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鯪

赤眼鯪

赤眼鱒體延長,略呈圓筒狀,腹圓,後端稍側扁。頭圓錐形,吻鈍,口弧形。外形酷似草魚,唯眼上半部具紅色斑而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赤眼鱒

學名: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1846)

英文名:Barblechub

俗名:紅眼魚、赤眼鯪、參魚

種類:淡水產品 - 魚類

分類:鯉形目 鯉科赤眼鱒屬

烹飪:肉質細嫩,味美,口感好,蒸、炒、煎、煮、炸都適合。

選購:首先要鮮活,另外魚體要光滑、整潔、無病斑、無魚鱗脫落。

保鮮/蓄養:耐低溫,耐鹽鹼,易養殖。注意水質清潔,保持較高溶氧量。

介紹

赤眼鱒體延長,略呈圓筒狀,腹圓,後端稍側扁。頭圓錐形,吻鈍,口弧形。外形酷似草魚,唯眼上半部具紅色斑而得名。體背深灰色,腹部淺黃,體側及背部每個鱗片後緣有黑斑,組成體側的縱列條紋。背鰭深灰色,尾鰭後緣黑色,其他各鰭灰白。赤眼鱒喜棲居於江河流速較緩的水域和湖泊,河水上漲時進入小河中,生殖期集群活動。我國除青藏高原外,各大小江河及湖泊均產。國外見於朝鮮半島及越南。

營養

赤眼鱒肉質近似草魚,其肉入藥鮮用,具有暖中和胃的功效,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虛寒、作瀉等症。

硬骨魚綱(二)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有肺魚亞綱、總鰭魚亞綱及輻鰭魚亞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