,故名白龜泉。宋元祐七年,蘇軾攜子游荊山賦詩志勝:“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後人遂用東坡詩意稱“白乳泉”。斗轉星移,滄海桑田。1998年,千年白龜在泉旁再現,“千古奇觀映史實,太平盛世出白龜”,傳遍海內外。龜乃祥和之物,白龜成了白乳泉一大奇觀。遊人有“到懷遠不看白龜乃憾事”之說。

禹王宮

塗山千古臨淮水,禹殿嵯峨天際留。聳峙於塗山絕頂的禹廟,亦名禹王宮,有“有夏皇祖之廟”之稱,相傳創自漢代。史載:“漢高祖過塗山,命立禹廟以鎮塗山。”據此,禹王宮已有2200餘年歷史。禹王宮占地約6000平方米,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宮觀。廟內塑有大禹、啟母以及夏禹時期皋陶、伯益等歷史人物塑像,是緬懷華夏祖先大禹功德,飽覽塗山、淮河壯麗風光的好去處。

塗山

“古淮南道名山也”,為古塗山氏國國都所在地,位於縣城東南的淮河東岸。“雙峰峻聳,瞰淮矗立”,與荊山夾淮並峙為勝,大禹曾在塗山劈山導淮、大會諸侯、娶妻生子。 塗山有禹王宮、啟母石、聚仙台、白狐洞、聖泉、靈泉、安邦定國石、千年古銀杏等30多處名勝古蹟。明代文學家宋濂稱頌為“臨濠(今鳳陽、懷遠一帶)古蹟,惟塗荊二山最著”。

文化資源

宗教文化

找郢鄉是淮河流域道家文化的發源地。一條渦河,將渦陽的老子、蒙城的莊子與懷遠塗山道教緊密聯繫在一起。以祭祀大禹為主要內容的塗山廟會,每年有農曆六月六祭禹誕辰,農曆三月二十八慶祝禹治水成功的驚蛟盛會和農曆九月九登高懷古共三次,轟動整個淮河流域。荊山啟王廟會、三聖寺廟會、龍王廟會河溜廟會等都有較大的影響和人氣。

飲食文化

找郢鄉地處南北文化的交匯帶,河流縱橫,山巒起伏,物產豐富。南北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表現在飲食上,著名小吃有:生炸丸子、人生魚、農家圓、小豆餅玉蘭酥油酥燒餅、泡條饊子等。著名特產有:懷遠石榴、淮王魚、芡河銀魚、四方湖螃蟹、荊塗山燒全雞、渦北大青豆、懷遠水粉皮、白蓮坡貢米、高老莊黃瓜等。每項飲食,都包含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美食文化,很多產品曾為貢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