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體重指數

身高體重指數

身高體重指數(又稱身體質量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一個計算值,主要用於統計用途。

身高體重指數

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身高體重指數」這個概念,是由19世紀中期的比利時通才凱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義如下:
BMI=w÷( h×h)
w = 體重,單位:公斤。
h = 身高,單位:米。

BMI值的統計意義

身高體重指數身高體重指數

BMI值原來的設計是一個用於公眾健康研究的統計工具。當我們需要知道肥胖是否為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時,我們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體重換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數值及病發率是否有線性關連。不過,隨著科技進步,現時BMI值只是一個參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還需要利用微電力量度病人的阻抗,以推斷病者的脂肪厚度。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變,從醫學上的用途,變為一般大眾的纖體指標。

成人的BMI數值

數值的意義如下:
健康狀況BMI值
女性 男性
一般體重18.5到24.9之間
理想體重22 24
超重25到29.9之間
嚴重超重30到39.9之間
極度超重40以上
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舉個例子,一個練健身的人,由於體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數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
根據1994年美國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的統計數字,59%的美國男性及49%的美國女性的BMI值都超過25。對於極度超重─值其BMI值超過40的人,男性占2%,而女性則占4%。其他國家的健康機構亦有各自的統計數值,但一般亦會以美國的統計數值作參考指標。

東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專家評估後認為,東南亞成人的超重指標要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見BMI英文頁面,‘SouthEastAsian...reducingfrom25to23’)。根據各國情況的不同,超重的分界值在22到25間浮動,肥胖的分界值則在26到31間變動。因此,亞洲各國分別制定各自的超重和肥胖分界值。例如在新加坡,超重標準是23以上,肥胖標準是27.5以上。但為統計和相互比較的方便,世界衛生組織任建議各國按世界平均標準的各級劃分來上報統計數據[1]。
在台灣,行政院衛生署乃根據其相關研究,於2002年4月公布台灣成人肥胖標準:BMI<18.5為過輕,18.5≦BMI<24為正常體重,24≦BMI<27為過重,BMI≧27即為肥胖。在大陸,發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中,認定的體重腰圍的適宜值及其與相關疾病的關係為:
分類BMI值
(千克/平方米)腰圍(厘米)
男:<85
女:<80男:85~95
女:80~90男:≥95
女:≥90
體重過低<18.5——————
體重正常18.5~23.9——增加危險高
超重24.0~27.9增加危險高極高
肥胖≥28危險高危險極高危險極高
相關疾病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危險因素聚集

兒童的BMI數值

身高體重指數身高體重指數

BMI數值並不單單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成長中的兒童,我們亦可利用他們的BMI值來推算他們是否超重。以上的BMI計算式亦適用於2-20歲的人,但他們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並非由一個固定的BMI值決定。這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兒童有不同的成長速度,若使用一個固定數值,容易做成錯誤判斷。
很多國家及地區每年都會為當地的兒童作身高和體重的統計。這些統計數據,都可以轉化成為BMI值,從而再統計出當地兒童的BMI值分布。根據這個分布,地方健康政府可以推算出當地兒童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一般來說,都會採用統計出來的平均BMI值及其標準差值,再計算出其常態分布的最高5%及最低5%作為過重及過輕指標。另一方面,其BMI值位於常態分布的85%-95%區段的兒童,他們都有超重的危機。

體格

體格泛指身體健康強壯程度,如肌肉功能、心肺功能等。常用於指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強健,通常稱某人體格很好表示此人身體狀況良好。若以較客觀的數據,可以依照身高體重指數判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