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紙上談兵

趙括紙上談兵

《趙括紙上談兵》是一篇講述關於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評論兵事的故事。文章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基本信息

簡介

《趙括紙上談兵》是一篇講述關於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評論兵事的故事。文章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原文

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紙上談兵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④,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評論兵事,以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評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並不讚美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此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存亡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草率的討論它了。假如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假如肯定要讓他當將軍,使趙軍失敗的人肯定是趙括本身。” 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全部改變了原有的規律和規定,草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後,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部隊,假冒打敗退卻,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同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飢餓,趙括親身指揮精兵搏戰,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部隊大敗,數十萬趙軍降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他們生坑了。

字詞語句

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紙上談兵

“ 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打敗趙軍的人一定是趙括自己。
“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中“善”的解釋:稱讚
“秦悉坑之”中“坑”的解釋:活埋
“以天下莫能當”的翻譯: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趙括)的。
“而括易言之”的翻譯:而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
“使趙不將括則已”的翻譯: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
“易置軍吏”的翻譯:輕率的任用軍官。
①少時;小時候。
②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
③以天下莫能當:認為天下沒有人抵得過他的。
④奢:趙奢,趙括之父,趙國良將。
⑤難:駁倒。
⑥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
⑦易言之:把它說得很輕易。
⑧趙:趙國。
⑨廉頗:趙國良將。廉頗對秦作戰,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深溝高壘的防禦戰。後趙王中了秦的離間計,用趙括代廉頗。
⑩悉更約束: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定。
(11)易置:撤換。
(12)縱奇兵: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
(13)絕:截斷。
(14)坑(kēng):活埋。
(15)嘗:曾經
(16)卒:步兵,士兵
(17)將:派遣
成語
【漢語文字】紙上談兵
【漢語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詞語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字詞解釋】紙:書 上:上面 談:談論 兵:用兵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 、空頭支票、誇誇其談
【反義詞】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紙上談兵”的意思:
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繫實際情況,發空議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