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肝腫瘤

肝臟是各種惡性腫瘤易發生轉移的臟器,為轉移癌的好發部位之一。腫瘤均可經血行或淋巴途徑轉移至肝臟,常見的肝轉移腫瘤多來自消化道、肺、胰腺、腎及乳腺等部位。 轉移癌的大小、數目和形態多變,以多個結節灶較普遍,也有形成巨塊的。其組織學特徵與原發癌相似。轉移灶可發生壞死、囊性變、病灶內出血以及鈣化等。


【臨床表現】

臨床兼有原發癌症狀及轉移癌本身引起症狀,一般先有原發癌症狀,晚期才出現轉移癌症狀。早期無特異症狀,有乏力、消瘦、肝區痛、繼而為肝大、黃疸、腹水、發熱等。此外,CEA高值有一定意義。

【影像學表現】

1.超聲表現
肝內單發或多髮結節,可為低回聲、強回聲或不均勻回聲,呈“牛眼狀”改變。
2.CT表現
(1)平掃:肝內單發或多發圓形或分葉狀腫塊,大多表現為低密度,多在低密度病變記憶體在更低密度區域,從而顯示為同心圓狀或等高線狀雙重輪廓為其特徵。邊界多為模糊不清。
(2)增強:腫瘤強化,境界清楚,中央密度多低於周圍部,腫瘤邊緣可顯示環形不規則強化,部分可見“牛眼征”,表現為病灶中心為低密度,邊緣為高密度強化,最外層密度又低於肝實質。
(3)少數如宮頸癌、食管癌等肝轉移性腫瘤內部幾乎全部壞死、液化表現為囊性密度,壁較厚或有不規則強化。此外如大腸癌、卵巢癌等的肝轉移性腫瘤也可合併有鈣化,表現為點狀、斑塊狀、羽毛狀之高密度灶。
3. MRI表現
對較小的轉移癌也比較敏感,T2加權像多表現高信號。

【鑑別診斷】

單發肝轉移癌需與原發肝細胞癌、肝膿腫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