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公含飯

郗公含飯

選自《世說新語·德行》,是一篇文言文。

基本信息

原文

郗公含飯郗公含飯

郗公值永嘉喪亂①,在鄉里甚窮餒②。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③之。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④終三年。

注釋

①郗公:郗鑒,字道徽,博學儒雅著稱,官至太尉。永嘉喪亂:晉懷帝永嘉年間(公元307~313),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匈奴南侵,攻破洛陽,俘虜懷帝,焚毀全城,史稱"永嘉喪亂".西晉由此衰亡。②餒(něi):飢餓③傳:輪流。飴(sì):同"飼",給人吃東西。④剡縣:縣名,晉時屬會稽郡,在今浙江嵊州市。⑤苫(shàn):居喪期間睡覺時用的草墊子。⑥心喪:不穿喪服,在心中服喪。

譯文

郗公(郗鑒)正趕上永嘉喪亂時,避居鄉下,很窮困,甚至要挨餓。鄉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輪流給他做飯吃。郗公帶著侄子郗邁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飯。鄉里人嘆道:"大家都飢餓睏乏,因為您的賢德,所以我們要共同幫助您,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養活了。"從此郗公就一個人去吃飯,把飯含在兩頰旁,回來後吐給倆孩子吃。兩個孩子活了下來,一同南渡過江。郗公去世時,周翼任剡縣令,他辭職回家,在郗公靈床前鋪了草墊,為郗公守喪,一共三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