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行

跛行

跛行一般是因為股骨頭出現壞死後骨質自身不發生修復過程,關節表面不光滑,活動的時候就會出現摩擦行疼痛症狀,治療後股骨頭內部組織修復正常,關節軟骨面光滑,自身會分泌關節滑液滋養關節面,隨之疼痛、活動受限、跛行等症狀就會完全消失。

基本信息

概述

跛行跛行

跛行是一種臨床表現。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如雙下肢不等長,髖膝踝關節功能受限,骨盆的傾斜,脊柱的畸形,肌肉痙攣或軟弱無力,疼痛,心理因素等。股骨頭壞死患者出現跛行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肢短縮。如股骨頭塌陷致患肢短縮,該腿著地時同側骨盆下降,而致同側肩傾斜下沉,對側擺動腿髖膝過度屈曲與踝背伸加大,出現斜肩步。患肢疼痛時常呈防痛步態,患側足剛一踏地便抬起,而健足落地重而時間長。功能受限主要表現為患髖內收,患側膝關節便緊緊向健側靠攏,甚至兩膝內側相互摩擦。塌陷所致跛,其中一、二期,三期初在治癒後,不再有跛的症狀,而三期末,四期,在治癒後仍會有跛的徵象,只是比治癒前明顯好轉。

危害

孩子跛行後,一般情況下如果損傷不嚴重,是可以自愈的。但有時跛行也可能潛伏著其他疾病,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以免造成永久性的殘疾。起病緩慢,病程長。患兒數月來出現間歇性跛行與疼痛,疼痛常向膝部、大腿內側放射。症狀可因活動而加重,休息後緩解。部分病兒早期可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有時只有輕微步態異常,如行走時小腿內鏇。典型體徵為患髓有輕度屈曲內收畸形,伸直時,外展和內鏇受限。鏇轉髖關節時,有輕度肌肉痙攣。該病於活動期,症狀較明顯。約20%病例有外傷史,傷後急性發病,有破行,髖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患肢短縮。通常伴有肌痙攣,以內收肌和髂腰肌最顯著。大腿及臀部肌肉有廢用性萎縮,髖關節活動受限,多為屈髖、外展外鏇動作,即“4”字試驗陽性。有時會出現固定的屈曲內收畸形。臨床上有三個重要體徵,即肥胖、髖關節活動範圍減小和內收肌痙攣。本病至晚期,症狀逐漸緩解,以至於消失。關節活動可恢復正常,或僅留外展和鏇轉活動受限和大粗隆膨突。臨床表現不一定與x線所見一致,有時在x線片上顯示股骨頭明顯畸形但症狀很輕,甚至無症狀,這可能表明髖臼對畸形的股骨頭已相適應。

病症

跛行最常見原因是疼痛,雙腿不齊也是跛行的一個原因,由於脊髓的異常伴隨著身體一側肌力減弱,某一長骨或先天的或是出生後短—些。由於先天性的髖關節脫位發現過晚,或是脊柱彎曲使一側肢體短於另一肢體時,也會發生跛行。神經肌肉方面的疾病,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或腦性癱瘓,都可導致肌肉乏力或是協調性不好,引起走路異常,與跛行相似。偶爾由於兒童感情與心理方面造成的行為異常也可引起跛行。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對該病的重視,大多數醫院的產科醫生在產後立即對嬰兒進行體檢以排除該病。儘管如此,仍然有不少患兒漏診,並因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特別是在農村和經濟落後地區。由於小兒先髖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因此早發現極為重要。這就要求年輕家長們平時多多細心觀察小兒的舉止,若發現下列情況:1.一側下肢活動少,蹬踩力量小於另一側;2.雙側大腿內側皮膚皺摺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3.為患兒洗澡或更換尿布時,在髖關節部位可聞及彈響聲;4.雙下肢不等長;5.患兒行走步態跛(單側髖脫位)或搖擺,即所謂“鴨步”(雙側髖脫位),臀部扁而寬,會陰部增寬,臀部後聳。應引起密切注意並高度懷疑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X線檢查即可確診。

對策

如果孩子跛行並伴有發燒、皮疹或是關節熱腫等現象,請馬上與醫生聯繫,這些症狀一般說明有骨骼或關節感染,必須及時治療。醫生將會對孩子進行檢查,治療方法將依據病因作相應選擇,包括血液學檢查和X光檢查,或者超音波檢查等,以便查出跛行的原因。

小兒先髖的治療越早,方法越簡單,患兒痛苦越小,效果越好,合併症越少。總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不過,醫生早期診斷還要靠患兒父母加強保健意識,早期發現,儘早就診。根據不同年齡,採用不同的方法。根據我國小兒矯形外科醫師的經驗,3歲以內的患兒主要採用非手術治療,即閉合復位後用外固定支具或石膏穩定復位後的髖關節。若在嬰兒期發現,無需手法復位,只套用簡單的柔軟支架如外展尿枕,保持雙髖關節屈曲、外展位置,6~8周即可治癒。3歲以上的患兒主要採用手術治療。因此,年輕的父母們愛護孩子不僅要注重他們的飲食、起居,而且更要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便於早期發現。嬰幼兒睡覺時套用尿枕保持雙髖外展,雙下肢分開位置,切忌用棉布包裹雙下肢保暖。

經過治療後輕度外傷引起的跛行會在幾天內消失。其他的跛行也應該在引發原因排除後全部消失。但有些情況也無法治癒,如雙腿長短不一或肌肉無力等,行動不便將伴隨終生。

預防

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對4一10歲兒童,凡不明原因的破、膝部疼痛與被行,病兒身材矮小,有反覆發作病史;早期x線片見到股骨頭內下緣至髖臼下緣的“淚滴”的距離增寬超過2mm,應按觀察髖處理,讓患兒3—6月內定期來門診由專科醫師隨訪檢查,直至除外Perthes病為止。拍攝高質量x線片是早期診斷該病不可缺少的條件,近年來有人使用同位素掃描對本病早期診斷,若有骨壞死,局部缺血區可出現所謂冷區,修復期血管增生,有新骨形成,就出現核素密集,出現所謂熱區,與健側比較,可測知股骨頭的供血狀態。這方面比一般x線片檢查所獲得的陽性徵要早2—5個月。其確診率高達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