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馬器

車馬器

車馬器,是馬具上使用的青銅飾件。最常見的是車軸兩頭的套筒,叫軎(音衛),西周時,套筒上加穿棍,叫轄(音俠)。

車馬器車馬器

青銅車馬器

車馬器車馬器
軎(讀wei)是套在車軸的兩端,用以加固的軸頭。形狀一般呈長筒形,一端粗一端細,粗端套接車軸。
轄是車軸上的銷子,呈長條形,上粗下細,頂上一般有獸頭裝飾,插入軸末端的方孔內,以防車輪脫出

。轄與軎一般配合使用,也有單獨使用的,商代晚期出現青銅軎,西周早期出現青銅轄,一直流行到西漢前期,以後就用鐵鑄造了。我們常說的管轄的轄字就是從這裡來的.

吳山發現春秋青銅車馬器

吳山文管所所長馮宏波介紹說,村民代西存6月13日發現這件器物後立即交給了文管所。這是一個完整

車馬器車馬器

的青銅套銅,是古人用於保護車軸頭的套件。車軎長9.2厘米,口寬為5厘米,寬3.8厘米,有三層圖紋

,方口兩個,重250克,圖飾精美;車轄上面是個獸頭圖案,圖案上有耳朵、眼睛和嘴,長10厘米,耳

朵寬5厘米,桿為三角形,重50克。據市、區文博考古人員初步考證,這件青銅車馬器為春秋時的器物

,它為研究吳山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實物佐證。當天,這件青銅車馬器以及過去村民們交獻的兩件馬

銜等文物,都已由陳倉區博物館收藏保管。
另據了解,吳山是中國五大鎮山之一。據有關人士研究,3100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意欲傳位於孫姬昌

,其長子泰伯、次子仲雍讓賢與侄,奔荊蠻,即今之吳山,建國號“句吳”。秦靈公在吳山之陽設上疇

黃帝,設下疇祭炎帝。由於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珍貴的地下遺存,這裡曾出土過不少青銅器玉器。寶

雞日報》

一號兵馬俑坑車馬器出土情況

出土於戰車前馬頭下的泥土中,有成串的絡飾銅管、環形銅節約、銅環、亞腰形銅軸等器物。後兩件為

驂馬輓車皮帶前段靳環上的構件,其餘均為馬絡頭(俗稱馬籠頭)上的構件。成串的絡飾銅管中殘存有

皮條的朽跡,說明原用皮條串聯。此車馬器出土於陶馬附近,有銅環2件、銅銜1件、銅絡飾管5件。絡

飾管是馬絡頭上的構件,銅銜是控御馬的器具,銅環是馬的鞍具上的構件

車馬器車馬器

5馴化馬在中國的出現
在史前時代早期的歐亞草原,馬主要是作為一種肉食來源。現在的考古材料證明,中國黃河流域沒有經

歷這一過程。中國的家馬商代晚期突然出現的,在河南安陽晚期突然大量出現的,動物學家袁靖等曾

經對時間相當於商代早期、中期的遺址中出土的動物骨骼做過整理鑑定,結果沒有發現一塊馬骨。中國

出土的馬種是普氏野馬,其染色體與家馬不同,多數學者不認為其可以馴養成家馬。
從目前的材料看,中原地區的家馬最早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在此前,中原地區則缺少馴馬的考古證據。

西北地區的齊家文化和四壩文化可能最早有馴化的馬,其來源可能與歐亞草原西部文化交流有關。(圖

片 郭物著《國之大事,中國古代戰車戰馬》)

中國古代馬車來源不明 不確定是舶來品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我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但關於中國馬車的起源問題,學術界一直

懸而未決。有學者認為,中國的馬車起源於本土,有的學者則認為中國馬車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中期的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馬車,在商代晚期時

輾轉傳入我國。近日,媒體關於偃師二里頭遺址發
現車轍的報導,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一個話題再度被提及:中國古代馬車起源何處?

車馬器車馬器

二里頭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都城遺址,遺址中車轍的發現把我國用車的歷史提早了約200

年。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偃師翟鎮二里頭村西南角,占地300多萬平方米,素有“華夏第一都”之稱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最近在這個遺址發現了一座至少距今約3600年的大型古代宮

城,這是迄今為止可以確認的我國最早的宮城。同期,在這座宮城南側大路上發現了兩道大體平行的車

轍痕,發掘區內車轍長5米餘,且繼續向東西延伸。車轍轍溝呈凹槽狀,其內可見下凹而呈現出層狀堆

積的路土和灰土,兩轍間的距離約為1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博士說,從發現的車轍看,當時的車體較窄,只

有1米左右,而殷墟發現的商代晚期馬車的軌距一般為2米多,距此可推測,在二里頭宮殿區南側大路上

留下轍印的雙輪車,很可能是具有某種特殊功用的車子。是人力車還是使用牲畜駕車,使用什麼牲畜駕

車,都有待考證。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用車的傳統早在商代以前數百年就已經出現了。”許宏博士說,二里頭和偃

師商城發現的車轍特徵較為接近,形體較小,與安陽殷墟發現的馬車有很大的區別。另外,在中國晚商

以前的遺址中也罕見馬的骨骸。因此,我國商代晚期以馬駕車的習俗,目前尚未在考古學上找到其當地

的源頭,晚商時期馬車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從古代文獻的記載來看,中國的車是夏代奚仲發明的,但從考古來看,奚仲造車還只是一個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郭物認為,從古籍中的記載看,車的發明應歸功於夏朝的車

正奚仲。《夏書·甘誓》記載了夏初爆發了一場車戰。《呂氏春秋簡選》記載商族首領成湯推翻夏桀

戰爭中也使用了戰車。
北京大學林梅教授通過研究造車修車的工具來追溯中國造車的歷史,時代可以早到夏代。早期的青

銅工具多集中在新疆、甘肅地區,奚仲的早期活動地域正在甘肅東部一帶,因此奚仲造車是有可能的。

他認為中國沒有發現早期的車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車是木製的,故不能保存到至今,或者是沒有用車隨葬

的習俗,因此我們今天見不到。
 郭物說,從考古發現看,中國的雙輪輔式戰車幾乎是突然從地下冒出來的。早在抗日戰爭以前,

在安陽殷墟的發掘中已經找到了一些車子的殘跡,但還不能準確地弄清車子的全貌。因為木質的車子腐

朽後,僅僅在黃土中保留著木頭的痕跡。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著名考古學家夏鼐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首先在河南輝縣琉璃閣成

功地剝剔了戰國時代的車子。根據木痕弄清了它們的形狀和細部尺寸,還作了初步的復原。有經驗之後

,發掘出了一系列商代晚期的車子,而且知道商代貴族陪葬的車馬坑大多位於主墓的西南方向。令人驚

訝的是商代晚期的戰車結構工藝很複雜,十分完善,沒有發現原始階段的車。
在古代,這種材料多樣、結構複雜、需要不同工種合作、經過很多工藝流程的機械是不可能一蹴而

就的,所以一開始國外學者異口同聲地宣稱中國的戰車是從西方傳入的。中國文獻上明明記載了奚仲造

車和夏代使用戰車的歷史,因此,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考古學家削尖腦袋想在中國找出車的原始階

段。可是找來找去,早於殷墟的地層就是沒有車,只有文獻的證據,而這些文獻記載經過一番考證,有

些又是可疑而不可靠的。
1996年,在河南偃師商城東北隅的一次發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底層路土面靠近城牆的部位發現了兩

道東西向順城牆並行的車轍遺蹟。已經發掘的車轍長14米,軌距只有120厘米左右。偃師商城約為公元

16世紀左右,這個時間,比西方最早出現馬車的時間——無論是草原還是西亞——都要晚500年。所以

單從時間來講,還是不能排除馬車西來的可能。
郭物認為,二里頭遺址的車轍為探索中國早期的車提供了重要線索。但是,中國夏代奚仲造車還是

一個未解的謎。
專家把中國商周時期的輪輻戰車與西方的戰車進行比較,發現它們屬於同一系統,有共同的源頭。
實際上,如果我們把中國商周時期的輪輻戰車與歐亞草原、埃及和西亞的馬車相比,會發現它們有

許多相似之處,甚至一些細微的地方也一樣,研究東西方戰車的王海城先生在詳細比較了東西方戰車的

基礎上,把這些相同點進行了歸納。他發現東西方戰車都使用輔式車輪,採用的技術都是揉木為輪(即

用火反覆烤木材,乘木材熱的時候,反覆對它施加外力,使木材達到人想要的形狀);馬銜、馬鞭、弓

形器的形制相似;系駕方法類似或存在承接關係;都採用了同樣的技術製造馬車,對馬車的維護方法也

有相通之處,而且都是由上層統治階級控制著馬車的生產;都是統治階級炫耀權力的工具,馬車的使用

具有等級。馬車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還不是太大。

 從構造到功能有如此多的共同特徵,說明它們屬於同一系統,有共同的源頭。當然,東西方的馬

車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差異,主要體現在馬車的大小、車馬器的質地、裝飾上,這種差異是由東西方不同

的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等因素造成的。而且,如果馬車是從西方傳入的話,必然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

和空間距離。在這種傳播過程中發生一些變異恰恰是合情合理的。

許宏,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

相關聯結

http://www.htrwh.com/TZSC/TZSC_show.asp?nid=1529
http://www.52ds.cn/data/2006/0617/article_977.htm
http://www.1736.cn/art/1675/
http://www.1884-1949.com/bbs/dispbbs.asp?boardID=155&ID=132765&page=2
http://scholar.ilib.cn/A-kgyww200301016.html
http://bbs.cangcn.com/showtopic-8538.aspx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7-29/0933394817.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