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窯紅釉瓶

郎窯紅釉瓶

有““郎窯紅 郎窯紅””之稱.中國陶瓷藝術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在眾多色彩斑斕的瓷器中唯獨沒有大紅色高溫紅釉瓷,這是因為紅色釉不耐高溫,燒制非常困難,被喻為“千窯一寶”“十窯九不成”之說,因此燒制大紅釉成為世界史上一道千古難題,更是歷代能工巧匠們的夢想。2006年8月廈門日源實業成立的大紅釉燒制攻關小組終於攻克了因燒制困難,成品率極低的難題,價格大副下降成為中國紅釉一支異軍。

郎窯紅釉瓶郎窯紅釉

評價

誰人不叫絕
這般光潔、澄亮,極有感染力的色彩,誰人不叫絕。紅的如此純粹,不帶半點雜色。器釉下淅淅瀝瀝的迸裂細小碎片,以及燒造時釉色轉換形成的纖弱的牛毛紋,都給了器物一種如在風中顫粟的虛弱無力感,似乎生命的葉片已經碎了,而紅紅的釉色,有如傷痛處沁出的血紅。
紅色的寶石
景德鎮有句話說“若要窮,燒郎紅”,因為“郎窯紅”的燒制實在太困難了。興許幾番燒雜詡無從燒成一件,靠它掙錢養家是不能指望了。紅釉是用氧化銅為著色劑的。從宋代開始燒造,但其時“鈞紅”的釉色遠不如永樂時的純正。明代永樂時景德鎮的制器匠, 已經精熟地掌握了紅釉的呈色技術,燒造出來的瓷器的釉色純正、均勻。
成色勝一籌
而宣德年間的“祭紅”比永樂時的紅釉更在成色上勝一籌。宣德以後,紅釉則很少燒制,康熙以後,經過多年努力才得以重新燒製成功。被稱為“郎窯紅”,是因為康熙年間江西巡撫兼御窯廠督理, 郎廷極的姓名而得名。這件器物由成色上看,無疑是“郎窯紅”中的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