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紅釉菊瓣瓶

豇豆紅釉菊瓣瓶

豇豆紅釉菊瓣瓶,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紅釉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最早出現於唐代的長沙窯。

豇豆紅釉菊瓣瓶豇豆紅釉菊瓣瓶
豇豆紅釉菊瓣瓶

基本信息

高20.3cm
口徑5.2cm
足徑4.2cm

詳述

瓶撇口,細長頸,圓肩,肩下漸收,圈足。因近底處凸雕一周細長的菊瓣紋,故稱菊瓣瓶。通體施豇豆紅釉,色滋潤淡雅,呈現出深淺變化的粉紅色,其間夾雜少許綠色苔點。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紅釉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最早出現於唐代的長沙窯。元代始成功地燒制出紅釉器物。明代永樂、宣德時燒制出著名的“寶石紅”釉。清代康熙時,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先後燒制出郎窯紅、豇豆紅和霽紅。其中以豇豆紅的燒制難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萬千變化,人們贊其“綠如青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豇豆紅釉因燒制困難,故基本無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艷勻淨,是豇豆紅釉中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
(撰稿人:郭玉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