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藍靛果忍冬品種

俄羅斯藍錠果忍冬品種為俄羅斯研究選育,最早由俄羅斯西伯利亞園藝研究所於1938年開始試驗選育。至2004年,西伯利亞地區培育出了34個忍冬品種,其中21個品種已列入俄羅斯國家登記冊。

藍靛果( Lonicera caeruleaL. var. edulisTurcz. ex Herd.)忍冬為忍冬科忍冬屬多年生落葉小灌木,高l~l.5m,分布於歐洲、亞洲和美洲北部。果實為小漿果,富含糖類、有機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味美,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果酒、果漿和果汁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國際公認為是繼越桔、黑穗醋栗、樹莓和沙棘之後的又一新興小漿果樹種。

俄羅斯西伯利亞園藝研究所1938年開始試驗選育藍靛果忍冬品種,1960年在巴爾瑙爾市、1964年在巴克恰爾北部園藝試驗站開始從勘察加忍冬(Lonicera kamtschatica Pojark)、寬葉藍靛果忍冬(Lon-icera turczaninowii Pojark)和阿爾泰忍冬(Lonicera altaica Pall)原始資源中選擇和培育忍冬優良品種。首先從野生忍冬中選擇優良單株收集種子,然後通過種間雜交培育出高產、大果、味甜、有香氣、抗寒和抗病蟲的優良品種。在西伯利亞,忍冬是最早熟的果樹樹種,比草莓早熟7 -10天。至2004年,西伯利亞地區培育出了34個忍冬品種,其中21個品種已列入俄羅斯國家登記冊,並且被俄羅斯種植者廣為栽培,也為加工企業帶來了機遇,新開發的忍冬系列加工品暢銷國內外。

20世紀80年代初,俄羅斯西伯利亞植物園對選育的忍冬品種進行了開發利用,促進了西伯利亞科學院理薩文科園藝研究所和巴克恰爾北部園藝試驗站的忍冬果實加工、苗木繁育和栽培技術的研究,每年培育出100 -200萬株忍冬良種苗木,供俄羅斯全國各地栽培。現將俄羅斯西伯利亞科學院理薩文科園藝研究所、巴克恰爾北部園藝試驗站等培育的藍靛果忍冬品種進行介紹,為中國的東北和新疆等高寒地區引進研究和栽培藍靛果忍冬提供參考。

1 北日勒 18 瓦休甘
2 蓋爾達 19 堪察加少女
3 藍色紡錘 20 納日木斯卡婭
4 藍色紡錘阿索利 21 紀念吉久卡
5 溫柔 22 帕拉別利
6 小寒鴉 23 西伯利亞少女
7 灰姑娘 24 托米奇卡
8 伊利亞達 25 巴克恰爾巨人
9 蔚藍 26 巴克恰爾之驕
10 火紅蛋白石 27 羅克薩納
11 外省美女 28 西麗金卡
12 禮炮 29 友誼
13 賽琳娜 30 丘雷姆斯
14 藍鳥 31 卡秋莎
15 天狼星 32 克拉斯諾亞爾少女
16 起跑線 33 密奴辛藍
17 巴克恰爾 34 巴伊卡洛夫

上述34個藍靛果忍冬的果實絕大多數能綜合利用,既可生食,又可加工。

1 引種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黑河市西崗子林場,地理位置為N49053’,E127。20 ’。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而乾燥,夏季短促、溫暖而多雨,早春少雨易乾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溫度的年較差與日較差大,5--8月,晝夜溫差可達14 - 18℃。早霜9月上旬,晚霜5月下旬。年平均氣溫1℃,一月平均氣溫-24.1℃,七月平均氣溫20.4℃,最低氣溫-46'E,最高氣溫41℃,年≥10℃積溫2120C,無霜期110d,年降水量526mm。夏季為最多,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1% -67%。冬季最少,僅占3% -5%。土壤為暗棕壤。

2原產地概況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地理位置為N5502’,E82。55’。年平均氣溫一1qC,一月平均氣溫-18.6℃,七月平均氣溫17.8℃,最低氣溫-51.10C,最高氣溫37℃,無霜期llOd,年降水量422mm。

3品種引進及適應性

我們於2005年從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實驗站引進兩年生優良藍靛果忍冬品種,經多年越冬適應性試驗觀察,引進品種表現出了極強的適應性,多數植株在第二年開花結實,無論是結實量還是果實品質都達到了引種目的。

4嫩枝扦插繁殖育苗

由於引進的優良品種成本高數量少,為了擴大種苗數量同時保持其優良性狀,我們開展了嫩枝扦插繁殖育苗研究。

4.1插床製作

選擇地勢平坦開闊有水源的地塊製作插床。插床上方搭建2m高的蔭棚,用遮陽網遮蔭,透光率30%。為便於作業和管理,插床規格為內徑長5m、寬lm,高出地面25 cm,四周用磚砌成。床內底層為10era沙石,中層為10era腐殖土,上層是5cm河沙。插床做好後,於插前7一10d用0.5%的高錳酸鉀消毒並噴施殺蟲劑。床面上安放鋼筋拱架,拱架頂部與床面的距離為50一60cm,拱架外覆蓋塑膠薄膜,封閉插床,使其成為一個獨立空間。

4.2插穗製備

在6月中旬剪取長勢旺、元病蟲害的藍靛果忍冬當年半木質化的枝條,穗條剪下後,要防曬並用清水浸泡,剪成長度在8—12cm的插穗,插穗下切口在芽下方lcm,上切口在芽上方1 cm,切口要平滑。每50根紮成1捆。之後用ABT生根粉100ppm浸泡lh,即可扦插。

4.3扦插方法

扦插前先用水澆透床面,為了扦插時株行距一致,用自製的插模(株行距4cm×6era)在基質上打孔,孔深3cm,扦插深度4cm,插後立即澆透水。

4.4插床管理

插後管理是扦插成功的重要環節。每天8:30至下午5:30這段時間,由於溫度過高,要及時澆水,一般在晴天的時候,每隔20rain要向外覆薄膜澆一次降溫水。在陰天的時候,適當減少次數。同時床面每天要澆一次水,以保持大棚濕度90%以上。如果濕度過大或過小,可以酌情增減澆水時間和次數。在插穗未生根前不通風,生根以後可以適當通風,而且插棚要白天通風,晚上不通風,讓插穗慢慢適應環境的變化直至白天晚上全通風。插穗生根後要減少澆水次數,根據插棚濕度進行澆水,避免插穗爛根現象的發生。在扦插後的兩個月之內,要及時滅菌處理,一般在扦插第一個月一周滅菌一次,第二個月15d滅菌一次。插穗生根開始高生長了,酌情減少滅菌次數。

4.5插穗生根後的管理

插穗插後15d左右開始生根。插穗生根後要及時撤除遮陽網,以利於扦插苗的生長。扦插苗生根後25d,開始高生長,要噴施促進生根壯苗的葉面肥2次,間隔時間一般15d。之後要根據苗木生長狀況追施磷酸二氫鉀2—3次,以促進苗木木質化,使之安全越冬。在8月中旬以後,就要控制澆水次數,促進苗木根系的木質化程度,並控制枝條生長的速度。10月中下旬上凍前,可起苗栽植或假植保存。如床內越冬上凍前需澆封凍水,第二年早春要及早澆水,保證苗木不至於根系乾旱缺水而死亡。

用上述方法扦插的藍靛果忍冬成活率可達85%以上,苗木當年株高40一60cm,地徑達0.25—0.35era,有50%以上苗木有2-3個分枝,第二年即可圃地定植,是繁育藍靛果忍冬優質壯苗的有效途徑,其方法簡單,易於操作,育苗成本低。

5栽培

5.1土壤選擇

野生藍靛果忍冬在自然狀態主要生長在火燒跡地、林中曠地或沼澤邊緣,能忍受輕度遮陰,是典型的中生植物,喜濕,但在開闊地產量高一些。其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在砂壤土、壤土、重壤土的條件下均能正常生長。在pH值4.5—7.5的土壤中都能生長和結果,但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生長更快。

5.2栽培管理

栽植苗木為2a生最好,高30~ 50era,所以定植坑不用挖得太大,直徑和深度40~ 50era即可。定植株行距株距1.5m,行距1.5m。苗木最好是在秋季定植,因為它抗寒力很強,所以不會在冬季凍死,成活率在90%以上。但春季栽植成活率低一些,而且長勢不如秋季栽植的健壯。藍靛果忍冬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所以在生長季節適時澆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