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李樹

道旁李樹

道旁李樹文言文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道旁李樹文言文翻譯: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與小朋友們一同遊玩。看見路邊有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斷了。那些小孩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沒有去摘李子。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路邊上,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過來,嘗一嘗,的確是這樣。

文言文基本信息

成語:道旁李樹

發音:dào páng lǐ shù

解釋:指路邊的苦李,走過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棄、無用的事物或人。

近義詞: 王戎不取道旁李/道旁苦李

語法: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知君先竭是甘井,我原得全如苦李。(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

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文言文典故

三國末年,在琅邪這個地方,有一個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吳國有功,被封為安豐侯。他是竹林七賢之一。

傳說,王戎從小就非常聰明。他7歲時,有一次和幾個小夥伴一塊兒外出遊玩,發現路邊有幾株李樹,樹上的枝條上,結滿了李子,而且看上去一個個都熟透了。

小夥伴們一見,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於是,一個個高興地競相攀折樹枝,摘取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動也不動。

同伴們覺得非常奇怪,就叫喊著問王戎:“喂,王戎,你為什麼不摘啊?又紅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著回答:“那樹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來也不能吃。你看,這李樹都長在道路旁,上面結了那么多李子,卻沒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會這樣嗎?”

“道旁苦李”一成語便出於此,也做“路邊苦李”。

文言文實詞解釋

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由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

⑴ 王戎:字浚沖,西晉時人,竹林七賢之一。

⑵嘗:曾經。

⑶諸:許多。

⑷游:遊玩。

⑸競:爭著。

⑹走:跑。

⑺折枝:壓斷枝條。

⑻信然:的確這樣。

古今異議

諸兒競取走之:走:古議:跑; 今義:走路。

翻譯和道理

翻譯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與小朋友們一起遊玩。看見路邊有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壓斷了。那些小孩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沒有去摘李子。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大路邊上,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過來,嘗一嘗,果然是這樣。

道理

這個故事寫王戎小時候,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文章最後講“取之信然”說明他的推理是正確的,突出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道旁李樹文言文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