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父

《農父》是詩人張碧替農民呼籲的反抗詩。作者從現實生活的鬥爭中,攝取典型事件,通過諷喻的形式,加以生動的刻劃,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和壓迫人民的不合理現象。

基本信息

含義

1、古官名:司徒的尊稱。 《書·酒誥》:“薄違農父,若保宏父。” 孔 傳:“農父,司徒。”孔穎達疏:“父者,尊之詞,以司徒教民五土之藝,故言農父也。”

2、農夫,從事農耕的男人。元馮子振《鸚鵡曲·農夫渴雨》曲:“近日最懊惱殺農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參見“ 農夫 ”。

3.從事農業的農民。

農父謠

農父謠

府辭十一

農父冤苦辛,向我述其情。

難將一人農,可備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輸鹹京。

黃河水如電,一半沉與傾。

均輸利其事,職司安敢評。

三川豈不農,三輔豈不耕。

奚不車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農父言,何計達王程。

張碧同名古詩

農父(張碧)

運鋤耕斸侵星起,壟畝豐盈滿家喜。

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

注釋

農父:年老的農民。斸(音zhu):鋤地用的農具。前兩句說,每天星星還沒有墜落(披星戴月去勞動),就去田間勞動,辛辛苦苦,待到莊稼豐收在望的時候,全家是多么高興呀!拋:拋棄,這裡作賣掉解。後兩說,到頭來,豐收所得將會全被官家剝削去了。家中無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會把自己的妻子兒女賣掉呢!

淺析

這是一首替農民呼籲的反抗詩。作者從現實生活的鬥爭中,攝取典型事件,通過諷喻的形式,加以生動的刻劃,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和壓迫人民的不合理現象。這首詩,一二兩句,寫出農父勤勤懇懇,早出晚歸的辛勤勞動和“壟畝豐盈”給全家帶來的歡喜。這是單純敘事,全由正面寫起。三四兩句,發出議論,用一“屬”字,寫出“禾黍”的歸屬,又用一“拋”字,寫出農父一件極為普通的“運鋤耕斸”之事,把封建社會官府和莊園盤剝、壓迫農民的慘狀,作了深刻的揭露。

作者簡介

張碧,字太碧,唐末詩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屢舉進士不第,寄情詩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詩風受李白、李賀、貫休影響較深。擅長古風,多抨擊黑暗現實,同情人民疾苦,有《張碧歌詩集》一卷。其子張瀛,亦擅詩,事五代南漢,官至曹郎。舊說張碧為唐德宗貞元中人,孟郊推重其詩,當誤。 參陳尚君《張碧生活時代考》(載《文學遺產》1992年第3期),另參《唐才子傳校箋》第五冊第223頁。

題農父廬舍

年代:

作者:丘為

體裁:五律

正文: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閒。

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