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朗癯人匡山

《送朗癯人匡山》,是明末清初讀徹所著的一首詩歌。

作品原文

偶向匡廬去,安禪第幾重①?
九江黃葉寺,五老白雲峰②。
落日眠蒼兕,飛泉下玉龍③。
到時應為我,致意虎溪松④。

作品注釋

①安禪:佛教語。安靜地打坐,猶言入定。這裡兼有安身落足之意,猶言安棲,棲隱。第幾重:第幾座山峰,或山峰的第幾層。
②九江:地名。戰國時為楚地。秦為九江郡。三國吳時屬武昌郡。晉置潯陽郡,屬江州。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改江州為九江郡。唐復為江州。元末朱元璋改九江府,清因之。即今江西省九江市。黃葉寺,原九江一座古寺,早廢。五老:五老峰。為廬山東北面一山峰名。唐代李白有《登廬山五老峰詩》。楊齊賢注此詩時說到,《潯陽記》:山北有五老峰,於廬山最為峻極,其形狀如河中虞鄉縣前五老之形,故名。峰頂終年雲霧瀰漫。現為廬山上最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③兕(sì):傳說中之獸名。古書中常拿兕與犀對舉,大約為一種類似於牛的動物,且系一種神異的祥獸。這裡卻以之喻指連綿的山峰。飛泉:指瀑布。玉龍:喻指瀑布。廬山瀑布甚多,歷代詩家多有吟詠,其中以唐李白《題香爐峰瀑布》最為著名。瀑布直高落下,飛流千尺,其白如練,有如龍之飛騰,故稱瀑布為玉龍。
④虎溪:溪名。指廬山東林寺旁之虎溪,有虎溪三笑之典。

作品賞析

江西廬山是一處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歷史名勝。早在漢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就在這裡留下了“登廬山,觀禹疏九江”的蹤跡;東晉鹹康年間,大書法家王羲之又在金輪峰下建造了第一座別墅。幾十年後,名僧道安的高徒慧永和慧遠,先後到此,在香爐峰上築起了西林寺和東林寺。從此,這座名山成了文人墨客留戀往返、結廬隱居的理想之地,高僧冥思雲集、寺廟禪院林立的佛教仙境。讀徹這首五律,即借送人入匡山之機,抒寫了對這座名山秀美景色和佛光梵跡的嚮往之情。
朗癯生平未詳,由詩觀之,當是一位與作者有交往、同身份的僧人。匡山即廬山,得名於傳說中在此結廬羽化的西周道士匡宿,或其形如廬舍和箕筐。詩的首聯以通常送人的關切語出之,既點出行者為僧人的身份,又直言其所去之地,表示出對其雲遊修行的關心。安禪是佛教用語,意謂身心安然而入於禪定。頷聯和頸聯便擬想朗癯所去之地匡廬的迷人景致。“九江黃葉寺”指廬山一帶的前朝古寺。唐代司空曙《經廢寶慶寺》詩云:“黃葉前朝寺,無僧寒殿開。”詩人即以“黃葉寺”泛指九江地區的古代寺院。廬山歷史上於明代之前已佛事鼎盛,前人曾有“僧屋五百住廬峰”、“宋時三百六十寺”的描寫。因朗氏為僧人,所去又是佛教聖地,故先從寺院落筆。然廬山之所以為佛徒所重,基本原因還在於它的幽深高竣,因此詩人緊接著描繪它的山水形勝。五老峰是廬山豬山中的佼佼者,海拔1358米,東臨長江,南瞰鄱陽,壁立千仞,延綿數里。唐代大詩人李白游至此,曾讚嘆不已,留下了“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望廬山五老峰》)的絕唱,並結廬東側,其址成了著名的太白草堂。“白雲”與前句“黃葉”相對,同時又點出雲海是廬山的一大奇觀。由於五老峰高,極頂下瞰,雲纏霧繞,海天茫茫,令人宛如置身天庭,涉足飄渺。此句以峰雲兼出,下字極省,含蘊甚廣,又與前句恰成妙對,堪稱盡攝廬山勝景的千古名聯。以下一句寫山影如落日中的蒼兕在安眠,一句寫瀑布如騰降時的玉龍飛入人寰,動靜相間,黑白相襯,很有美感。
尾聯復歸於送別之意。“虎溪”是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東林寺前的一條山溪。這裡有一則千古流傳的佳話。相傳當年東林寺的創建者慧遠禪師曾在寺內一心修行,“影不出戶,跡不入俗,送客不過虎溪橋”。有一天,名士陶淵明、陸修靜來訪,三人相語甚歡,臨別時仍意猶未盡,不知不覺間跨過了寺前的溪橋,這時忽然傳來了虎叫。三人聞聲,才猛然醒悟,相視而笑,於是“虎溪三笑”成了盛傳一時的佛界文壇掌故。詩人在此叮嚀朗癯到了廬山之後,別忘了代他向虎溪松致意,即用此典故,相勉在盡興飽覽廬山的秀色之後,不要因此耽擱了勤心佛事。其用語措意,都十分妥帖得當,親切自然。
這首詩集送別與寫景於一體,從送別來看,不失關心、勸勉的親切,又處處與各自的身份、行事吻合;從寫景來看,博取約出,特點鮮明,形象生動,很能反映廬山自然與人文的特色。而其佳處,更在於兩者互為依託,妙相融合,無意於雕琢而神韻自在。讀徹字蒼雪,其詩寫景頗為人稱,如“風吹殘雪樹,人語夕陽山”、“十日花開湖上路,半春家在學中山”等,都很受後人推崇。而這一特點,在此詩的二、三聯中也體現得十分充分。

作者簡介

讀徹(1586 ~1656 )字見曉,後更字蒼雪,號南來。俗姓趙,昆明呈貢人。明末清初活躍於禪壇,因與其同代的另一位律宗高僧讀體(字見月,1602~1678年,雲南楚雄籍)齊名,被世並稱為“二讀”或“二見”。讀徹博通內外典籍,詩多機趣禪理,為世所珍。他著有《法華珠髻》一書,並同麗江府木公共同編撰有《華嚴海印懺儀》四十二卷。他的詩多已散佚,現存者為後人蒐集編輯的《南來堂詩集》四卷,又補編四卷。《滇南詩略》、《滇南詩選》及《滇詩拾遺》等詩選本,都選有他的詩作。近人袁嘉穀在《滇繹》和《帶經堂詩話》中亦稱其“近日釋子詩以蒼公為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