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純

郝振純

郝振純,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博士。1982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陸地水文專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該校工程水文水資源專業,獲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1986~1988年在河海大學攻讀水文學及水資源博士專業,並獲博士學位。

基本信息

人物任職

1989~2003年參加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專業實驗室的籌建和建設工作,任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專業實驗室副主任,2004~2006年擔任河海大學水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現任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學術帶頭人,全球變化與水循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文物理規律及流域水文模擬、大尺度水文及數字水文、全球變化影響等。兼職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氣候研究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地表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負責項目

承擔和參加的主要項目有:“九五”攻關項目“氣候異常對我國水資源及水分循環影響的評估模型研究”和“土壤墒情監測預報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淮河流域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及溶質在有大孔隙的多孔介質中運移機制研究”,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全國大尺度數字水文模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我國生存環境演變和北方乾旱化趨勢預測研究”等。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氣候變化下黃河源區區域水循環模型與不確定性研究”、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項目“氣候變化對流域水循環過程及水文極端事件的影響”等。

主要貢獻

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240多篇,其中SCI、EI檢索6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

研究方向

1、 水文物理規律及流域水文模擬

2、 分散式水文模型

3、 氣候變化對水循環影響

獲獎情況

1. 經濟預警理論方法與信息管理系統研究及套用,2003年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氣候異常對我國水資源及水分循環影響的評估模型研究,2003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三等獎

3. 黃河防洪預報調度與管理(耦合)系統,200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黃河水利委員會創新成果(理論技術類)一等獎。2008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二等獎

4. 洞庭湖疏浚工程數值模擬分析研究與套用,2005年湖南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5. 淮河流域能量與水分循環和氣象水文預報,2006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6. 淮北平原黃潮土區“四水”轉化水文實驗研究,2009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7. 淮北平原變化環境下水文循環實驗研究與套用,2010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8. 陸面水文過程耦合機理與模擬研究,2010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9.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資源演變與供水安全研究及套用,2011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10. 淮河流域水資源情勢與供水保障關鍵技術研究,2012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1. 土壤大孔隙流機理及產匯流模型研究,2013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科研成果

在分散式水文模型研究方面,提出了大尺度水文模型的框架結構,建立了能與氣候模式輸出相嵌套的、能夠動態分析氣候異常對區域水資源量影響的評估模型;把水文模型的產匯流機制有機地加入到陸面過程模式中,實現了陸面模式和水文模式的互動和反饋作用,在陸氣耦合的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套用GIS技術和DEM,將土地利用與地表覆蓋等信息處理成適用於水文模型的空間尺度,並提取虛擬河網、流域邊界等流域特徵值,依據植被、土地利用信息確定水文參數、解決了水文模型參數化問題;建立了能夠反映土地利用變化和氣候影響的分散式水文模型,並在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得到套用。研製開發的淮河流域新安江月分散式水文模型,在代表性流域上經過參數率定和校驗以及模式輸出結果檢驗,並採用敏感性試驗方法就氣候變化對淮河流域的水資源影響進行了評估,國家氣候中心經過進一步業務套用研究,已將該模型與實測氣候資料和預測資料相連線,進行實時監測評估和預評估。依託五道溝水文實驗站、楊樓實驗流域及淮北平原長系列實驗觀測資料,研究變化環境下降雨、水面蒸發、作物蒸散發、土壤水、地下水、徑流等水文氣象要素時空變化規律,完成了農田排灌與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土壤墒情監測預報與適時適量灌水技術、農灌區‘四水’轉化套用模型、地下水演變情勢與安全開採潛力等項目,在高寒地區水循環對區域氣候變化的回響機理研究中,圍繞氣候情景降尺度問題、高寒地區複雜下墊面水循環機理、水循環過程模擬的不確定性問題等科學問題,揭示高寒地區水循環對區域氣候變化的回響機理,研發了黃河源區水文預報模型,建立了一套集GCMs氣候變化情景降尺度、水循環過程模擬及不確定性評價為一體的理論、方法和模型系統,提供未來黃河源區水循環要素變化過程和水資源演變趨勢的預測成果及其不確定性評價,為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和管理決策、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撐。發表論文260多篇,其中SCI、EI檢索70餘篇。

論文論著

1. 郝振純, 安貴陽, 王加虎, 等. 淮河中上游參考作物騰發量趨勢變化及其成因[J]. 生態環境學報, 2013, (09): 1528-1533.

2. 郝振純, 張越關, 楊傳國, 等. 黃河源區水文模擬中地形和融雪影響[J]. 水科學進展, 2013, (03): 311-318.

3. 郝振純, 朱乾, 王加虎, 等. 基於SCEM-UA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在梅山水庫流域上的套用[J]. 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01): 17-21.

4. 郝振純, 楊榮榕, 陳新美, 等. 1960―2011年長江流域潛在蒸發量的時空變化特徵[J]. 冰川凍土, 2013, (02): 408-419.

5. 郝振純, 王曉燕, 侯艷茹, 等. 黃河源區季節凍土最大凍結深度估算方法[J]. 水電能源科學, 2013, (05): 73-76+208.

6. 郝振純, 袁偉, 陳新美, 等. 黑河上游水文氣象要素變化規律分析[J]. 水電能源科學, 2013, (07): 5-8+107.

盤點中國教育家01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全國各地有名的教育家。
何尊沛
何宗祥
何子金
何子岡
何鍾毓
何治文
何正清
何鎮明
何增光
何允濱
何月英
何元錄
何元儉
何毓玲
何玉玲
何雨生
何泳賢
何應律
何以剛
何業沃
何仰華
何彥吉
何秀傑
何薪基
何獻忠
何賢武
何賢逵
何俠寶
何錫銘
何錫鑾
何希樹
何文忠
何文禎
何文標
何韋置
何萬鍾
何廷木越
何天祺
何天菊
何天漢
何順果
何水淋
何守倫
何適辰
何世秀
何世家
何時學
何省三
何少先
何少初
何若天
何汝璧
何琴如
何啟謙
何其芙
何培基
何乃英
何乃川
何明珠
何明友
何民信
何茂正
何毛堂
何良仆
何麗一
何麗華
何立人
何楷儒
何金松
何金萍
何家明
何季平
何吉燕
何吉祥
何漢虎
何海晏
何國躋
何桂金
何貴玉
何光閭
何富臣
何福城
何鐸朋
何東林
何定明
何德譽
何道康
何大鯨
何春德
何傳義
何承金
何承桂
何成旺
何成宏
何常術
何長流
何長發
何才香
何炳章
何彬生
何保康
何寶鵬
何艾生
何增
何瑁
何煒
郝志倫
郝振純
郝玉良
郝永效
郝新生
郝先譜
郝霞山
郝同壬
郝天魁
郝勝洪
郝日達
郝慶棠
郝巧雲
郝克琦
郝繼朴
郝繼良
郝濟良
郝際鴻
郝光安
郝德元
韓玉琳
韓有時
韓永江
韓永夫
韓學忠
韓學信
韓曉武
韓向利
韓先忠
韓錫龍
韓文坦
韓文峰
韓特躍
韓素改
韓水法
韓世隆
韓汝珊
韓榮久
韓日新
韓日文
韓其勇
韓沛霖
韓明謨
韓夢安
韓梅生
韓隆福
韓麗瑛
韓麗波
韓立志
韓立群
韓禮君
韓黎范
韓來德
韓克筠
韓景清
韓福榮
韓鳳儀
韓恩浚
韓道梁
哈潤華
哈麗瑪·阿布都熱西提
哈家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