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書老人

遺書老人

遺書老人是指在湖南汨羅市人民醫院做完手術的一位60多歲膀胱結石患者。這位患者,在做手術之前立了一份遺書,其主要內容是如果手術出了意外事故死亡,必須由院方賠償三十萬元。然而手術成功,但這份遺書卻在手術室里被醫生撿到了。此事被上傳到網路,引起網友熱議。

事件由來

2015年5月9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南省汨羅市人民醫院醫生在手術室撿到一名60多歲的男患者的遺書,患者在遺書中叮囑子女,如果手術意外導致死亡,必須索要不低於30萬元賠償,否則遺體絕不移出醫院大門。患者甚至對賠償款的分配做了詳細的安排。此條微信引爆了朋友圈,然後擴散到整個網路,引發網友熱議。

遺書內容

醫鬧醫鬧

這份被曝光的手寫遺書內容為:

一、如果手術出了意外事故死亡:1.必須由院方最低賠償三十萬元。2.賠償未到位,屍體堅決不出人民醫院大門。

二、後事安排:1.不管賠償多少到位,先抽三萬給勇軍的母親做生活開支。2.除一切費用外,剩餘的現款給勇軍兄妹二人平分。3.辦喪事總費用不超過三萬元,不唱戲,不搞樂隊,時間不超過5天。

患者來歷

該醫院工作人員證實,事發在5月8日,病人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男性,需要做一個膀胱結石的手術,“是一個小手術,很簡單”,當天已經完成,手術很成功。遺書中所提到的“勇軍”是這名患者的兒子。

熱議話題

“醫鬧遺書”“醫鬧遺書”

醫生在微信朋友圈吐槽:醫生術前只想著怎樣全力做好手術,幫病人解決病痛,而病人術前卻想著怎樣讓你賠錢,賠償款怎么分……太可笑……人啊,急需治療的不是你的病,而是你的心。

醫藥行業網站丁香園:沒有一位外科醫生在術前準備時是想著把手術搞砸,而你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像,還有這樣的患者在謀劃,你一旦失敗之後如何讓你萬劫不復。真希望這不是真的。

smile:心病難醫,心眼都壞了。

無限廣大:醫患關係惡化到如此地歩,令人痛心疾首而又無可奈何。

狼-誘惑你:醫生也不願意失敗呀,不至於這樣。

Johnmingsang:以前玩碰瓷,現在來這招,就不能幹點正事么?

一櫻桃小丸子:現在的人把醫院當成了什麼地方了?手術不成功,就要鬧。不要忘了,醫院是生老病死的地方,醫生是人,不是神。治病有時候也救不了命!

楊生-1982:拉入就醫黑名單

媒體評論

事實上,患者顯然不是為了拿生命來醫院詐幾十萬錢給子女花的,他的訴求,是建立在“如果手術出了意外事故死亡”的前提之下,終極訴求跟常人無異——活著進來、活著出去。可見,他是帶著身病與心病一起進入手術室的。這個心病,便是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

實際上,他的擔憂是極其誇大的,這封遺書,所表達的不信任,也隨著手術的成功而煙消雲散。可悲的是,如果這份遺書不是拉近醫患關係的相互理解,反而生出更加對立的仇恨,那么,這個黑色幽默便只有淚水,沒有歡笑。

一個“簡單的小手術”,能夠讓一位老人以死的最壞打算去面對,本身就充滿了荒誕而又悲情的色彩。如果透過這份遺書,只看到老人的算計、不看到弱者的膽怯,只看到潛在的醫鬧、不看到潛伏的醫療機構信任危機,那么,所有的譏諷與謾罵都是蒼白的,是對醫患之間這對蒼涼關係的雪上加霜。

真正荒誕的不是這份遺書,而是一些患者寧願做好“死而後已”的最壞打算、也不願相信“救死扶傷”的信任尷尬,可見,醫與患雙方,其實都是需要通過制度設計來診療的“患者”,社會輿論不應該總是在人性的標準上評判是非與對錯。

“遺書老人”的心病,是由醫學知識的匱乏、醫患溝通不到位以及對醫療機構的信任不足所構成的。老人只是通過一份落入醫生手中的遺書,將很多患者同樣具有的心病,以荒誕的形式表達了出來。它的“病灶”正是在於,醫患之間一旦出現責任認定方面的爭議,患者很難找到足以信賴的“裁判”。這是近些年來各種醫患衝突都能找到的相同“病灶”。

“醫患糾紛”原因很複雜,有醫療機構的原因,也有患者自身的問題,兩者之間,缺乏一個權威第三方機構來調合。中國現行的醫療事故處理、鑑定等相關條例與辦法,由於鑑定機構鎖定在醫學會組織,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很難體現“第三方”的角色,因而所作鑑定的客觀性廣受社會質疑。另一方面,醫學會在技術鑑定時,大多只分析是否構成事故,不涉及是否存在醫療過失,而司法機關恰恰更需要的是診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醫方過失、以及這種過失行為與患者陳述的人身損害之間的關聯度。但事實上,醫患衝突中,真正通過司法的正當途徑得到調解的案例,在國內的比例相當有限。

在這位老人的遺書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應該是心酸,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破口大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