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舍人

官名。漢有此官,秩二百石,選良家子孫任職,輪番宿衛,似郎中。晉有十六人,職務似散騎、中書等侍郎。南北朝沿設。

秦朝始置。漢有此官,秩二百石,選良家子孫任職,輪番宿衛,似郎中。無員額,輪流宿衛,如三署郎中。西漢隸太子太傅、少傅,東漢隸太子少傅。太子闕位則隸少府。三國沿置,魏七品。晉有十六人,七品,職務似散騎、中書等侍郎,掌文章書記,初隸太子太傅、少傅,後隸太子詹事。南北朝沿設。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為五品中,二十三年改從六品下。北齊屬典書坊,員額二十八人(見《隋書·百官志中》。《通典》作二十人),秩從第六品。南朝沿置,宋七品,梁三班,陳七品。隋仍齊制,減為八人,隋朝太子典書坊置八人,從六品,掌書令表啟之事,。煬帝改其名為管記舍人,再減為四人。掌文記,如管記之名。唐復其稱,屬右春坊(典書坊改名),秩正六品,仍掌行令書、表啟。唐初復舊稱,高宗龍朔二年(662) 改右司議郎,鹹亨元年(670) 復舊,後以四員為額,正六品上,隸右春坊。北宋真宗、仁宗、神宗、欽宗升儲,各置一人,以他官兼任。南宋因之,從七品。遼朝隸右春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