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魣

分布於地中海、紅海及非洲東岸、到太平洋中部玻里尼西亞、南到紐西蘭、北到琉球群島、台灣島以及西沙等。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鈍
拉丁名稱 Sphyraena obtusata
英文名稱 striped seapike、yellowtail、blunt-jawed sea pike、obtuse Barracuda、striped barracuda、Bluntjaw barracuda
地方名稱 \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鯔形目
拉丁目名 Mugiliformes
中文科名 魣科
拉丁科名 Sphyraenidae
中文屬名 魣屬
拉丁屬名 Sphyraena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V,I-9;臀鰭I-19;;胸鰭ii-11;腹鰭I-5尾鰭ii-13-ii。側線鱗91;背鰭間鱗17。
體長為體高6.6倍,為體寬9.4倍,為頭長3.1倍,為背鰭前距2.3倍。頭長為吻長2.3倍,為眼徑5.4倍,為眼間隔5.1倍,;為上頜長2.9倍,為眼後頭長3.0倍。眼後頭長為胸鰭長0.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2.7倍。
體長梭形,頭部向吻端漸細。吻稍平扁;下頜較鈍,突出,長於上頜;上頜長約為下頜突出部的10倍,上頜後端遠離眶前緣,距離約與眼徑相等,其後端最寬處約為眼徑的2/5。眼中等大,略呈圓形。眼間隔較窄,稍平,向前有2條微凸隆起線。前鰓蓋骨後緣略垂直,向後伸出1長圓形薄片。鰓蓋骨後緣也較陡直,角略圓。上頜前端有一小一大前後排列的側扁犬齒,兩側各具一列細齒;齶骨亦各具一列3枚同形犬齒;下頜前端具2枚細鉤狀犬齒。第一鰓弓具2枚細長角質小鰓耙,且具10餘枚細小透明棘。
體被柔軟小圓鱗,頰部與鰓蓋密布細鱗。側線在胸鰭後端上方略隆起。後枕骨後緣到第一背鰭的起點,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到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基後端到尾鰭基距離約相等。
第一背鰭起點後於腹鰭起點,稍前於胸鰭末端,約達腹鰭長2/3處;第一、二背鰭棘約等長,其後各鰭棘漸短,外緣略平直。第二背鰭外緣內凹略呈新月形,最後鰭條稍長,約等於第四鰭條。臀鰭起點位於第二背鰭起點後約2列鱗,外形與第二背鰭相似。胸鰭向後伸達腹鰭長2/3處上方。腹鰭亞胸位,起點約在胸鰭長2/5處的下方。尾鰭深叉形。
液浸標本體背部灰褐色,側線下方為銀白色,下頜前端黑褐色。在側線下方3縱列鱗(向後漸為2鱗)處具l淺棕褐色細縱帶,約1鱗寬,向前伸達眼後緣向後至尾鰭基。腹鰭、臀鰭黃色,其餘各鰭淺灰略帶黃色;胸鰭基內側具一棕褐色斑。

習性

生活習性 。
繁殖習性 \

硬骨魚綱(二)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有肺魚亞綱、總鰭魚亞綱及輻鰭魚亞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