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徽

梁高祖德皇后(467年—499年)郗徽,梁武帝蕭衍皇后。高平金鄉人也。祖父郗紹,國子祭酒,領東海王師。父親郗燁,太子舍人,早卒。母親尋陽公主為宋文帝劉義隆的女兒。

基本信息

梁武帝蕭衍皇后

梁高祖德皇后(467年—499年)郗徽,梁武帝蕭衍皇后。高平金鄉人也。祖父郗紹國子祭酒,領東海王師。父親郗燁太子舍人,早卒。母親尋陽公主宋文帝劉義隆的女兒。
當初,郗徽的母親尋陽公主剛剛懷孕,夢當生貴子。等到郗徽出生後,有赤光照於室內,器物盡明,家人皆怪之。有巫者說此女光采異常,將有所妨,乃於水濱祓除之。後幼而明慧,善隸書,讀史傳。女工之事,無不閒習。
宋後廢帝劉昱郗微為後。齊初,安陸王蕭緬又欲婚。郗家都以有疾病而推辭這些求婚。建元未年,蕭衍始娉焉。婚後夫妻恩愛,生有永興公主蕭玉姚永世公主蕭玉婉,永康公主蕭玉嬛,雖無子但蕭衍不以此為藉口納妾,而是收養侄兒為子。
建武五年,蕭衍雍州刺史,先之鎮,後乃迎郗徽。至州未幾,南朝齊永元元年(499年)八月殂於襄陽官舍,時年三十二。其年歸葬南徐州南東海武進縣東城裡山。
中興二年,蕭衍升為齊朝相國,封十郡,梁公,詔贈後為梁公妃。蕭衍登基為帝,追崇為皇后,並為郗徽終身不立繼後。
有司議謚,吏部尚書右僕射臣約議曰:“表號垂名,義昭不朽。先皇后應祥月德,比載坤靈,柔范陰化,儀形自遠。俔天作合,義先造舟,而神猷夙掩,所隔升運。宜式遵景行,用昭大典。謹按《諡法》,忠和純備曰德,貴而好禮曰德。宜崇曰德皇后。”詔從之。郗徽的陵墓曰修陵。
郗後的父親郗燁,詔贈金紫光祿大夫。母親尋陽公主,齊初降封松滋縣君。其兄郗泛,中軍臨川王記室參軍

相關史料

《梁書列傳第一》

高祖德皇后郗氏,諱徽,高平金鄉人也。祖紹,國子祭酒,領東海王師。父燁,太龘子舍人,早卒。 
初,後母尋陽公主方娠,夢當生貴子。及生後,有赤光照於室內,器物盡明,家人皆怪之。巫言此女光采異常,將有所妨,乃於水濱祓除之。 
後幼而明慧,善隸書,讀史傳。女工之事,無不閒習。宋後廢帝將納為後;齊初,安陸王緬又欲婚:郗氏並辭以女疾,乃止。建元未,高祖始娉焉。生永興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婉,永康公主玉嬛。 
建武五年,高祖為雍州刺史,先之鎮,後乃迎後。至州未幾,永元元年八月殂於襄陽官舍,時年三十二。其年歸葬南徐州南東海武進縣東城裡山。中興二年,齊朝進高祖位相國,封十郡,梁公,詔贈後為梁公妃。高祖踐阼,追崇為皇后。有司議謚,吏部尚書右僕射臣約議曰:「表號垂名,義昭不朽。先皇后應祥月德,比載坤靈,柔范陰化,儀形自遠。俔天作合,義先造舟,而神猷夙掩,所隔升運。宜式遵景行,用昭大典。謹按《諡法》,忠和純備曰德,貴而好禮曰德。宜崇曰德皇后。」詔從之。陵曰修陵。 
後父燁,詔贈金紫光祿大夫。燁尚宋文帝尋陽公主,齊初降封松滋縣君。燁子泛,中軍臨川王記室參軍。

《南史卷十二》

武德郗皇后諱徽,高平金鄉人也。祖紹,宋國子祭酒、領東海王師。父曄,太zi舍人,早卒。後母宋文帝女尋陽公主也,方娠,夢當生貴子。及後生,有赤光照室,器物盡明,家人怪之。巫言此女光高,將有所妨,乃於水濱祓除之。
後幼明慧,善隸書,讀史傳。女工之事,無不閒習。宋後廢帝將納為後,齊初,安陸王緬又欲結婚,郗氏並辭以女疾,乃止。齊建元末,嬪於武帝,生永興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婉、永康公主玉嬛。及武帝為雍州刺史,殂於襄陽官舍,年三十二。其年歸葬南徐州南東海武進縣東城裡山。中興二年,武帝為梁公,齊帝詔贈後為梁公妃。及武帝踐阼,追崇為皇后,諡曰德。陵曰修陵。後父曄,贈金紫光祿大夫
後酷妒忌,及終,化為龍入於後宮井,通夢於帝。或見形,光彩照灼。帝體將不安,龍輒激水騰湧。於露井上為殿,衣服委積,常置銀鹿盧金瓶灌百味以祀之。故帝卒不置後。

《南史本紀第六》

三月甲午,幸蘭陵。庚子,謁建陵,有紫雲蔭陵上,食頃乃散。帝望陵流涕,所沾草皆變色,陵傍有枯泉,至是而流水香潔。辛丑,哭於修陵。(郗徽去世四十五年,蕭衍還因她而哭泣)

《南史卷十二》

貴嬪生而有赤志在左臂,療之不滅;又體多疣子,至是無何並失所在。德後酷忌,遇貴嬪無道,使日舂五斛,舂每中程,若有助者,被遇雖嚴,益小心祗敬。

《南史卷七 梁本紀中第七》

六月壬午,以永興公主疾篤故,大赦,公主志也。是月,都下疫甚,帝於重雲殿為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為禱。(郗徽長女生病,蕭衍為之大赦)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有騷窣之聲。視之乃見一蟒盤躄上殿。睒晴呀口以向於帝。帝大驚駁無所逃遁。不得已蹶然而起謂蛇曰。朕宮殿嚴警非爾蛇類所生之處。必其妭孽欲崇朕耶。蛇為人語啟帝曰。蟒則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妒六宮。其性慘毒怒一發則火熾矢射損物害人死。以是罪謫為蟒耳。無飲食可實口。無窟穴可庇身。飢窘困迫力不自勝。又一鱗甲則有多蟲唼齧肌肉痛苦其劇若加錐刀為蟒非常蛇亦復變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為阻耳。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托醜形骸陳露於帝。祈一功德以見拯拔也。帝聞之嗚呼感激。既而求蟒遂不復見。帝明日大集沙門於殿庭宣其由。問善之最以贖其苦。

《隆興編年通論》

是歲帝妃郗氏者初生有赤光照室。器皿盡明。及長性明慧。善隸書。讀史傳。女工之事靡不閒習。宋齊間諸王求婚。父曄皆不許。後以適帝。生三女。帝為雍州刺史而妃薨。其性酷妒。及是化為巨蟒入於後宮。通夢於帝。帝體將不安。蟒輒激水騰湧。或現龍形光彩照灼。因於露井上為殿。衣服委積。置銀轆盧金瓶。灌百味以祀之。帝畢世不複議立皇后雲

《恕中無慍禪師語錄》

憶梁世主。郗氏專內嬖。痴愛膠漆堅。死生常對面。由瞋墮蟒類。苦願求升濟。乃知迷背覺。處處成住著。無心罪亦無。有心還有罪。禮彼諸聖師。為啟無心懺。遺文日月懸。照映千載下。凡有遵修者。無不獲饒益。故於上元節。廣集清淨眾。對佛重宣揚。積罪如湯雪。重重華藏海。種種言辭海。廣說及略說。總說如是義。是義不可窮。功德亦無盡。普願諸有情。誓弘懺悔力。

《釋氏稽古略》

慈悲懺法梁帝初為雍州刺史時。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至是。化為巨蟒入後宮。通夢於帝求拯拔。帝閱佛經為制慈悲道場懺法十卷。請僧懺禮。夫人化為天人。空中謝帝而去。其懺法行於世。曰梁皇懺。

《憨山老人夢遊集》

漸至於梁武帝。因郗氏夫人墮蟒身求度。帝請志公和尚。集諸大德沙門。纂為水陸儀文。則通三界幽顯靈只。靡不畢申其情。自此僧徒相因。為瑜伽佛事。其來久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