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紅色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比較常見的病害之一,不論是長角椒或青椒均染此病,尤其是貯運期間發病,造成的損失更大。症狀辣椒炭疽病分黑、紅色兩種。辣椒黑色炭疽病,葉、果均可受害。中老葉片開始出現水漬狀褪綠斑點,漸漸成圓形病斑,中央灰白,長有輪紋狀黑色小粒點。邊緣黑色。生長後期為害果實,著色成熟果實受害較重,病斑長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水漬狀,病部凹陷,上面常有不規則隆起狀輪紋,密長黑色小粒點,空氣濕度大時,邊緣出現浸潤狀圈。環境乾燥時,病部組織失水變薄,很容易破裂。莖及果柄受害,病斑褐色凹陷,形狀不規則,表皮易破裂。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辣椒紅色炭疽病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病原為辣椒盤長孢(GloeosporiumpiperatumEll.etEv.),是半知菌亞門真菌
危害對象:辣椒
危害部位:果實。

侵染循環

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潛伏於種子內部、以分生孢子附著於種子表面,或以擬菌核和分生孢子盤在病株殘體上越冬。以翌年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由寄主傷口和表皮直接侵入,並在田間反覆侵染。

發病條件

高溫、高濕有利於發病。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潛伏於種子內,或以分生孢子附著於種子表面,或以擬菌核和分生孢子盤在落地的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越冬菌源產生分生孢子,藉助風雨傳播,由寄主傷口和表皮直接侵入,藉助氣流、昆蟲、育苗和農事操作傳播並在田間反覆侵染。調運未消毒的帶菌種子,可以遠距離傳播此病害。病菌繁殖適溫12~33℃,最適溫度27℃。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分生孢子萌發時侵染能力最強。因此,高溫多雨或高溫高濕、窩風積水、田間鬱閉、長勢衰弱、密度過大、氮肥過多以及病毒病發生較重的地塊,炭疽病發生也很重。露地栽培時多從6月上中旬進入結果期後開始發病。

危害症狀

發病初期,果面上產生水浸狀淡褐色斑點,逐漸擴展後形成8-20毫米圓形、近圓形病斑、病斑棕黃褐色、凹陷,病斑上微現橙紅色小點,略呈同心環狀排列。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常有些粉紅色黏質物溢出。發病嚴重時,整個果實可爛掉。

防治方法

1、建立無病品種田或從無病株上留種。種子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也可採取冷水浸種5-15小時,再用1%硫酸銅溶液浸種5分鐘,取出加進適量消石灰或草木灰拌種,並立即播種。
2、採用營養缽育苗,防止根系受傷、病菌侵入。與瓜類蔬菜、豆科蔬菜實行2-3年以上輪作;並選擇排灌良好的沙壤土、不窩風地塊栽培。拉秧時應撤底清除田間病殘體。
3、病害初發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1:1:200倍波爾多液進行藥劑防治,可兼治辣椒疫病。每隔5-7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4、預防從苗期開始。預防:(速淨或靚果安)30—50Ml+葉面肥--(沃豐素)25ml+有機矽5g,定期噴霧。治療:(速淨或靚果安)70-100ml+大蒜油15ml+(沃豐素)25ml+有機矽,噴霧,3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5、避免栽植過密,採用高畦栽培、地膜覆蓋,促進辣椒根系生長。未蓋地膜的,生長前期要多中耕,少澆水,以提高地溫,增強植株抗性。夏季高溫乾旱,適宜傍晚澆水,降低地溫。雨季及時排水,防止地面積水,以保護根系。適時採收,發現病果及時摘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