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早慧

王戎(234-305)字濬沖,琅琊臨沂人(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縣侯。出身魏晉高門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晉涼州刺史王渾之子。“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一位。自幼聰慧。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戎(234-305)字濬沖,琅琊臨沂人(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縣侯。出身魏晉高門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晉涼州刺史王渾之子。“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一位。自幼聰慧,身材短小而風姿秀徹。據說能直視太陽而不目眩,中書令裴楷稱其“燦燦如下電”。曾與同伴在路邊玩耍,見道旁有結滿李子的李樹,其他人爭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動聲色,別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驗之,果然如此。

原文

王戎早慧,七歲曾與諸小兒游。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或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說新語.雅量4》)

譯文

王戎小時候很聰明,他在七歲的時候曾經和眾多小孩遊玩。他們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好多果實,壓彎了枝條,其他小孩爭著跑去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一動不動。有的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說:“李子樹長在路邊卻有很多果實,這些李子必定是苦的李子。”人們摘取果實品嘗,的確是這樣。

啟示:做什麼事情要認真觀察 不要膚淺的去看 從中得出一個道理就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注釋

本文選自《世說新語 雅量第六》編者:劉義慶(南朝宋國人)。本文又名《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字睿沖,晉初任荊州刺史,因平吳有功,封安豐侯。

唯:只有。

此:這,。

然 :此,這樣。

諸:許多。

游:出遊;遊玩。

折枝:壓彎了樹枝

之:指代果實

競走:爭相奔跑。

信:確實,的確。

信然:確實是這樣。

之:代詞,指代“李子”。

嘗:曾經

子:果實。

走:跑步。

賞析

例如“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些句子恰好反映出了王戎的早慧,也體現出了王戎幼年就善於觀察、推理,見微知著,通過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內在聯繫。

冷眼觀物,當眾人蜂擁趨之,迷失了平和心去思考時,都以為自己會獲利,然而最後得到的卻是苦果。

告誡我們應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