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是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經山西省教育廳和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涵蓋文法、理工、經管、藝術等多學科多專業的一所綜合性普通高校。學院占地3000畝,投資10億元,學院發展規模30000人。學院具有全國一流的規劃,一流的建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現已被建設部、科技部確定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園區類示範項目。學院現有教職工579人,專任教師3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13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36.4%;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11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30%;“雙師型”教師236人,占專業教師總數的71.1%。同時建立了一支由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為主體的106人兼職教師隊伍。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國家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位處運城市經濟開發區。學院在校生近8000人。設有10個教學院系,面向山西省和運城市支柱產業,開設了煤礦開採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印刷媒體技術、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等43個專業。專業設定涵蓋工學、管理學、文學、農學等4個學科。現有專任教師425人,其中:研究生學歷教師達專任教師總數35%;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達專任教師總數30%。並建有一支以企業技術專家為骨幹的兼職教師隊伍。
學院占地面積3130畝(含濕地1150畝),校舍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教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紙質圖書55萬冊,並建有85個實驗實訓室和4個大型生產性實習基地。建校以來,學院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3億元。投巨資建設的現代化教學礦井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中國之最",成為山西省職業教育的一張閃亮名片。
學院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文化塑校"發展戰略,堅持"以學生未來為本,以教育品質為根,以人格素養為重,以技術傳創為主"的辦學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院秉承"做學合一,厚實融通"的校訓精神,以培育人文素養、職業素養、技能素養為目標,為社會培養了1萬多名專業技術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達96%以上。近五年,學生在大學生技能大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17個,其中國家級獎項19個。
學院注重校企融合和對外交流合作。在"共建、共管、共享、共榮"原則下,通過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織教學、共同開展項目研究等方式,與70餘家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在老年服務與管理、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器人方向)、建築裝飾工程技術(3D列印方向)等專業與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學院是山西省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國家級煤礦安全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國家級技能大賽賽務基地、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國職業教育實踐基地、運城市先進制造業職教集團牽頭單位。2017年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發布的中國高職高專競爭力排行榜中,學院名列344位(全國1346所院校),山西省名列第6。學院"十三五"期間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一所特色顯明的套用技術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電子信息工程系、健康學院、汽車工程系、礦山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商務管理系、印刷工程系、建築工程系、財務會計系、基礎課教學部、培訓中心、體育部、中專部。

截止2011年學院建有機電工程系、汽車工程系、礦山機械系、經濟管理系、電子信息系、印刷工程系、有機食品系、建築工程系。印刷技術、有機食品為首批特色專業,予以重點建設。

2015年新開護理系(老年護理)

院系介紹

電子信息工程系

電子信息工程系是我校建立較早且作為重點發展和建設的系部之一。主要面向計算機套用行業、網路技術行業、 電子和通信類行業以及計算機圖形圖像製作等行業培養一線急需的現代高技術套用型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系現有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圖形圖像製作、通信技術(3G方向)、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電子測量與儀器七個高職專業和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動漫設計與製作三個中職專業,其中高職在校生600餘人,中職在校生200餘人;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兩個高職專業2011年秋季開始招生,到2011年9月全系在校生將超過1100人。

電子信息工程系的教師由來自天津、北京、太原和西安等地的專家、教授和碩士畢業生、本科畢業生共35名組成,整體綜合素質良好,結構合理,其中副高級以上占30%,碩士研究生以上占35%,"雙師型"教師占50%,有工信部電子行業職業技能鑑定高級督導員一名,高級考評員6名,計算機高級裝調員16名,這些都為雙師型教師打下基礎。

電子信息工程系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職業技能培養。2012年我院設有"工信部第十五鑑定所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鑑定站",該站是工信部在山西省設立的第三個獨立職業技能鑑定站,除負責本校的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取證任務外,還負責晉南地區及運城市周邊地區的企事業單位、人事、勞動部門及高、中職業院校的職業技能培訓、指導和組織取證考試工作。目前有六名具有中、高級職稱教師獲得工信部高級考評員資格,二十一名中青年骨幹教師獲得"計算機裝調員"高級證書。09級和10級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通信技術專業的高職學生全部通過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勞動保障部"的中級計算機操作員證書考試。

電子信息工程系按照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要求,投資2000餘萬元興建了具有模擬仿真、貼近生產實際的校內實訓基地。擔負著學生實訓、崗前技能培訓、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取證和面向社會服務的教學任務。其中有單片機實驗室、ARM實訓室、高頻電子實訓室、通信原理、光纖、移動通信和程控交換實訓室、圖形圖像製作和動漫專用機房、3G(手機軟體套用開發)專用機房、其中普通機房8個機房共408台微機,有投資200萬元興建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實訓基地,投資130萬引進德國的高端PCB刻板機H100,有已建成的現代電子工藝生產實訓基地和PCB電路印刷板生產線,還有規劃投資500餘萬,由華為公司商品級設備組成的通信技術綜合實訓基地,投資70餘萬元的機器人項目和感測器套用實訓基地,以及具有明顯高職特色的大學生創新設計培育實訓基地等。這些實踐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專、本科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培養一流的套用型人才創造了良好的硬體條件。

有機食品工程系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有機食品工程系,2008年正式獲準成為山西省唯一的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成員,是中國第一家有機食品學歷教育的專業學院。2009年正式列入國家高校統招計畫,現已開設三個專業:有機食品生產技術專業、有機食品生產與檢驗技術專業和有機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學院以教學為主,同時集科研、諮詢、培訓、社會服務於一體。

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有機食品科技學院已與台灣、上海、北京及運城當地的兄弟院校、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密切的合作,聘請相關的專業技能人員來校兼職、講學等,指導學生的實驗實踐課程。

據2007年美國勞工局和加拿大人力資源部統計,未來工作前景最為看好的十大專業中,有機食品專業居第三名(新媒體、生物工程專業分列第一、二名)。從2006年起,美國政府要求大學開設有機農業課程。同時,日本貿易振興會官員認為,有機食品是今後中國向日本出口的最有前途、最有開發價值的產品。中國有機食品產業有著巨大的國際市場和潛在的國內市場。2013年中國大陸只有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有機食品科技學院從事有機食品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歷教育。

有機食品專業的設定,對於培養有機食品方面的專業型人才,滿足社會和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中國第一個有機食品專業,院領導特別重視,將有機食品專業建設作為運城職業技術學院大專部的重點工作。

汽工系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工程系組建於2008年7月,是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較早、規模較大的學院之一,也是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建設的二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以高職教育為主,同時還設有中職教育和非學歷職業培訓教育。學院大專部現下設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汽車檢測與維修兩個專業。其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運城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試驗點。

擁有實踐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學科帶頭人和一支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以"實踐瞄準實戰、教師也是教練"的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組建和培養既能上講台講課又能下車間幹活,既懂得如何教學又懂得如何訓練,既是訓練的設計者又是學生實際操作的指導者的"教練型"教師。2012年本專業有專業教師15名,其中專職9人,兼職6人,高級職稱5人,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生7人,技師5人。汽車工程學院院長王小晉高級工程師,是山西省汽車維修行業協會首席專家,其他多名教師接受過美國、德國、日本等汽車大國的汽車製造商的技術培訓和學習。

汽車工程系教學、實驗實訓室及實訓車間建築面積達20000平方米,教學設施設備價值2000餘萬元。學院汽車實訓中心為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擁有8000平方米的教學廠房,一個實訓車間,150餘套專業設備,可以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要求。

汽車工程系還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內燃機工程學會、中國交通能源研究會、中國公路學會、汽車運輸學會的理事會員單位,是全國汽車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理事會員單位,是山西省技術監督局授權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單位和汽車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單位。

汽車工程系積極開展與國內外職業院校、各大企業的協作和交流。學院自籌建開始,就訪問全國有代表性的職業技術學院,聘請這些院校的校長和有關職教專家擔任顧問,整個籌建過程得到了他們的熱情支持。學院多名教師也曾在國外進行職業教學的研修,學院與德國的烏爾姆技術大學和新烏爾姆技術大學等高校保持著較為密切的合作關係。這些高校在德國都有較高聲望,實力雄厚,師資力量強。

汽車工程系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事業心、責任感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專業知識寬廣的套用型專門人才。其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是學院重點建設專業。在"健康人格為本、職業素養為重、技能套用為主、差異發展為徑"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汽車工程學院努力彰顯學科和專業特色,積極探索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設計,積極推行老師在"教中做",學生在"做中學",專業課在實訓室進行,教、學、做於一體的教學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可以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學習期間,學生要到企業實習、頂崗,從而使學生真正做到"帶著問題去企業、再帶著問題回課堂",將所學在企業中套用,將所見在課堂中求解,真正使學生做到學生與員工合一的雙重身份。學院堅持"中西部一流、國內知名""的培養目標,注重學生技能套用與職業素質的養成及差異發展、張揚個性優勢的強化,是複合式、高質量、高素質、高層次的套用型人才的培養。

汽車工程系的課程體系設計堅持超前性原則、多元性原則、基礎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和靈活性原則,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強調課程體系的職業性和開放性,建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綜合素質教育相統一的教學體系。課程設定體現了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專業核心課程與職業崗位能力緊密對應。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課程內容,根據課程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職業能力設定工作任務,使課程單元和職業能力相對應。課程內容由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擴展知識組成,充分體現課程結構、課程定位和課程內容的職業性,形成"理論教學+認識實習+教師導學+校內實訓+校外實訓"的課程教學體系。教學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現場模擬與實際操作為載體,在實際訓練中進行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方法、技巧,探討"教學做"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融"教學做"於一體,實現課程教學實施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汽車工程學院的課程設計還以"雙證書"為目標,構建以職業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將"雙證書"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後可直接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使學生在學期間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汽車工程系非常重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實習基地,聯合開展教學工作。學院積極探索先進的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依託校企合作的優勢,與行業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完善"學校工廠"、"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在運城和太原等地區先後與運城(通達集團,彩虹集團,韓韓集團,萬通集團),太原(大昌集團,必高汽修,新發展,新世紀寶鼎,香山汽貿)等的汽車集團下屬的4S店及相關企業簽訂了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協定和用工協定,滿足了汽車類各專業教師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由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汽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專家,維修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專業委員會,為專業建設出謀劃策,對教學計畫和教學工作提出諮詢和指導。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和學校職業技能鑑定站,保證了學生技能鑑定的高比例通過率,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學生就業"零適應期"的目標。

汽車工程系還將建設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駕校,以便學生學習駕駛技術。駕校將擁有占地20000平方米的專業訓練場,擁有專業的教練員隊伍,100多台教練車。

礦山工程系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礦山工程系隸屬於運城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於2008年7月成立,是學院建立最早的系部之一。我系師資力量雄厚,全系教職工3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工程師3名.目前共有35個教學班級,在校生共1400餘人,是運城職業技術學院規模最大的系。

系開設煤礦開採技術、礦山機電和通風與安全三個專業。現已建成礦山測量實驗室、礦山採掘機械實驗室、礦山供電實驗室、礦山流體機械實驗室、礦山採掘技術實驗室、通風與安全實驗室、通風管路實驗室和全國煤炭院校中是數一數二的礦山實訓拆裝車間。另外礦山工程系與山西蒲縣宏源煤業集團簽訂長期就業協定,學院還將山西蒲縣宏源煤業集團石家山煤業公司作為學生培養的實習基地,用以承擔實踐、實訓教學,為學生"理論聯繫實踐"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良好了良好的條件和保障

專業介紹

煤礦開採技術:本專業面向煤礦生產企業,培養具備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事煤礦生產一線的採掘施工、生產組織、技術管理、工程設計和安全管理的高技能套用型人才。

礦山機電專業:本專業面向煤礦生產第一線,培養具有從事礦山機電設備的技術管理、生產運行、維護檢修及基本選型設計能力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礦井通風與安全:培養具有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從事瓦斯檢查、瓦斯抽放、防塵、通風與安全技術測定,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管理等高技能套用型人才。

礦山就業前景

礦山工程系畢業生就業前景很好。我系09年有111名採礦、機修中職畢業生全部被宏源煤業安排就業,他們有的已安排到技術崗位,有的成了基層管理幹部。月收入最高有4-5千元,大部分也有3000元左右。我系09開採大專,本應在2012年畢業,但宏源煤業集團急需用人,因此選拔35名同學,特開辦"速成班"提前一年畢業安排就業,"速成班"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月薪2400元。

機電工程系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成立於2008年7月,按照國內一流,國際認可的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學院建設的五年目標是建成以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數控技術加工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為主的教學科研體系,十年目標是建成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數控技術、機械電子工程、模具技術、電氣自動化等專業並舉的多專業共同發展的教學科研實訓體系。2009年8月首次招生,分高職和中職兩部分。高職開設"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3個專業。中職開設"機械加工技術"、"電氣運行與控制"2個專業。

學院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結構合理、勇於創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4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8名,博士2名,碩士12名。學院現有教學、科研、實驗實訓設施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設備資產總值近1800萬元,建有金工實訓、數控實訓兩個工廠。開設了機械製圖、機械零件、機械加工工藝、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電子、電工、電機、特種加工、氣動液壓、數控技術、變頻器、感測器、可程式控制器等實驗室以承擔實踐、實訓教學,為學生"理論聯繫實踐"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搭建良好的平台。學院從社會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的需求出發,緊緊圍繞素質教育,構建融會貫通、緊密配合、有機聯繫的課程體系,強化實踐環節,建設創新基地,大力開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致力於培養具有可持續競爭能力的套用型高級人才。

機電相關專業採用"學分制"進行教學,基礎理論根據學生基礎,採用分段制教學;專業理論教學注重與專業技能的培養有機結合;實踐教學實行"模組式"教學,實施多證制,強化技能訓練,使學生畢業即具備生產崗位所需的各項技術和操作能力,實現專業培養的既定目標。深化教學計畫、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強化專業建設和專業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學院以國家相關政策為指導,以與企業的緊密合作為途徑,以就業為導向,貫徹"能力為本位,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為中心,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的教學思想,進一步探索高職教育的"工學"結合模式。計畫經過3~5年的努力,把我院機電相關專業建設成師資力量強、教學設施齊全、教學方法好、教學手段先進、具有較大辦學規模、集"產、學、研"為一體、在山西省高職教育中具有示範和帶頭作用的專業,並爭取成為山西省先進制造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示範基地,儘早將本專業建成國內一流的名牌專業。

經濟管理系

經濟管理系不片面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是追求學科與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結合。系各專業的設定,將依據系定位和聘請到的相關學科專家教師而決定。全系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培養學生"懂管理、善經營、有技能"並達到"肯乾、能幹、會幹",使畢業生具有一定的綜合素養、管理思維能力和崗位技能。

經濟管理系現有高職、中職兩個辦學層次。高職層次設有物流管理、市場開發與行銷、民政管理(婚慶策劃與管理)、會計與統計核算4個專業,中職層次設有物流管理、市場行銷2個專業。

經濟管理系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具體培養從事物流管理、市場開發與行銷、民政管理(婚慶策劃與管理)、會計等工作,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高級套用型人才。

經管系由來自全國十幾個省市20多名專兼職教師組成的一支優秀教學團隊,師資隊伍學歷高,知識新、結構合理,具有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其中副高職稱以上5人占25%,研究生學歷14人占70%。我們建設有多家校外實訓基地以及校內實訓基地,能充分滿足教學需求。按照學院規劃,三年內在校學生規模將達1600餘名。

印刷工程系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印刷工程系是運城職業技術學院下設的一個專門培養高技能印刷和包裝技術人才的系部。是山西省高職院校中唯一開設印刷技術專業的院系。本系現有印刷技術、包裝設計與技術、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印刷技術(製版與設計方向)、印刷技術(數字印刷方向)五個高職專業。系主任由中國包裝聯合會培訓專家委員會首屆委員,全國印刷技能大賽裁判員、原全國高職高專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白家旺教授擔任。本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教師13名,其中教授3名,高級工程師1名,講師4名。

系始終堅持 "政、校、企、行"聯合辦學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擇優推薦,人盡其才"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大力挖掘就業市場,先後與運城市文化光電新聞出版局和山西省新聞出版局合作成立了"運城市印刷人才培訓基地"和"山西省印刷人才培訓基地"。並於2010年11月同山西省新聞出版局合作在我系舉辦了首期中級平版印刷工培訓班,並大獲成功,為運城乃至山西印刷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了使我系畢業的學生具備印刷企業崗位所需要的良好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我系特開設了多門精品課程:如印刷設備、印前圖文信息處理、製版工藝、膠印機操作與維修、膠印機故障判斷與排除、印刷企業管理、柔凹版印刷工藝、印刷行銷與業務、印刷原理與工藝、傳媒廣告設計等課程。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包裝設計、印前製作、印刷設備操作、印刷工藝與印後加工、印刷設備維修與服務、生產管理及行銷等工作。

建築工程系

建築工程系秉承我院"做學合一 厚實融通"的校訓,和"既傳授學生職業技能,又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先進辦學理念,專門培養掌握建築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崗位職業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從事建築工程生產一線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建築工程系具有雙師型(教師、工程師)的教師隊伍,推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專業培養方向,著重學生對建築工程圖的識讀與繪製、建築工程測量技能的熟練掌握、一般民用建築結構設計、建築工程概預算編制原則和方法、建築工程施工以及現場管理方法以及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套用等。

領導關懷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的快速發展受到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殷切關注。2009年10月26日,原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張寶順一行來我院視察。2010年10月2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袁純清,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君帶領全省省直各廳(局)長和各市市委書記、市長一行來學院視察、調研,省委組織部部長湯濤、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煥曉、省教育廳領導李東福、王李金、劉惠民等多次來我院調研指導。運城市委市政府領導原市委書記黃有泉、高衛東、市長王安龐、原副市長吳菊仙、市人大主任張建合等多次來學院視察指導,對學院工作都給予了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開發區主任王瑞寶以及市教育局局長李晉傑等領導經常來我院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對學院工作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支持,為學院的發展做出極大貢獻。

發展目標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被原國家建設部、科技部確定為全國十二個"十一五"國家科技重點支撐項目之一,也是目前山西省高職教育事業的最大項目,國內為數不多,山西僅此一家。學院整體規劃由上海同濟大學完成,單體設計由清華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承擔。

根據整體發展目標,校園建設按照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穩步推進。一期工程建築面積達25餘萬平方米,可滿足10000餘名在校生教學、生活、實驗實訓、文體活動的需要,總投資10億多元,2012年已經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建築面積達70餘萬平方米,重點完成煤炭教學實習礦井、圖書館、技術套用研發中心、環湖景觀、跨湖大橋、教師公寓、幼稚園等項目,總投資20多億元,2012年已經啟動。

學院的總體建設目標是:建成一所中西部一流、全國知名、高度開放、特色鮮明的套用型技術學院,成為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成為山西省示範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爭取"十二五"期間成為山西省高職中具有示範作用的高職院校,並由高職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

校園文化

辦學指導思想: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學院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借鑑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高職教育的經驗,大力推進運城市委、市政府"人才強市、教育富民"戰略,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高素質套用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樹立以人為本、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強專業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產學研合作,走境內外聯合辦學之路,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經過十數年的努力,使學院成為"中西部一流、國內知名"的有鮮明特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辦學理念:

以學生未來為本,以教育品質為根,以人格素養為重,以差異發展為徑。

辦學定位:

立足運城,服務山西,面向全國,對接世界。

辦學方略:

以市場為依託,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

辦學模式:

做、學、教為一體,產、學、研相結合,學校與社會、企業相結合,境內外相結合。

學校校訓:

做學合一,厚實融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