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槓竹

轎槓竹(P.lithophila Hayata)別名:石竹、石竹子(台灣)稈高3~12m,徑4~12cm,節間長10~40cm,幼稈藍綠色,後變深綠色,節下具淡色的環。分布於海南。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詞目】:轎槓竹(P.lithophila Hayata)
【別名】:石竹、石竹子(台灣)
【描述】:稈高3~12m,徑4~12cm,節間長10~40cm,幼稈藍綠色,後變深綠色,節下具淡色的環。稈籜早落,薄革質,疏被毛,具淡黃至深褐爭的斑點,全緣;籜耳小或近於不明顯,具黑褐色遂毛;籜舌拱凸,先端具淡黃色短柔毛;籜葉錐狀或線狀披針形。每小枝具葉2~3枚,有時4~5枚,狹披針形。,長8~20cm,寬1.2~2.0cm。材質堅韌彈性好,作建築及槓棒等工具用。
【分布】:台灣。
【命名來源】:[Icon.Pl.Form 6: 141. 1916]
【中國植物志】:9(1):313
【組中文名】:水竹組
【組拉丁名】:Sect.Heterocladae
【亞族中文名】:剛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3-12米,直徑4一12厘米,幼竿被白粉,以後逐漸變為深綠色而於節下方有粉環;節間長10—40厘米,壁厚4—8毫米。籜鞘近革質,淡黃色,具暗褐色斑點,疏生細毛;籜耳小或幾不明顯,具暗褐色縫毛;籜舌隆起,綠帶黃色,邊緣生纖毛;籜片鑽形或線狀披針形,淡黃綠色,微皺曲。末級小枝具2或3葉,有時4或5葉;葉鞘無毛;葉耳不明顯;葉舌突出;葉柄長4—8毫米;葉片狹披針形,長8—20厘米,寬1.2—2厘米。筍期4—5月。

產地分布

特產台灣省(模式標本產地)。

本種提示

我們未見到本種的標本,現將此描述錄自《台灣植物志》,以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