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海洋

第一章 第二章 四、在南沙和越南的海戰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平裝: 2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2777647, 7502777644
條形碼: 9787502777647
尺寸: 23.8 x 16.4 x 1.4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駱生,名中寓駱駝吃苦耐勞之意,弱冠遷徙,由京赴黑土地,雪中尋薪以禦寒,至今難忘,轉徙西北,風大如群虎吼,黃塵遮蔽日月,燃油燈,讀魯迅以自勵,學業一度中斷,幸高考恢復,遂命運轉機,圓讀書求學之夢。20世紀90年代初復歸京,任某中央單位部門領導,擔負調查研究、建言獻策之職。關注海洋,協調組織海洋研討會幾許,意盡綿薄之力加一磚無以為多,添半瓦略表心跡。出書二十餘本。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干。社會兼職為:清華大學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理事等。圍棋業餘六段。
張一莉,湖北省紅安人,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系建築學專業:2003年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新疆哈密地區建設局副局長,新疆哈密地區建築設計院副院長。現任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高級建築師。
主要著作:主編《深圳勘察設計25年(建築設計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合著《走在藍天白雲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

內容簡介

《走近海洋》內容簡介:通過新的學習我才進一步認識到海洋和大陸是那么樣的密不可分,陸地上的許多事情都依靠海洋這個平台,才得以實現的。而在我國許多人的心目中,看待中國的目光還僅僅只局限于山川、平原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不知道中國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

目錄

第一章 全世界矚目的香港
一、接到偷渡香港的動員信
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香港
三、到香港學習工商管理
四、開放——中國改革的特色和優勢
五、香港為外部資金進入中國起了領頭羊的作用
第二章 要做海上強國的產物——海參崴
一、從綏芬河到海參崴
二、在海參崴最搶眼的是軍艦
三、俄羅斯在18世紀為獲北方出海口發動戰爭
四、從沙皇俄國到俄羅斯俄國的海權意識
第三章 新視角下的甲午海戰
一、甲午海戰步鴉片戰爭後塵
二、末戰已見端倪的甲午海戰
三、甲午海戰催生了《馬關條約》
四、甲午海戰敗在國家體制
第四章 祖國的西沙
一、“運8”送我去西沙
二、祖國寶島西沙
三、收復寶島西沙
四、赤膽忠心保衛西沙
第五章 南沙的濤聲
一、在榆林港的慰問和參觀
二、南沙原本沒有問題
三、中國在南沙永暑礁建立基地
四、在南沙和越南的海戰
五、攻不易守更難的南沙島礁
六、著眼未來開發南沙
第六章 新亞歐大陸橋
一、古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繁榮和發展
二、新亞歐大陸橋的美好前景
三、中國西部和中亞從此緊密連線
四、一根金線串連起顆顆珍珠
第七章 南海1號——海洋強國的見證
一、海洋大國葡萄牙和西班牙
二、哥倫布發現美洲
三、麥哲倫艱苦卓絕環球航海探險
四、回顧鄭和下西洋
五、南海1號見證中國曾經是海上強國
第八章 並不遙遠的海峽
一、既為大陸屏障也為大陸障礙的台灣海峽
二、並不遙遠的馬六甲海峽
三、蘇伊士運河成了大國博弈的戰場
四、波譎雲詭的荷姆茲海峽
五、博弈在波斯灣和荷姆茲海峽
第九章 大西洋西岸的巴西
一、聖保羅和桑托斯海灘
二、“一月的河”——里約熱內盧
三、亞馬遜河腹地的瑪瑙斯市
第十章 走進地中海
一、難以透視的黛安娜現象
二、從柏林到科隆大教堂和巴黎聖母院
三、《最後的晚餐》告訴了人們什麼
四、比薩斜塔——見證了人類最寶貴的獨立思想
五、希臘——誕生英雄主義的地方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