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桔葉忍冬

越桔葉忍冬

越桔葉忍冬,生於山坡灌叢、溪旁疏林及河谷灘地石礫上,海拔2400-4000 (-4700) 米。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別 名:旁瑪那保 越桔忍冬 越桔忍冬(原變種) 越橘葉忍冬
種中文名:越桔葉忍冬
種拉丁名:LoniceramyrtillusHook.f.etThoms.
科中文名:忍冬科
科拉丁名:CAPRIFOLIACEAE
屬中文名:忍冬屬
屬拉丁名:Lonicera國內分布:四川西南部,雲南西部、西北部至北部和西藏南部至東南部
國外分布:阿富汗室緬甸北部
中國植物志:72:155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灌叢、溪旁疏林及河谷灘地石礫上,海拔2400-4000(-4700)米。

形態特徵

落葉多枝灌木,高達3米,葉、葉柄和苞片(有時包括小苞片和萼齒)常疏生紅褐色微腺緣毛;幼枝灰褐色或帶紅紫色,被直的微糙毛或無毛,有時夾雜微腺毛,老枝直立或仰臥,灰褐色或灰黑色。冬芽有數對頂尖的鱗片。葉紙質或厚紙質,形狀變化很大,在短枝上常呈倒卵形至倒卵狀矩圓形或倒披針形,有時矩圓形至寬橢圓形或卵形,長0.5-2厘米,寬3-8毫米,頂端鈍至圓形而常具小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無毛,很少下面或僅中脈散生短糙毛,老葉下面常有極小銹色斑點;葉柄長1-2毫米,無毛或很少具微糙毛。總花梗出自側生短枝的葉腋,長1-15毫米,無毛或有微糙毛;苞片葉狀,形狀和大小的變化與葉相類似,長常超過萼齒;杯狀小苞頂端截形或有淺齒,有時裂為2片,長為萼筒的1/2至相等;相鄰兩萼筒中部以上至全部合生,萼檐淺杯狀,萼齒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常不根等,頂端鈍或有時稍尖;花冠白色、淡紫色或紫紅色,筒狀鐘形,長6-8毫米,外面無毛,筒內有柔毛,喉部毛較密,裂片圓卵形或近圓形,長為筒的1/2-1/4;雄蕊和花柱內藏,花葯長約1毫米,達花冠筒中部以上至喉部稍下處;花柱較短,柱頭達花冠筒中部或上部1/3處。果實紫紅色,近圓形,直徑4-6毫米;種子淡褐色,卵圓形至矩圓形;扁,長2-3毫米。花期5-6(-7)月,果熟期8-9月。

異同及相關信息

這個種與狹葉忍冬L.angustifoliaWall.exDC.之間無論在葉的形狀、大小和毛被上,或在總花梗的長度上都存在著複雜的過渡現象,以至很難截然區分。就我們迄今所見到的國產標本而言,有一部分標本的葉較小而完全無毛,總花梗極短(長1-4毫米),花冠外面無毛,苞片條形至倒披針形,與本種的模式記載較相符,而另一部分的葉和苞片較寬大,總花梗較長(0.3-1.5厘米),無疑接近L.myrtillusvar.depressaRehd.(=L.angustifoliavar.rhododactylaW.Smith),但後者也無非是本種向狹葉忍冬逐漸過渡的一個中間類型而已,似無成立的必要,故予以歸併。A.Rehder(Man.Cult.TreesandShrubsed.2,855.1940)曾經指出,L.myrrilloidesPurpusinMitt.Deutsch.Ges.16:255,t.9.1908可能是本種與狹外忍冬的雜交種。從這兩個種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過渡性標本這一事實來看,我們確信種間雜交現象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同時我們也覺得很難從形態性狀上把L.myrtilloidesPurpus同它的兩個親本種分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