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漢忠

趙漢忠

趙漢忠1940年8月生,中專文化,中共黨員,山東省萊陽市科學技術協會部長,中原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世界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煙臺市美協、書協會員。他不僅是一名全省出色的科普能手,而且是一位中國當代著名的書畫家,同時還是一名模範通訊員。

EMBA名片

趙漢忠:原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兼任金地集團上海地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趙漢忠: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趙漢忠: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

就讀EMBA

復旦大學

個人業績

房企若不創新 也許5年後公司不復存在
來源:搜房網 作者:馮玉惠

趙漢忠: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趙漢忠: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
——訪金地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
趙漢忠: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兼任金地集團上海地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957年生,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復旦大學EMBA
“身自在、心自在”是一種既能回歸到城市生活的感覺,又能讓人感覺到過去鄰里之間的和諧。人其實是很難做到自在的,有害怕、有恐懼就做不到自在,所以這是一種追求的感覺……”面對南京媒體的採訪,趙漢忠侃侃而談。看來,不管是文科理科還是工科的出身的人,對於自在愜意的生活追求卻是殊途同歸。只不過在記者們要求拍照的時候,一直很自在的趙漢忠卻表現出了稍許的“不自在”。可能對於他來說,造個出色的房子要比擺個合適的POSE在行得多。
印象很深的,是趙漢忠的辦公室。撇開豪華大氣不說,最有趣的是辦公桌後面的四排書櫃居然可以通過“機關”緩緩打開,鬼斧神工般開闢出一塊休息的私人空間。一行人讚嘆不已,算是領略了“科學築家”的第一要義。
[記者]:對於南京來說萬科、中海進入較早,房地產業界有“文科萬科,理科金地,工科中海”的說法。那么在您看來金地與萬科、中海有哪些區別?
[趙漢忠]:萬科、中海、金地都是國內非常好的房地產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就和人一樣,有自己的個性。金地的個性就是幹事比較認真、執著,比較有創新精神,所以針對我們的項目都會去研究客戶潛在需求和個性要求,這種研究又有一定的超前性,對未來有一定的展望,所以經常給客戶帶來一些驚喜,讓客戶從內心感到比較舒適,比較有感覺。金地最核心的價值觀是用心做事,誠信為人。這個在我們員工身上也非常能體現。
[記者]:今年很多企業在融資上會有困難,金地對外表示,08到09年卻是金地發展最快的時候,具體會表現在哪些方面?
[趙漢忠]:第一,金地是一個上市公司,有很好的融資能力,第二就是金地有堅決地執行能力。能夠符合市場最大的需求。那么金地公司在海外也成立的房地產基金,另外金地公司良好的業績也是支撐其很好發展的保證。金地對於房地產發展的大勢也很看好,無論巨觀調控如何,但對於國內住宅市場的發展,我們覺得是良好的,這不僅僅是三到五年的事情,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事情。在此基礎上,無論是我們自己的發展還是兼併收購方面,我們都會更有信心。
[記者]:在創新這塊,金地一直做的不錯,那么金地一般採取什麼辦法來規避一些創新風險?
[趙漢忠]:企業最本質的是兩點,一個創新,一個是市場走向。比如現在喝的礦泉水,其實就是企業針對市場的需求而創新出來的。一個成功的企業就是能夠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來,當所有企業停止創新的時候,社會也會停滯發展。企業不能由於怕風險而不去創新,如果不創新可能你能存活兩三年,那么房地產企業如果不創新的話,也許5年後這個公司都不存在了。所以要對企業的創新意識進行呵護、引導、支持。不把創新放在首位的企業,我們嚴格意義上來說認為是比較失敗的企業。我們上海公司就遇到過,比如不怕引起爭議,也有可能會怕引起客戶的不滿,這時候更多的時候是決策者和團隊的選擇。我們隨時都在做各種各樣的決策,每一個決策都有風險,這個時候就看企業有沒有創新的氛圍,而不是去壓制去放棄。再就是創新中要有執行力,要有理念,去培養創新的氛圍。
[記者]:金地的物業是如何配合開發商的?
[趙漢忠]:首先是我們的房產蓋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而且現在已經越來越少接其他的盤子了。我們要求物業第一點就是服務好,因為不要求物業賺錢,如果要物業賺錢估計就服務打折扣了。相應的,物業服務好,房子可以賣得更好。我想這個問題對於金地這樣的公司已經不是問題了。
[記者]:金地對南京印象如何?
趙漢忠: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趙漢忠: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

[趙漢忠]:首先金地對南京很看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其次,南京人民對金地也很期待。那么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壓力。金地剛進南京,但是開發量非常大,大概有100多萬方。我們希望以實際行動為南京的住宅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做中國最有價值的房地產企業。
[記者]:金地如何看待南京樓市?
[趙漢忠]:我覺得南京樓市還是很穩健地朝上走,而且後面的發展潛力我覺得大過除了上海、杭州以外的其他長江流域城市。第二,南京人才很多,高校非常多,是長三角人才儲備和技術研發的基地。最終城市能否發展好,和他的人才潛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覺得南京樓市會發展得很好。
[記者]:南京哪一個地塊和區域還會更吸引金地,還會拿哪裡的地?
[趙漢忠]:土地不一定是由我們去挑的,作為企業往往預計不到。我們只能一直關注有較好的土地推出,或者採取兼併的方式。也並不是說現在拿了兩塊土地後不拿了,對板橋未來商業群的建立我們會一直關注下去,那個區域我覺得非常適宜有大的發展。在商業模式創新發展上,金地會一直努力。
[記者]:金地在上海、杭州、寧波都有很多土地儲備,地王頻出,有媒體評論金地在“豪賭”?
[趙漢忠]:(笑)沒有豪賭啦,這個是我們市場部進行分析得來的,對於市場接受度和消費有過評估,而且我們有創新在裡面,所以也能有附加值,第三我們舉牌的價格不是拍腦袋來的,是前期經過長久精密的調研。

金地高層內訌:地產行業危機引爆內部矛盾

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

新世紀周刊
一場前所未有的人事地震在金地發生,危機下的高層內訌凸顯“調控市”中開發商風雨飄搖的境況
□ 本刊記者 符燕艷 於寧 | 文
6月5日,金地集團(6.45,0.01,0.16%)(600383.SH,下稱金地)董事長凌克率領新任命的總裁黃俊燦等高管,出現在媒體面前。相對黃的意氣風發,凌克一臉沉重,仿佛一夜滄桑。
一場前所未有的人事地震正在金地發生。當天,金地宣布了總裁張華綱、監事長王培洲辭職的訊息。此前不久,金地董事郭國強以及高級副總裁、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趙漢忠已相繼離職。前者曾是金地的金牌董秘,後主管資產管理部,一手促成金地房地產金融業務;後者主持的上海分公司貢獻了金地利潤的大半。
作為發家於深圳的房地產公司,金地與同城的萬科、招商地產(17.16,0.33,1.96%)以及廣州的保利地產(11.26,0.03,0.27%)並稱為“萬保招金”,為業界矚目。此次離職的張、趙、王等人,在金地任職均超15年,而趙、張與凌克並稱為金地的“三駕馬車”,共同推動了金地在2001年成功上市。四高管同時離職,令有20年歷史的金地陷入空前危機之中。
因高管離職傳聞頻出,金地6月28日停牌,但29日復牌後股價一度跌停。隨後,凌克率領一眾高管買入自家股票,7月5日又分別召開面對投資者和媒體的交流會,以期穩定股價。
時值中國正在推進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凌克面臨的局面相當棘手。據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發布的《2010上半年房企銷售排行榜》顯示,上半年金地集團銷售金額55億元,僅完成年度計畫的四分之一,排名跌至20名,距離第一名的萬科差了整整300億元。
離開者中,郭國強已在福建一家公司任職,余者三人均無明確去處,或準備創業或另謀高就,趙漢忠則表示將休息一個月,再定創業大計。但這場高層震盪,已凸顯出“調控市”中開發商風雨飄搖的境況。深圳房地產資深分析人士半求指出,“原來生意好做,掩蓋一切矛盾,隨著市場變糟糕,(高管矛盾)均將浮出水面。”

“一山難容二虎”

無論是張華綱還是趙漢忠的去職,金地的官方解釋均為“個人發展原因”。但坊間傳說紛紜,有業績壓力承擔責任之說,有管理理念不合之說。金地董事會中的一名董事告訴本刊記者,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山難容二虎”。
2001年上市後,金地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上市前,金地總資產為11億元,股東權益3.7億元,到2009年,總資產達到555億元,淨資產為150億元。
上市之後,凌與張、趙等人的關係一度處於“黃金蜜月期”,但2007年,裂痕開始出現了。“凌和張不和,在兩三年前,金地已盡人皆知。”金地內部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說。
不和來自對業績的不滿。金地原先固守廣東,2003年開始進軍全國,最初戰果頗豐。2003年和2004年,金地曾一度與第一梯隊的開發商如萬科、中海發展(8.54,0.08,0.95%)等相差無幾,但到了2007年、2008年,中國開始上一輪樓市調控時,金地開始掉隊了。“市場不好,與第一梯隊也相距甚遠,金地內部普遍有危機感。”知情者說。
數據顯示,2008年,金地銷售額僅過百億元,同年萬科銷售額卻接近500億元,距離逐步拉大。
就在這兩年,金地員工發現,張華綱開始變得沉默。在內部經營上,很多本應向張華綱匯報的會議,他也不再特別堅持自己的意見。而集團大多數檔案的簽發人不再是張華綱,而變成董事長凌克。“有段時間,我們還以為張總出國休假了。”
2009年,由於金融危機,中國政府迅速救市,開發商起死回生,大多賺得盆滿缽滿,但好景不長。2010年,中國政府再次出手調控樓市,並被輿論普遍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嚴厲的一次調控。面對錯綜複雜的市場環境和糟糕的業績,經營理念的分歧終於外化為劍拔弩張。5月,金地原金牌董秘郭國強出走。上述知情人士稱,“那時,矛盾已經很明顯了。”
不過,矛盾的導火線和主要事件是什麼,當事人均諱莫如深。
外界的分析指向金地2007年高價買地。2007年,地產市場急劇升溫,房價一度以每月近10%的增幅上漲,各地天價“地王”迭出,呈現地價房價追漲的局面。金地正是當年全國多個“地王”的斬獲者。
在2008年發布的年報中,金地管理層曾頗有悔意地寫道,“2007年,我們在投資節奏和投資時點的判斷上,犯了過分追求速度的錯誤。”2008年上半年,業界對於前景一片悲觀,地產龍頭萬科率先作出“拐點”的判斷,很多開發商甚至做好了“長期過冬”的打算。而2007年高價拿地的開發商則深感前途渺茫。為了2007年的高價買地,金地計提了3.58億元存貨跌價準備,計提金額同比增長38673.90%。
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4月的這段短暫的銷售黃金期,顯然並沒能使金地完全擺脫危機,當年金地銷售額210億元,排名11位。房地產的開發需要一定周期,據業內人士介紹,2008年市場低迷時,開發商不敢開發,因為擔心房子蓋完了賣不掉,供應急劇萎縮;等到2009年市場起來後,大家終於敢投資開發了,又趕上2010年4月的新一輪調控。因此,“現在日子最難過的是2007年拿‘地王’的那些開發商。”一位地產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稱。
凌克對此心有餘悸。他在7月5日的發布會上說:“房價下跌時,我們害怕的是地價高,因為要進行撥備,會出現壞賬,上市公司就怕這些。”
如果2007年的高價買地將金地拖入了泥淖,誰是責任人?這是一個謎。在多名熟悉金地管理層的人士眼裡,在公司發展問題上,張華綱和趙漢忠比較激進,凌克偏於保守。但也有知情者指出,當時張華綱在董事會上不主張高價拿地。一位接近張華綱的內部人士反問說:“張華綱想拿就能拿嗎?董事會什麼時候給過他這個授權?”
這是實情,拿地金額動輒上億,早已超過張華綱的管理許可權。前述金地董事坦陳自己一年要開“幾十次”董事會。
半求說,在市況較好的時候,同開發商“老闆”和“總經理”對話尺度較為放鬆,但現在則“不知道聽誰的好,因為大家理念不一樣”。
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也指出,一旦因為調控導致企業無法支持下去,管理、運作、現金流等出現問題,人員變動通常是解決大矛盾的方法。
不過,作為金地總裁及創業元老,張華綱在公司內部的威望很難輕易動搖。前述內部知情人士指出,“金地是靠高層集體共同努力打下來的,老闆不是說想換誰就換誰。”
內耗之下,董事會亦意識到矛盾已不可彌合。前述金地董事稱,無論是張還是凌,“都是好人和能人”,但早點分手對公司的損害反而小。

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

 趙漢忠:從叫板到去職

多名高管離去均保持沉默,惟有一向“敢說敢做”的趙漢忠在臨別時通過部落格坦露心聲,表示未做到善始善終,“本可以很從容再帶這個團隊一段時間,或者扶上馬再過一些溝溝坎坎,但這一頁就匆匆地翻過去了。”
在金地的“三駕馬車”中,趙漢忠與凌克多了一層校友和老鄉情誼,他軍旅出身,主持上海分公司期間所展示的進取、激情令人矚目。“不乏武斷,但能力極強,因此獲得部下的依賴。”一位曾與趙打交道的人士如是評價。
由於趙主持的上海分公司利潤占到金地半壁江山。趙的離任被外界解讀為“削藩”。而接近趙的一名人士則感慨說,“趙總的離任更為複雜。”
但趙漢忠自己表現平靜:“沒有感覺或埋怨自己那么倒霉,第二天太陽照樣升起。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拐點,很快就翻過去。”
在金地,分公司高管和集團領導之間的關係頗為微妙。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2007年,金地困頓之秋,趙漢忠在金地內部開博,長達半年之久,心急如焚地對公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尖銳檢討,內部反響相當強烈。知情人士透露,趙在內部部落格指出,金地近兩三年發展緩慢,核心原因是集團和地區想不到一塊去,並認為集團管得不專業,管不到點上。
“這顯示出趙不認同集團管控,並希望體現自己的意志。”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趙鎮守上海,卻直接叫板集團領導,“很大膽”。
金地員工當時普遍以為趙叫板的是張華綱,而非凌克。這或許是一種誤解。趙漢忠真正要爭取的,是自己的話語權。而2007年後的張華綱用另一位分公司管理人員的話說,已經“比較沉默和消極”。
按照慣例,金地集團和分公司的關係是,集團每年會給分公司下達利潤、回款等各種考核指標。在具體管理上,分公司進行項目投資時必須經過集團決策,而拿地之後怎么開發,則由分公司主導。“集團只在成本和財務的管控上會緊一點,而地區項目的研發設計,集團只是看方案,提出專業指導意見,但沒有決策權。”
2009年底,上海分公司提出在寧波象山買地,但金地集團已沒有投資額度。
業績卓著的趙對集團管理能力的質疑,或觸及集團與分公司關係的“紅線”。趙的部落格上,來自趙一手締造的“華東兵團”留言指出,“金地上海業績半壁江山,削藩成為必然,其實趙總也可以忍一忍,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趙顯然已不想再忍。

強勢董事會

7月8日,凌克手機的電話鈴聲是《真心英雄》,其中“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的句子在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他的些許情懷。大將紛紛離職,凌克領導下的金地如何順利渡過難關,無疑令他徹夜難眠。連續數日,本刊記者在晚上和早上撥通凌克的手機時,他均在開會。

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

 在一份關於金地企業文化的分析報告中,對凌的描述是“溫文爾雅、謹言慎行、平和中庸、局中之人”。而在外人看來,凌克頗有氣度,說話緩慢,但深思熟慮。溫文爾雅的凌克才是金地真正的控制人。一位接近金地董事會的人士指出,凌克身為董事長,始終牢牢掌握著15人的金地董事會,並控制公司的人事任免和投資決策。
金地股權結構非常分散。代表深圳福田政府的深圳市福田投資發展公司在金地僅持股7.85%,不足10%,話語權有限。據2009年年報,金地董事會成員共15名,其中,包括凌克在內共5名內部員工董事、5名外部董事、5名獨立董事。自2007年到2009年,金地董事會其他董事相對穩定,但獨立董事更換頻繁,5名獨董中,除原先身為金地的副董事長孫聚義沒有變動外,其餘4人均已易人。
最新4名獨董分別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北京新世紀(23.73,-0.47,-1.94%)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夏新平、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及雄牛資本有限公司合伙人李緒富等。
“董事會是被控制的,有些聘請的獨立董事我們都不認識。”一名離職董事表示。不過,亦有不同觀點認為:“金地股權很分散,誰能控制董事會?”
但董事會的強勢無庸質疑。2009年,金地總計召開董事會34次,決議內容大部分是買地議案。據本刊記者了解,金地每次買地,均須通過董事會決策,而董事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通過。
金地公司章程顯示,“公司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全權處理運用公司資產不超過公司最近一次經審計淨資產額三分之一的投資(指不包括期貨、股票、委託理財在內的投資)事宜。”據金地150億元的淨資產,董事會投資決策上限最高可達50億元。
不過,真正令經營班子不滿的是,“按照公司章程,子公司高管和部門經理的任免經營班子做(決定),但實際上經營班子沒有這個權力,是凌克做,經營班子還要承擔責任。” 一名接近金地董事會的人士指出。
金地的一名知情人士也證實,2007年之前金地子公司高管相對穩定。但到2007年底,因為各地公司發展緩慢,金地對包括深圳、北京、武漢等地子公司高管進行了調整,“但調整後各地區仍達不到理想目標。”該人士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凌克在2008年以董事長身份,罕見地親自主導重振金地文化的一場運動,並分赴各地動員,鼓勵員工要有激情。
此番高管變革,凌克力扶“少將”黃俊燦上位,視之為“非常合適的總裁繼任人選”。黃出生於1971年,同濟大學工民建專業工學學士。2007年,黃僅是總裁助理以及監事會職工代表監事,2008年4月進入董事會,2009年被提拔為高級副總裁、財務總監。而老將陳必安被火速從武漢調任上海,補缺趙漢忠。新人上位,能否給危機中的金地帶來轉機?

趙漢忠復出 攜手郭廣昌組地產基金

原金地集團(600383)高級副總裁、金地上海公司董事長趙漢忠,自今年6月出走金地後去向成謎。
昨日,這位地產界悍將正式宣布,已和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共同發起一個封閉式房地產基金——“星浩資本”,股東均為國內知名民營企業。投資開發的第一個項目“星光耀廣場”已選址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計畫年內拿地、開工。該基金首期募集資金35億元左右,計畫5年後實現IPO。
據悉,星浩資本現在在淮海中路的辦公室已經掛牌運作,旗下分三大業務板塊——地產基金、實體開發、商業服務,公司為有限合伙人制,趙漢忠擔任CEO(執行長),全權負責星浩項目運營。不過星浩方面沒有透露具體的股東結構和出資比例,只透露該基金準入門檻為1億元人民幣,主要吸納國內知名民營企業資本,公司或個人名義皆有,復星集團為星浩資本最大股東,易居中國旗下的房地產基金亦投資參與。
據記者了解,首批募集到的資金將用於上海虹橋一個名為“星光耀廣場”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項目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包括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百貨、影院、餐飲等。目前已經與政府部門接洽完畢,準備年內拿地開工。

地產駭客趙漢忠

在一場罕見的宮廷政變中出局,中國房地產業最不安分的“老槍”表示願賭服輸——他正試圖以人民幣基金操盤手的身份捲土重來
文《環球企業家》記者張育群
在上海興國路香樟園咖啡廳,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和他的朋友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聯席總裁范偉正在探討一個困擾他們已久的大想法。
過去半年,他們聯合16家企業打造的民企館在上海世博會獲得了極大關注,這鼓勵他們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每一個對產業轉移充滿熱情的內陸二三線城市應該都需要一個民企聚集地—不僅能夠辦公,也能抱團做生意和生活的城市綜合體。6月份,他們決定成立一支房地產基金,在全國複製這種模式。
聽上去這並不難—周所領導的易居中國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上市的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而郭廣昌麾下的復星地產則是中國最具開發經驗的房地產商之一。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誰來統領這個從未出現過的新基金模式,卻成為周忻和郭廣昌首當其衝的難題—兩人從自己公司里都提了很多人選,但都不甚滿意。
於是,在今年7月底的一天下午,周忻、郭廣昌、范偉決定約趙漢忠喝一次咖啡。半小時後,一家由復星、易居和趙漢忠發起、迄今為止規模最大(30億元)的人民幣房地產私募基金“星浩資本”隨即誕生,趙漢忠任基金CE0。
一個大膽的押寶。自稱“老槍”、喜歡抽雪茄、個性豪爽如軍人的趙漢忠已經53歲,他擁有中國房地產界最成功的那部分人最鮮明的特質—敢於不斷“越位”。過去十五年,趙在金地集團(6.84,-0.19,-2.70%)(SH.600383)從基層人力資源職員做起,成為最具權勢的高級副總裁。期間,趙率領金地2001年上市,從無到有締造銷售額占據金地半壁江山的上海公司,更以開發商身份募集到中國第一支海外房地產基金,其激進的個人職業史幾乎等於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升級史。“他一個人打下了金地的大半江山。”原金地上海公司營運中心總經理黃海濱向《環球企業家》指出。不過,壞訊息是:過去幾年,趙捲入一場錯綜複雜的金地控制權鬥爭中。並在最後的決戰—發生在今年6月份—中成為失利者,主動辭去了金地董事兼副總裁職位。
為何啟用這樣一個看上去難以“駕馭”的經理人?“他是房地產行業不可多得的經營全才。”周忻向《環球企業家》回憶,在6月底,周忻在世博會民企館遇到了趙漢忠。趙一邊觀看奇幻的“活力矩陣”表演,一邊主動向周忻探討著民營企業總部的想法—趙漢忠可能是中國為數極少的擁有開發商與房地產基金控盤經歷的人—這正是周和郭廣昌想要的模式。“我意識到,我們需要的強勢領導人終於出現了。”周說。
趙漢忠被選中的另一個原因是:儘管已過知天命之年,但他和所有被放逐的職業經理人一樣,渴望通過創業來證明自己。“從金地離開後,很多人認為我連路都不會走了,但我想他們都錯了。”9月18日下午,坐在《環球企業家》記者面前的趙漢忠表示對自己在金地的結局“願賭服輸”,他更願意賭一把自己的未來。
趙漢忠的“第二人生”還有更廣泛的代表性。金地控制權之爭的另一位失敗者—前金地集團總裁張華綱,近期也不斷飛往全國各地,去說服那些金主加入到房地產基金投資者的行列;去年年底離職的原SOHO中國運營總裁蘇鑫,在今年5月份成立了高和投資基金,向山西民間資本募資,收購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商業物業,對資產整合經營後繼而出售以獲得投資利潤;億城股份(5.59,-0.18,-3.12%)(SZ000616)前副總經理鄂俊宇亦成立了一家名為華府資本的人民幣基金。
這是中國房地產行業多年來難得的新變化。短短時間內,四位房地產職業經理人不約而同地往基金管理人轉向,或預示著依靠土地紅利野蠻生長的中國房地產舊模式碰到了天花板。更早一步從職業經理人轉型為私募基金管理者的漢鎰集團董事長郭鈞向《環球企業家》指出,在未來,房地產競爭已經從人才競爭或者產品的競爭,轉變為資本的競爭。在流動性過剩的中國,民間資本已經從炒房進階為直接參與房地產開發階段,而中國房地產私募基金操盤手,將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有機會來駕馭更大的平台。這也正是郭廣昌和趙漢忠得以聯手的大背景。
金地風雲
在2010年6月底交出金地集團副總裁、上海公司總經理的帥印後,趙漢忠關掉了手機,一覺睡到了第二天下午1點—人們都以為,這就是趙漢忠的退休時刻。
外界還是低估了他。趙漢忠的職業生涯曾因多次“拐大彎”而柳暗花明。早年,趙曾經報名參軍,在剛領到軍裝之時卻接到了華中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電機設計專業畢業後,趙被分配到一家國有軍工廠,但內心不安分的基因讓他很快“下海”到武漢一家鄉鎮企業,從基層一路做至廠長—有車有房有穩定的高收入,趙漢忠職業生涯的伊始,一切都很順。但趙漢忠很快就厭倦了每天吃吃喝喝的日子,他做了一個在當時看來不可思議的決定—辭去廠長職務,南下深圳闖蕩。
1995年趙漢忠在深圳遇到了他的校友、時任金地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凌克,從沒做過外貿的趙漢忠成為了凌克的副手,並隨著凌克在1998年成為金地集團董事長,而成為金地實力派領導人。
凌克是一個富有邏輯、行事嚴謹的領導者,這與趙漢忠敢於冒險、屢屢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稟賦,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最初這也被凌克視為可以互補的良性合作。2001年,趙漢忠被凌克委以金地IPO重任,當時競爭對手大型改制國有企業林立,金地僅為深圳福田區屬企業,外人看來機會渺茫,然而在趙漢忠的全力準備和努力下,金地竟然成為建設部圈定的首批3家試點上市企業,幾乎在一夜之間全國都知道了深圳金地。
而在趙漢忠眾多功勞之中,最大的莫過於在七年內把上海金地公司從無到有,打造成金地集團的頂樑柱。
2001年上市初期,一直盤踞深圳的金地醞釀進軍上海中心地塊,卻因實力不濟在拿地方面苦無進展。隨後的2003年,趙漢忠臨危受命出任上海總經理,改變策略,毅然將上海市中心的集團進軍目標轉移至遠郊,一舉拿下南翔2100畝地的土地儲備。
在當時市郊尚未進入上海城市規劃及房產商視野的背景下,這被視為一場豪賭。然而再次令所有人跌破眼鏡的是,隨著上海金地格林春曉和格林世界等在上海熱賣,趙漢忠“冒險”的賭博給金地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直至2009年,趙漢忠帶領上海公司實現銷售103億元,幾乎占據了金地集團業績的半壁江山。萬科甚至特意將趙漢忠手下銷售經理挖過去,出任萬科上海公司銷售總經理。
然而,隨著趙在金地的影響力漸盛,凌克對這位熱衷組織團隊徒步旅行的重臣並非始終如一的信任。一方面,趙能力突出,有雄圖大略。另一方面,在金地管理層內部,趙很早便有了“反對黨”的稱號。“個性很直,只要是他不喜歡的,或是他認為不對的,就會直接說出來”,一位金地集團董事向《環球企業家》透露。
趙漢忠成為“反對黨”的另一個背景是金地股權結構的極度分散。金地第一大股東深圳市福田投資發展公司也不過持有不到8%股份,第二大股東福田建設更是僅持有不到4%股份。金地並未如股權同樣分散的萬科那樣,有王石扮演絕對領袖的角色。董事長凌克、總裁張華綱和實力派趙漢忠這三駕馬車勢力比較均衡,這也造成金地自從2007年以來就內斗不斷。
雖是校友兼湖北老鄉,趙漢忠對凌克未必服氣,他認為後者要為金地2007年以後業績停滯不前負責,“金地原本可以發展得更好、更快的,但問題是公司決策時,經常跟房地產大勢扭著走,不好的時候瞎倒騰,好的時候反而退縮了。”他這樣向《環球企業家》指出。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金地曾經是一家規模不遜於萬科、保利的老牌房產商,但2007年以來,其在銷售額這一指標上,相繼被眾多後來者趕超。尤其讓趙漢忠不滿的是,金地在土地購置上追漲殺跌。
2007年金地定向增發1.73億股募集到資金45億元,在資本和樓市樂觀氣氛影響下,金地斥巨資在杭州和南京等地拿下四個地王,金融危機來臨,金地深受其累;2007年高價地還未消化,金地2009年又成功融資42億元,遂再度大肆攬入地王,直至嚴厲調控來臨.。
從2008年開始,趙連續數月在金地內部部落格及董事會呼籲,金地高管要勇於為決策失誤承擔責任,管理權責要明晰,運作效率要更高,要更思進取。同時,趙漢忠還在一場旨在消弱董事長凌克的許可權的改革中與金地總裁張華綱站在了一起。至2010年,金地內部控制權的鬥爭達到高潮。受金地大股東支持的凌克對趙漢忠擁兵自重的金地華東分公司進行削藩,上海公司所能獲取的資金支持被大幅壓縮;禍不單行的是,趙漢忠在上海我行我素的行事方式也給他埋下了一個致命隱患。
2009年年底,上海金地計畫在寧波象山投標一塊總面積為5.86公頃的住宅用地,並已為此投入很多前期工作,還和當地政府達成開發意向。但在這一計畫上報金地總部時卻被以當年投資額度已滿否決。此後,一向行事激進的趙漢忠發動上海金地100多名員工,通過信託計畫將這一地塊買下。6月20日,遠在深圳的趙漢忠被緊急召回參加金地董事會—一封檢舉信揭發趙通過信託變相MBO。這引發了董事們4個小時唇槍舌劍式的論辯。最終,信托門被認定為金地不可容忍的違規行為,以趙漢忠在1個星期後主動辭職告終。不久,力挺趙漢忠的張華綱也黯然離職。
“以我在金地集團的影響力完全可以耗下去,不過如果大家真的是不能在一起了,這樣下去是一種煎熬。”趙漢忠說,事情發展得很快,像暴風驟雨一樣就過來了。不過他現在更喜歡另一個解釋,“很多時候,公司一把手的高度就是這個企業的高度,”趙漢忠覺得以他完全可以做一個更大的平台。在辭職那一天,他以典型的趙氏風格告別—他被要求9點到辦公室宣布辭職,但他以“睡過了頭”為藉口避開了。此時,動盪中的金地集團2010年上半年僅完成53億元的銷售額,實現全年200億的目標幾乎無望。
“要發生的全都發生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8月初,在接受《環球企業家》採訪時,凌克以這樣一句話談論到趙漢忠的離職。他聲稱,今後金地要杜絕職業經理人在公司樹立個人老闆或者精神領袖的現象,職業經理人就是職業經理人。對於趙漢忠而言,此時的他已解脫,或是開始思考自己未來可能的時候了。
星光
趙漢忠並不是官場意義上的基金管理人:他沒有專業的金融知識,個性豪放粗獷,熱衷於實現比構想更高的目標。但他的推動力卻是比常人要強很多。
2009年,在趙的推動下,幾經周折的金地與瑞銀集團合作的海外房地產基金完成了首輪1.25億美元的募集,成為國內第一個成立海外房地產基金的地產商—當多數發展商還在享受房地產開發帶來的高回報時,趙漢忠已將地產基金視為一個大趨勢,其房地產開發與基金操盤的雙重經驗,也是為郭廣昌和周忻看重的。
儘管星浩資本資金尚未完全到位,趙已經圈定了首個項目—位於上海大虹橋經濟圈建築面積達50萬平方米的地塊,他計畫在10月份中旬舉行一次盛大的簽約儀式。而另一個位於常州的綜合體項目也即將落定。
這或將是迄今為止中國房地產基金界最大的手筆。趙漢忠給自己規劃了一個令人咂舌的5年藍圖,2010年是起步,募集50億元資金,獲取12個項目,建立星光耀綜合體體系;至2013年募集12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到2015年募集不低於200億元,項目總數達到20個,並實現IPO。
“我不是激進,我是比常人果斷。”趙說。目前星浩資本的骨幹均為趙漢忠在金地上海公司的老部下。“他在集團內有著巨大的感召力,擁有一批跟隨者,假若其項目正式進入開發環節,或有更多的員工會追隨而去。”一位金地上海副總這樣向《環球企業家》透露。
在城市綜合體開發遍布全國的當下,注入民營經濟的DNA讓星光耀綜合體看上去更具有辨識性。復星集團聯席總裁范偉向《環球企業家》指出,它將被打造成承載資源整合和信息服務的平台。從某種意義上,星光耀綜合體更像是萬達城市綜合體與總部基地的合體。以城市綜合體為載體,同時整合私募基金和民營企業服務,三大板塊環環相扣。
一個月時間裡,趙漢忠拜見了世博會民企館16家企業代表的創始人,並獲得多數認同。他以這16家民企作為星浩資本的基礎,這其中既有商業地產上游的紅星美凱龍、歐普照明,也有下游的蘇寧電器(15.33,0.04,0.26%)、華誼兄弟(30.750,0.56,1.85%),金融配套端還有民生銀行(5.46,-0.11,-1.97%)等。巨頭們不僅將通過進駐星光耀起到示範效應,還將給綜合體打造過程帶來頗大的想像空間。而發展有著“民企孵化器”作用的第三產業,也意味著趙漢忠將由純粹生產型的開發商,轉變為現代服務型的服務商。這一步,恰是趙漢忠創業中邁出的最大一步,也是其坦言最有挑戰性的一步。
趙毫不懷疑,有了民企總部的概念,地方政府會從繁榮和拉動地方經濟的角度表示歡迎,並許以相關配套,其土地的議價能力或將超過萬達—萬達拿地成本不到其他開發商的1/2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前合生創展董事會副主席趙海對《環球企業家》透露,在同等條件下,地方政府商業地塊招商都會向萬達傾斜,標書中有些條款都好像是針對萬達制定的。如同石景山萬達廣場的樓面地價是2100元/平米,而一街之隔的另一個項目的樓面地價是6000元/平米。
就在接受《環球企業家》採訪前,趙漢忠剛剛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探討了星光耀綜合體開發環節的難度。後者以其十年來開發綜合體的經驗與教訓,向其指出了兩個需要警惕的問題:其一,對於選址僅靠自己拍腦袋決定,不考慮商業地產的購物環境;其二,業態組合不恰當,或者並未完全考慮到民營企業的需求。王健林同時建議趙引入小額貸款公司,並願意和趙合作。
而在9月下旬舉行完一次路演後,更多的民營老闆想參與到基金中來,他們更看中的是趙漢忠許以25%的高資本回報率,“資金已經募集了大半,11月15日就會結束基金募集,很多江浙老闆都很認同我們的綜合體想法。”在基金到期後,趙漢忠將以寫字樓整售的方式退出,同時星光耀綜合體還包括民企聯合館、住宅、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會所、院線等多種業態。
但基金管理過程中本身存在著很大投資風險,職業經理人轉做合伙人,能否有效防控潛在的風險仍是一個未知數。同時,復星旗下還有多支房地產基金,這些基金利益如何平衡也是一個考驗。
對此,復星集團聯席總裁范偉向《環球企業家》指出,復星集團旗下各支房地產基金募集方向有很大不同,復地基金針對純住宅項目,星浩資本則是類似商業項目,同時也是整合資源指向民營經濟。而在經營風險上,趙漢忠更向《環球企業家》透露,如星浩資本基金到期後,其星光耀廣場寫字樓無人問津,他們將強行清倉,屆時復星集團將以底價接盤,這將鎖定星浩資本的回報率。

服務組織

  金地集團

金地集團金地集團

初創於1988年,1993年開始正式經營房地產。2001年4月,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金地集團秉承“用心做事,誠信為人”、“以人為本,創新為魂”等“金地之道”的企業精神,並逐步形成了地產開發業務的核心競爭優勢。金地集團已經建立以上海、深圳、北京為中心的華東、華南、華北的區域擴張戰略格局,並已成功進入武漢市場。在深圳,開發了金地海景花園金地翠園金海灣花園、金地海景•翠堤灣金地香蜜山;在北京,開發了金地格林小鎮金地國際花園;在上海,開發了格林春曉、格林春岸項目。

金地集團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經深圳市企業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深企改辦(1996)02號文批准,由深圳市福田區國有資產管理局、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美國UT斯達康有限公司、深圳市方興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和金地實業開發總公司工會委員會[後更名為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五家單位作為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2月8日,本公司領取深司字N12331號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1,000萬元。金地集團堅守“科學築家”的使命,在企業經營中體現專業和科學的特質,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已經成為中國地產行業內極富特色與競爭力的全國化品牌公司。

金地集團初創於1988年,1993年開始正式經營房地產。2001年4月,金地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金地集團秉承“用心做事,誠信為人”、“以人為本、創新為魂”等核心價值觀,並逐步形成了地產開發業務的核心競爭優勢。金地集團已經建立以上海、深圳、北京為中心的華東、華南、華北的區域擴張戰略格局,並已成功進入武漢、西安、瀋陽等市場。金地堅持以產品為核心,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在深圳,開發了金地海景花園、金地翠園、金海灣花園、金地海景·翠堤灣、金地香蜜山、金地梅隴鎮金地名津;在北京,開發了金地格林小鎮、金地國際花園、金地中心;在上海,開發了金地格林春曉金地格林春岸、金地未來域金地格林郡等項目。截止目前,全國仍有十餘個項目正在建設開發。

經十年探索和實踐,金地現已發展成為一個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是中國建設系統企業信譽AAA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國家一級資質單位。集團擁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形成了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物業服務、地產中介同步發展的綜合產業結構。

在企業信譽和業績的基礎上,金地品牌不斷提升,連續獲得“中國發展最快的品牌房地產企業”、“中國房地產品牌戰略創新10強”等稱號,位列“《新地產》房地產上市公司10強”第三名,在“做中國最有價值的國際化地產企業”的願景指引下,金地將不斷開拓新的里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