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凸面軋輥

輕度凸面軋輥軋輥
軋輥:軋機上使受軋制的金屬發生塑性變形的部件。軋輥的形狀、尺寸和材質須與軋機和軋制產品相適應。指出軋輥的基本形狀和各部分名稱。輥身是軋輥的工作部分;輥頸是與軸承接觸的部分;用接頭與傳動裝置相聯接。軋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輥身形狀分為圓柱形和非圓柱形,前者主要用於板材、帶材型材和線材生產,後者主要用於管材生產。按是否接觸軋件分為工作軋輥和支承輥。直接接觸軋件的軋輥稱工作軋輥;為增加工作軋輥的剛度和強度而置於工作軋輥背面或側面又不直接接觸軋件的軋輥稱支承輥。按使用機架分為初軋輥、粗軋輥、中間軋輥和精軋輥。按軋材的品種分為板帶軋輥軌梁軋輥線材軋輥管材軋輥等。還可按軋制時軋件的狀態分為熱軋輥和冷軋輥。

工作條件

輕度凸面軋輥軋輥
軋輥的工作條件軋機部件中軋輥的工作條件最為複雜。軋輥在製造和使用前的準備工序中會產生殘餘應力和熱應力。使用時又進一步受到了各種周期應力的作用,包括有彎曲、扭轉、剪力、接觸應力和熱應力等。這些應力沿輥身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不斷變化的,其原因不僅有設計因素,還有軋輥在使用中磨損、溫度和輥形的不斷變化。此外,軋制條件經常會出現異常情況。軋輥在使用後冷卻不當,也會受到熱應力的損害。所以軋輥除磨損外,還經常出現裂紋、斷裂、剝落、壓痕等各種局部損傷和表面損傷。一個好的軋輥,其強度、耐磨性和其他各種性能指標間應有較優的匹配。這樣,不僅在正常軋制條件下持久耐用,又能在出現某些異常軋制情況時損傷較小。所以在製造軋輥時要嚴格控制軋輥的冶金質量或輔以外部措施以增強軋輥的承載能力。合理的輥形、孔型、變形制度和軋制條件也能減小軋輥工作負荷,避免局部高峰應力,延長軋輥壽命。軋輥消耗量決定於三個因素:①軋機、軋材和軋制條件,以及軋輥的合理選擇;②軋輥材料及其製造質量;③軋輥的使用和維護制度。
軋輥的選用小型20輥軋機的工作軋輥重僅100克左右,而寬厚板軋機的支承輥重量已超過200噸。選用軋輥時首先根據軋機對軋輥的基本強度要求,選定安全承載的主體材料(各種級別的鑄鐵、鑄鋼鍛鋼等),然後考慮軋輥使用時所應有的耐磨性。由於軋輥的磨損機理很複雜,包括機械應力作用、軋制時的熱作用、冷卻作用、潤滑介質的化學作用以及其他作用,目前還沒有一項綜合評定軋輥抗磨性的統一指標。由於硬度易於測量,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映耐磨性,所以一般就用徑向硬度曲線來近似地表述軋輥的耐磨指標。圖2為一般熱軋輥徑向硬度曲線。

控制方法

可調凸面軋輥的溫度的方法,輥罩12可繞著軋輥10的靜止軸11旋轉地安裝在該軸11上,加壓媒質輸入到輥軸11與輥罩12之間的一個加壓腔15或一系列加壓腔中,以便修正輥罩12的偏差。將加熱/冷卻流體輸入軋輥10還可將軋輥10加熱/冷卻。控制軋輥10的溫度的加熱/冷卻*[4]流體以基本均勻分布於軋輥區域的形式輸入軋輥10,使該區域內的熱量沿軋輥徑向除去或產生。

凸面軋輥的溫度控制方法,在該軋輥10中,輥罩12繞一靜止軸11可旋轉地安裝在該軸11上,該軋輥內的輥軸11與輥罩12之間的一加壓腔15或一系列加壓腔中加有加壓媒質,這樣可以對輥罩12的偏差進行修正,而且,通過將加熱/冷卻流體輸入軋輥10可對所述的軋輥10進行加熱/冷卻,其特徵在於,用於控制軋輥10的溫度的加熱/冷卻流體以基本均勻分布於軋輥10的區域的形式輸入軋輥,使該區域內的熱量沿軋輥的徑向除去或產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