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汀陽

趙汀陽

趙汀陽男1961年出生,廣東汕頭人。畢業學校:(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互動知識中心主持。歐盟國際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常委、中國項目主任等。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哲學、倫理學、知識論。。

“哲學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思考如何使各種知識“藝術地”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種具有生態和諧水平的觀念/知識體系,這樣人們就能夠更加和諧地充分地思考各種問題。簡單地說,哲學想創造一種思想能力,而不是某種知識。”

個人簡介

趙汀陽趙汀陽
趙汀陽 男 1961年出生,廣東汕頭人。

畢業學校:(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 ;(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現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互動知識中心主持。

兼任: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倫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套用倫理學中心客座研究員;浙江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河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歐盟國際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常委、中國項目主任;法國“跨文化關鍵字大百科全書”學術常委,中國部分策劃人;法語哲學世界協會中國分會副主任;聯合國教科文“哲學日”中國項目主持。

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哲學、倫理學、知識論。

個人著作

趙汀陽趙汀陽
《美學和未來的美學》199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美學)
《哲學的危機》199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存在論和知識論)
《論可能生活》,1994;1995,三聯書店;
2004;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倫理學,政治哲學)
《一個或所有問題》 ,1998,江西教育出版社。(知識論)
《人之常情》 ,(論文選集)1998,遼寧人民出版社。(倫理學)
《22個方案》 ,(論文選集)1997,遼寧大學出版社。(存在論,知識論)
《思想功夫》 ,1995;1996;1998,廣東教育出版社、香港三聯。(人文科普)
《直觀》 ,(論文選集)2000,福建教育出版社。(知識論,倫理學,元邏輯)
《腦袋,書本及其他》 ,(哲學雜論文集)2000,百花出版社。
趙汀陽《人之常情》
《趙汀陽自選集》 ,200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知識論,倫理學,政治哲學)
《長話短說》,(學術書評選集)2001,人民出版社,
《沒有世界觀的世界》 (論文選集)2003,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政治哲學)
《觀念圖志》,(哲學雜論)200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天下體系》 ,2005,江蘇教育出版社,(中國政治哲學)

合作著作

《學問中國》 ,1997,江西教育出版社。
《現代性與中國》 ,2000,廣東教育出版社。

部分作品簡介

《論可能生活

趙汀陽《論可能生活》

趙汀陽先生的倫理學名著《論可能生活》原由三聯書店出版(1994,1995),其思想創新和理淪力度頗有古代哲學家氣度,在學界引起許多爭論。他認為倫理學只有幸福和公正兩個基本問題,芹且聲稱發現廠關於幸福和公正的最好理淪。在其中他還提出了後來同樣著名的“無立場”哲學方法淪。這次出版修訂版增加了許多新內容,使這個“可能生活”理論更加圓熟。
一九九四年《論可能生活》初版後,在短時間內即成為哲學倫理學教育學法學及其它人文社會科學廣受引用和討論的倫理學著作,成為中文世界裡為數不多的哲學經典,影響波延至今。現在,趙汀陽為《論可能生活》帶來了全新的修改版,這樣,新版就會在更多地被人們見到的同時更好地成為這個時代重要的哲學著作。如果說我們對倫理學還存有許多方面的困惑,對人生意義的理解還不明朗,或者總是找不到好的哲學方法,那么,在眾多方面它都將給人以巨大幫助。
這個修改版比舊版要更為完善,在原來版本的基礎上有幾個方面的不同。首先,修改版順著原有思路進行了某些重要的修改,這將使作者最初的思路變得更為清晰;其次,修改版僅正文部分就比原來增加了一半的篇幅,在許多地方作出了補充、論證和注釋,這樣就使原書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及具有更大的可讀性;除此還可以見到趙汀陽融合了其近幾年來所涉及的元哲學知識論批評、政治哲學、理解與接受等領域新的思考所作出的評論,不僅如此,新版還附錄了作者在倫理學方面的其它論文並增加了一個篇幅較長的前言。

趙汀陽《觀念圖志》

《觀念圖志》

本書內容包括:赫拉克利特、如何使阿基里斯真的追不上烏龜、笛卡兒、黑格爾和辯證法、黑格爾與絕對精神、尼采與上帝、弗洛伊德發現了巨大秘密、羅素悖論、羅素與邏輯證明、海德格爾與詩人、海德格爾與死、維持根斯坦與蒼蠅、維根斯坦與治療法、福柯與精神病人、德希達的解構、哈貝馬斯拯救理性、艾柯迷戀迷宮、格爾滋獲得地方知識、納什均衡、孔子浮於海、孔子反對不學而不思、老子知足、孟子的浩然之氣、王陽明心情、觀念與事實的出入、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與本質一樣、知識是改造人自己的力量、認識人自己、傾聽自己的心聲等等。

主編

《年度學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部分中文論文

道德金規則的最佳可能方案,《中國社會科學》2005/3。
預付人權理論,《中國社會科學》2006/4(《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4)
語言和語言之外,《哲學研究》1987。3。
美學的轉向, 《哲學研究》 1988,12。
本體論的困難,《哲學研究》1990,4。
對Can-be的批評,《哲學研究》1991,3。
正名分析,《哲學研究》1992,7。
哲學的元性質,《哲學研究》1993,6。
無立場的倫理分析,《哲學研究》1995,5。
有償人權和做人主義,《哲學研究》1996,9。
不純粹的現象學,《哲學研究》1999,6。
我們和你們,《哲學研究》2000,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0,3)
知識,命運和幸福,《哲學研究》2001,8。
文化認同,《哲學研究》,2003/7。(《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3,5)
一套新的《西方哲學史》與它對西方哲學的理解,《哲學研究》,2006/6
新概念本體論,《社會科學戰線》 ,1992,4。
《老子》的解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3,6。
哲學怎樣才有用,《社會科學戰線》1995,1(《新華文摘》轉載,1995,6)
哲學操作,《社會科學戰線》1996,1。
一個或所有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7,1。
哲學的感覺,《社會科學戰線》1998,6。(《新華文摘》轉載,1999,4)
帝國與天下體系《世界哲學》 ,2003,5。(《中國學者看世界》轉載,香港和平圖書,2006)
關於自由的存在論觀點,《世界哲學》,2004,6
先驗論證,《世界哲學》,2005,5
再論先驗論證,《世界哲學》,2006,3
倫理學不是倫理,《讀書》1997,4。
知識論之後,《讀書》1999,8。
解凍哲學,《讀書》2000,12。
心事哲學(1),《讀書》2001,3。
心事哲學(2), 《讀書》2001,4。
維根斯坦式的“現象學還原”,《北京社會科學》,1990,1。
胡塞爾的意識結構,《文史哲》,1987,3。
康德美學的實質,《學術月刊》,1986,10。
哲學未來形勢,《哲學動態》,1989,7。
理解20世紀的精神財富,《國際經濟評論》,1998,3-4。
美學只是一種手法,《人文雜誌》1996,2。
維根斯坦的思想傳統,《開放時代》,2001,3。
關於後現代的一種表述,《跨文化對話》,2000,6。
歐亞概念分析, 《跨文化對話》 ,2004,11
理解與接受,《跨文化對話》,2002,9
哲學原旨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1
世界制度的哲學分析,《年度學術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第一哲學的理由和困難,《年度學術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歷史知識如何從地方的到普遍的?《新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歷史語法,《書評周刊》,1999,3。(《新華文摘》轉載,1999,7)
思想的原創問題,《學術月刊》,2000,1。(《新華文摘》轉載,2000,7)
博弈問題的哲學分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3
國學之爭(新京報評論), 《新華文摘》2005,17
再論自由的困境,《學術月刊》,2006,3
美國夢,歐洲夢和中國夢,《跨文化對話》,2006,總18。
哲學的政治學轉向,《吉林大學學報》,2006,2
和諧問題的思考,《世界政治與經濟》,2006,9

部分西文論文

1.Pour un Syntext, 法國, No. 41-42, France.2000.
2.The Times of Reculturing, 法國, No. 45-46.France.2001.
3.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法國,《les Assises de la connaissance reciproque》,France, 2003。
4. Reciprocidad Alteralidad, 西班牙,in En el Camino: Cultura y Patrimonio, ed. by De Rote, Espania, 2002.
5.Is it possible if a new encyclopedia is needed? 法國,《les Assises de la connaissance reciproque》,France, 2003。
6.On the Best Possible Golden Rule, winter 2005,(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7.Rethinking Empire from a Chinese Concept All-under-heaven, 英國,Social Identities, Vol.12, Jan.2006. UK.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