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辦處

造辦處

造辦處位於紫禁城外廷西部,慈寧宮以南。是中國清朝時期的一種專為皇家製作衣服、飾品等日常用品的官辦作坊。

簡介

造辦處造辦處
造辦處是清宮製造皇家御用品的專門機構。康熙年間建於養心殿,又名養心殿造辦處。康熙三十年(1691年)移至慈寧宮以南,直至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出宮之前,造辦處為宮禁服務達二百多年。

造辦處由皇帝特派的內務府大臣管理,各類專業作坊先後有六十餘個,包括玻璃廠、匣裱作、琺瑯作、油木作、自鳴鐘處、如意館等等。造辦處與皇室起居息息相關,其職能除御用品製造、修繕、收藏外,還參與裝修陳設、輿圖繪製、兵工製造、貢品收發、罰沒處置以及洋人管理等事宜,包羅之廣,遠遠超出工藝製作的範疇,在宮中是具有實力的特殊機構。

造辦處的製作網是全國性的,除宮中廠房外,在景山圓明園等地尚有許多作坊。一些特種工藝由造辦處設計畫樣,交杭州蘇州、江寧三織造以及九江關、粵海關等處御用作坊製作。

造辦處內,中西藝人和民間匠師高手雲集,極品製作不計工本,耗銀無數,是宮廷生活奢靡鋪張的縮影。

發展歷程

造辦處沉香木造辦處沉香木
最早的宮廷造辦也劃歸工部執掌,清代設立內務府,即所有官家造辦採辦事宜均由內務府統一操辦。
但是,隨著國家規模的擴大,這種機制的敝端逐漸顯現出來。
對民間而言,皇家、王室、官僚體系均屬官家,官家的規模在一個朝代的開創時期並不明顯,但隨著和平時期的延續,這種規模的發展是驚人的。
例如,兩宋戰亂,人口不過兩三千萬人,元代的禮法不算森嚴,統一的造辦尚可滿足整個統治集團的需求。但是,到了明代後期,中國人口已達2億,僅朱明皇室成員就已近五十餘萬,朝廷各級官員數量更是相當的驚人。
清代立國,為規避封王制度帶來權力分散的敝端,將王公貝勒大部集中在京城,這就形成了一個龐大而集中的皇室系統。當皇室、王族、官宦集團的規模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原有的造辦體系,無論從質量、規模還是發展等方面就都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所以,到了清代,造辦體系分化為兩個機構,一個是專供宮中用度的“養心殿造辦處”,另一個是設於內務府北側的“內務府造辦處”,又稱“匠作處”。

職能分類

造辦處象牙腰牌造辦處象牙腰牌
1、皇家需求的孤本創作,比如玉雕、金器、宮廷繪畫等;
2、皇家用品的開發,例如大部分皇室用度,包括親王所用補服、用品等均在養心殿造辦處確定紋飾、型制等,甚至製成樣品,然後下發到相應的官辦機構進行生產;
3、先進科技的研發,康熙時,養心殿造辦處不僅集中了國家最優秀的工匠,還引進了大批西洋藝術家,著名的如朗士寧等人就承以宮廷畫家的身份參與過這樣的研發工作。砝琅彩、正黃瓷、三釉瓷(正紅、正黃、影青)、皇家琉璃器等很多傳世的工藝顛峰之作,均是在養心殿造辦處創造出來的。

藏物

養心殿造辦處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鼎盛,其中以乾隆朝達到高峰。例如清式家具中的精品,幾乎全都在這一時期製作,比如:

造辦處玻璃製品造辦處玻璃製品
紫檀四開光坐墩(《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35件)
四開光香草紋坐墩(《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33件)
黑漆描金靠背(《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40件)
紫檀嵌樺木大雲頭靠背扶手椅(《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48件)
紫檀嵌剔紅靠背寶座(《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57件)

建築

根據《乾隆京城全圖》,養心殿造辦處位於慈寧宮花園的東部及南部,平面呈曲尺形。造辦處在慈寧宮花園東部的部分與慈寧宮花園隔著一條甬道,造辦處在甬道東側開有一門,稱為“迎禧門”,迎禧門是從甬道進入造辦處的正門。甬道南端是南天門,出了南天門,便是造辦處位於慈寧宮花園以南的部分,該部分有院牆,形成一個獨立的院落,與東部的部分相隔,西至慈寧宮花園西側群房所在院落南端的東側,東與造辦處東部部分的南端相接。造辦處東部部分的南端西側為該院所占;東側則向南延伸,在南牆上開有一門。

造辦處東側為冰窖。造辦處、冰窖在北側,內務府公署在南側,二者之間有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東端為內務府門,出該門向東南可入右翼門。

修復

2014年1月故宮博物院宣布擬建設古建築修繕技藝傳承基地,歷史上清宮造辦處的部分功能有望恢復。未來的故宮修繕技藝部將定位為開放式的官式古建築技藝傳承平台,培養古建修繕人才。

內務府

朝廷的內務府下設有造辦處,位於內務府北側,據記載:造辦處在最鼎盛時,下設42個作坊,每個作坊都薈萃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這些能工巧匠囊括了朝廷幾乎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從吃的、穿的,到用的,甚至於休閒和擺設的應有盡有。當時民間把這個造辦處叫做“百工坊”。
內務府造辦處的職能也有三大類
1、皇家小批量用器的生產,這些作品由於使用數量有限,規模不大,往往是在養心殿造辦處設計研發完成,皇帝批覆後,交內務府就近生產。
2、非制式器的開發。古代皇家用品分為制式器和非制式器兩種,制式器以龍為例,皇帝用五爪金龍,親王用四爪行龍,民間就只能用無爪龍(爪隱於雲水之中),這些都必須嚴格地與《車服制》對應,錯則重罪;相對而非制式器的題材就廣泛很多,花鳥蟲魚,山水奇物,均在其中,這些用器可謂官民通用,很多可以從民間採辦,但需精良者,則由內務府開發。
3、日常的採辦與督造生產。但是,遇到大型皇家禮儀用度時,一般則由皇帝指派重臣,協養心殿造辦處督辦,內務府配合。例如:同治大婚瓷就是當時的“輔政王”兼“內閣總理大臣”恭親王奕?親自操辦。

禮儀制度

在封建社會,各階層的用度有著嚴格的規範。養心殿造辦處一個很重要的職能就是為這些禮儀規範提供有形的物化依據。
清代立國之初,自視得水德眷屬,故對人類生活必備的普通之物,寄予禮制理念。皇帝鹵簿中有即水瓶一項。奉恩公以上出行裝備里也明確規定需有茶壺,是封爵的儀仗之一,供“入八分”爵位使用,民間稱“王府瓷”,“不入八分”的公侯用度稱“一品宮瓷”。
“八分”就是八份。清朝入關之前,每戰有所虜獲,均分為八份,每個旗的有資格的貴族按各自等級參與戰利品的分配。後來,這些人的身份逐漸固定下來,成為貴族的一種等級,稱“入八分”。也就是說:八分是愛新覺羅家庭內對分配與待遇的規定。終清之世,宗室之待遇,有所謂“八分”。恩禮所被,以八分為最優。
據宗人府事例封爵載:天命年間,立八和碩貝勒,共事議政,各置官屬。凡朝會、燕饗,皆異其禮,賜賚必均及,是為八分。
立國以後,在爵位禮制中,又明確了八種不同的禮制標準,以顯示特權使用者的“入八分“宗室地位,這八件標準制式分別是:亮紅頂(紅寶石頂)、紫韁、朱輪、門釘、茶壺、團龍褂、家將(著裝:王府頭等護衛戴孔雀翎、其餘各府戴藍翎)、東珠(帽飾)。
這八種器物,均由養心殿造辦處製作。

茶搭子

以瓷器為例,養心殿造辦處開發和督造的瓷器品類,按用途劃分,主要包括:
1、皇帝后妃專用的制式皇家瓷
2、親王貝勒專用的制式王府瓷,供“入八分公使用”(清朝宗室貴族的等級,自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共8個等級的貴族統稱“入八分公”)
3、朝廷重臣所用的一品宮瓷,供“不入八分公使用”(“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輔國、奉國、奉恩將軍等爵,統稱“不入八分公”)。
皇子策封為儲君時,有太子瓷,親政時有“大婚/親政瓷",親政以後則使用統一的皇家龍瓷;
親王貝勒接受封爵時的重要象徵則是接領由皇帝賜予的八件禮器。
不入八分公的身份象徵則是“一品宮瓷”。
由於一品宮瓷器既具有入八分的功能特徵(茶具),又不受八分血統的約束,因此,逐漸成為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禮器。不僅“不入八分公”有專門的宮瓷,對於很多立有大功的非宗室重臣,皇帝所賜予的一項重要榮譽就是“準用一品宮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