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礦隊

炒礦隊

股票市場中職業投資者,他們同進同出,專炒礦業股,屢次賺取暴利,在重大利好前準確重倉殺入。

概述

興業聚酯炒礦隊炒股

炒礦隊,與職業投資人或者私募資金的操作手法不同,因為他們只買礦業股,對於其他股票,一概不參與,這不是私募資金的做法。這群人通常聯合作戰,共同進退;同時他們只對礦業股題材情有獨鍾,不碰其他股票,還在另外兩隻礦業股上大獲其利;而且每當他們重倉買入之後公司都會有重磅利好公布。炒礦隊就是李良賢、梁祖鍇、原靜、梁麗珠和陳乾志,我們暫且稱其為“炒礦隊”,他們此前還在重大利好公布前躋身廣東明珠(600382)和ST金瑞(600714)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反饋現象

從表面看這似乎又是最牛散戶,在造富神話的背後,存在著諸多蹊蹺,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內幕。 有這樣一隻績差股,經歷了兩年的大熊市,股價卻漲了10倍,而這全是因為期間經歷了兩次重大資產重組、支付了一次股改對價的制度性收益。有這樣一群人,冒著退市的風險重倉買入這隻連虧三年的績差股,全部進入了該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後"碰巧"遇到礦業資產重組的超級利好,又碰巧遇到大股東二次注入礦業資產的重大利好,而且無論股價怎么漲都堅定持有,賺到上億元,收益率超10倍。

四大特徵

同進同出

炒礦隊 炒礦隊

通過統計在這三隻股票上的股東進出情況,包括李良賢、梁祖鍇、原靜、梁麗珠、陳乾志等5人都是同進同出。在廣東明珠2006年三季報,李良賢、梁祖鍇、原靜、梁麗珠4個股東首次出現在該股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同樣是這四位,還出現在2006年ST金瑞的三季報十大股東名單中,毫無疑問這4位成員在ST有色上也都是集體出現了,並且到2009一季報也同樣的沒有選擇賣出。在2006年末,以上5位股東還持有廣東明珠超過600多萬股,占據著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五席,不過到了2007年一季報,這五位又全部消失。同樣是在2006年三季度介入ST金瑞,到2006年年報時以上成員又同時離開。

只買礦業股

“炒礦隊”與職業投資人,或者私募資金的操作手法不同,因為他們只買礦業股,對於其他股票,一概不參與,這不是私募資金的做法。ST有色是一家以鎢礦稀土採選、加工為主營業務的企業。 持股時間最短的是ST金瑞,公司全稱為“青海金瑞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碳酸鍶產品為主打業務的公司,大股東是金星礦業,旗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建倉手法兇狠

看準後,敢於重倉買入又是“炒礦隊”的另一大特點。這5人組成的“炒礦隊”在看準一隻股票後,都會義無反顧地重倉殺入,躋身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合計持有數百萬股,耗資數千萬元,而且無論買入對象的基本面多么糟糕,是否瀕臨退市風險。2006年第三季度,“炒礦隊”一共介入了兩隻股票。首先是廣東明珠,在2006年三季度李良賢、梁祖鍇等共買進387.22萬股,雖然在2007年四季度有加倉,但從數量上來看,遠小於首次大舉介入時買入的數量。而買入ST金瑞這個特點更加明顯,2006年第三季度“炒礦隊”分四個賬戶買入該股222.91萬股,更是一次性建倉完畢,到2006年第四季度時又全數賣出。“炒礦隊”持有的絕大部分ST有色均來自於首次大規模時的買入。

買後有重磅利好

“炒礦隊”的最後一個特徵,則讓人匪夷所思:每當重倉買入一隻股票後,這個公司隨後往往都會有重大利好公布,而且股價也隨之有良好表現。冒著巨大退市風險,“炒礦隊”在2007年一季度、二季度買入S*ST聚酯,隨著廣晟有色借殼上市,“烏雞”變“鳳凰”,該股股價從2元飆升至超過20元。一次捕捉到利好或許還可以解釋為巧合,但如果連續三次都能精確在利好公布前買入,再用運氣來解釋顯然難以讓人信服。

面臨退市

ST有色是2009年的一隻超級牛股,其前身是海南興業聚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從事聚酯切片及FDY長絲生產及銷售的公司,屬紡織工業化學纖維行業,但由於連續虧損面臨退市,S*ST聚酯需要重大資產重組才能使之擺脫“泥潭”。
2006年5月9日,興業聚酯由於2004年、2005年連續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簡稱變更為*ST聚酯。不幸的是,2006年公司繼續虧損,股票面臨退市的風險。正是該股連虧3年面臨退市風險,投資者如不退出最終就有可能血本無歸,該股股價也一度跌至2元以下。不過正是在普通投資者難以承受的巨大風險下,一群神秘人卻在悄悄的買入。從2007年1月到4月底公布年報前,風險提示公告發布了不下10次,但該股股價卻不跌反漲,在2元附近盤整後,被巨大的買盤連續買入,股價也迅速飆升至7元以上。 2007年4月28日,S*ST聚酯正式發布2006年年報,虧損5990萬元,從此開始暫停上市,此前賣出的投資者可能會感到非常慶幸。同天公布的2007年一季報卻顯示,有多位自然人股東在2007年一季度大舉介入該股,數量巨大,毫不理會公司的退市風險。

神秘操縱

炒礦隊 炒礦隊

相比2006年末的股東持股情況,S*ST聚酯2007年一季度出現了巨大變化。2006年年末的十大流通股東全數退出,其中不乏深圳惠深沿海投資公司這樣持有數量超過400萬的機構投資者,而進駐該股的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其中梁麗珠持有122.87萬股,排在十大流通股東第四位;陳乾志持有115.73萬股,排在第六位;李良賢持有109.20萬股,排在第八位;梁祖鍇買入84.66萬股,排在第十位。 由於S*ST聚酯是從2007年4月29日起停牌的, 在2007年第二季度初該股仍然還有交易,從隨後公布的中報來看,以上幾位股東繼續選擇加倉。 陳乾志加倉至119.64萬股;李良賢加倉至115萬股,另外還出現了一位新加入者原靜,截至2007年二季度末,他持有109萬股。這5位個人大戶就是 “炒礦隊”的主要成員。

在他們冒險“進駐”後,S*ST聚酯就開始了漫長停牌,而在此期間公司也完成了從“烏雞”到“鳳凰”的蛻變。2007年11月19日S*ST聚酯的股改和資產重組取得重大進展,S*ST聚酯的三大股東將股份轉給廣晟有色,原第一大股東華順實業豁免6000萬元債務作為股改對價安排。廣晟有色是2007年被廣東省國資委列為五家 “最能賺錢”企業之一,廣晟有色的接盤,對於瀕臨絕境的S*ST聚酯算是天大利好。廣晟有色集團將旗下14家企業,包括5家鎢礦企業、8家稀土礦開採加工企業以及1家銷售企業注入了上市公司。

股票變更

2008年8月28日,證監會核准了S*ST聚酯向廣晟有色發行不超過3600萬股購買資產的方案。廣東省唯一合法的稀土採礦企業廣晟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最終成為了公司大股東,並在隨後將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ST有色。廣晟有色注入的資產具有巨大想像空間:廣東富遠稀土新材料公司被稱為是中國南方規模最大的離子型稀土全分離企業,市場占有率高;廣晟有色金屬進出口有限公司也是中國進出口500強之一,因此ST有色復牌就受到了市場狂熱追捧,甚至毫不理會停牌1年半間A股經歷的百年難遇股災。

重組飆升

重組復牌

炒礦隊 炒礦隊

2009年1月19日,完成重組後的ST有色復牌,在支付了10送0.5股的股改對價之後,報收於6.60元,而這也成為截至目前該股2009年的最低價格。隨後ST有色就開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上升行情。從復牌第二天即1月20日開始,先是連續4個漲停板,隨後在經歷3天短暫調整後,又是連收4根大陽線,而且幾乎都是以漲停板收盤,此時股價已經逼近10元大關。再次經歷約1周多的調整後,ST有色繼續連拉四個漲停板,不過這還只是“熱身”,真正的表演還在後面。

一路飆升

在短短3個月時間裡,ST有色的股價從6.60元飆升到最高的20.63元,漲幅高達175.55%,而期間上證指數的漲幅僅29.76%,期間一共出現漲停板的次數更是高達26次。 稍有炒股經驗的人都知道,在這樣大幅拉升和不斷震盪下,能一直堅定持有、“從頭吃到尾”的股民寥寥無幾,這需要超凡的投資定力和堅定的持股信心,還要克制住短線巨大波動帶來的壓力,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但“炒礦隊”卻做到了,而且做得異常完美。從不到2元漲到20.63元,梁麗珠、李良賢、陳乾志等5人組成的“炒礦隊”持有的大部分股份都獲取到10倍的漲幅,而緊接著發生的事件更讓人“嘆為觀止”。

全程持有

停牌1月後,2009年6月18日ST有色公布了資產注入方案,公司擬向控股股東廣東廣晟有色集團及戰略投資者以每股16.82元的價格定向發行不超過5500萬股份,購買將近8億元的有色金屬資產。一復牌ST有色便連續4天無量漲停,股價一度攀高至22.12元。短短4個月時間,兩度資產注入,ST有色給股東帶來了太多的驚喜和意外,在股吧就有網友留言表示,“持有ST有色是一種幸福”。不過最“幸福”的不是普通投資者,而是“炒礦隊”成員梁麗珠、梁祖鍇、原靜、陳乾志、李良賢,兩年時間裡,投資收益高達10倍,豪取近1億元。

造富神話

到2009年一季度,由於獲得股改對價,以上5人的持股數又增加了約28萬股,而這部分股份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截至今年一季度,以上5位股東持有ST有色的數量已高達590萬股,而持有的成本卻僅只有1730萬元,如果按照6月30日的收盤價19.22元計算,這部分股份的市場價值已高達1.13億元,以上5位股東在ST有色上的賬面盈利已達9600萬元。 “炒礦隊”究竟是何方高人,竟然能在全球金融危機盛行的兩年間獲取了如此巨大的利潤

操作完美

ST金瑞重組夢碎前成功出逃,從定期報告來看,梁麗珠、李良賢、梁祖鍇等是在2006年第三季度出現在ST金瑞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但其實在此之前梁祖鍇等已經介入該股。2006年9月1日,ST金瑞開始持續停牌,9月4日股改方案獲得青海省國資委通過。
在方案獲得國資委通過以前,包括梁祖鍇、梁麗珠、李良賢已經提前買入了該股,當時市場還傳聞青海省投資集團旗下的金星礦業將對ST金瑞重組,注入旗下礦業資產,甚至藉此實現整體上市,如果重組成為現實,ST金瑞的股價有望暴漲數倍,“炒礦隊”於是再度抓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令人詫異的是,他們這次沒有堅定持有績差股,而是在股改之後選擇在四季度立即賣出。就在他們賣出之後,ST金瑞的重組傳聞落空,緊接著該股出現暴跌,由此可見“炒礦隊”的賣出可謂恰到好處。 連續炒作礦產注入概念股,既能不畏停牌風險,堅定持有,獲取最大利潤;也能識別傳聞真偽,精準逃頂,這一切的操作都太完美了,似乎有神靈在暗中相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