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礦

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間進士選翰林院,治水有功。

簡介

上世祖威徙廣平府永年縣,高祖友文,曾祖旺,祖玘,父茂(贈文林郎監察御史),連盛為其三伯。嘉靖年間進士(嘉靖丙戌年1526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戶部主事、山西道監察御史敕命進階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參政、湖廣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使、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總督漕運兼總河督御史,加戶部右侍郎,為官28年。享壽五十有九。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人稱“連都堂”在一方名聲顯赫。今在永年裴坡莊有祠,已傳14-23世。

人物生平

又據永年縣人民政府地方志資料:連礦,字白石,永年裴莊人,嘉靖五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按當時慣例,補為日照縣知事。該縣地瘠民貧,多有因賦稅而逃亡者。礦認真審查修定,使負擔盡趨合理,地方遂得安定。嘉靖十三年御史李新芳過廣平,將入城,門卒燃炮歡迎,但屢點而不發,及新芳進城門,火炮忽然爆發,新芳受驚倉惶離去,懷疑永年知縣周謐暗中謀害,遂發文,正定守備率兵二千赴廣平擒剿,知府及下屬官吏以至百姓,皆都逃散,一城盡 空。巡撫周金上書秦,劾罪下督察院詳議,而都御史王廷相庇護新與周金相爭。連礦上書為府縣力辯,才使朝廷令刑部罷新芳官。連礦性情豪爽,讀書好古,不輕與人苟合,所作詩文為人推薦,書法端莊遒勁如其為人。著有《明山疏稿》、《燕山漫稿》。後升任總河都御史,祀於鄉賢祠。後世永年一帶關於連礦的傳說故事很多。

人物軼事

主修《建平縣誌》

1.主修《建平縣誌》。連鑛時任建平知縣。《修建平縣誌小序》中敘述甚詳:"嘉靖戊子(七年,1528),余承乏來斯邑,大懼典籍散湮,將審俗辨風者亡緣為據,乃心棘欲圖之,撓以務殷弗克也.後二稔,為歲庚寅(九年,1530),今侍御洛陽劉公奉命按巡茲土來,間悉邑志未備,深用憮然.乃召予曰:'是缺典宜修,毋緩也.'予時承命,惟惶惟悚,蹶焉勉圖……搜遺抉隱,旁施網詢,既浹日若端倪可據,然乃敢擬檄請於公.暨請於巡撫中丞毛公,督學侍御章公,鹹報可,始事事焉.編磨之任,則以屬儒學教諭姚君文燁柄之,訓導蔣君鰲,董君輔相之.而凡偕厥事者,則邑庠韋生傑,呂生正汾,錢生淵,潘生燭,楊生濟,亦與效勞.甫閱月而稿適就,予竊為之妄評校焉.而刪其疑,袽其漏.訂竄其譌訛者,而存其可信者,亦逾旬猶未安也.復以上劉公,公再報可,乃克鋟梓焉."

平定虞順起義

2.平定虞順起義。虞順(?~1531),建平縣昭德鄉虞灣村(今屬江蘇溧陽縣殷橋鄉)人。明嘉靖九年(1530)農曆正月初八,虞順假託在羊矢崗打柴遇一羽衣道人,受其指點,並贈有“秘書”,便吟詩舞劍,倡言誅暴救民。正月二十四日,他“揭竿為旗”,發動起義,領導農民武裝反抗明廷和地方官府,從者二百餘人。起義者以伍牙山為據點,殺牲祭天,誓師除暴,欲救民於水火,影響所及,全縣震動。起義隊伍迅速壯大,發展達數百人。時建平(今郎溪)知縣連礦,觀其勢大,無力鎮壓,便施以巧計,多方誘敵。虞順不知,進入圈套,終於被捕。嘉靖十年七月,明廷巡按傅炯將虞順等五人,凌遲處死於廣德州城圓通閣之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